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 | ![]() |
|
![]() |
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 | ![]() |
网友对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的评论
很薄也很易懂的一本书,一个晚上读完,有些收获。还记得高中老师介绍过何为三好学生,如果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而如果品德不好那就是危险品了。因此自古以来,德才不能得兼时,更多的人宁愿舍才取德,因为这样对自己才会安全。英国学者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但他本人有才无德,对自己的恩人背信弃义,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人以信为本,以诚处世,求得心安的同时方能以个人之力融入众人之力,利人利己,最终成就自己。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文明的道义传统,也是全世界近乎多数思想、流派、宗教、哲学等共同尊奉的道德准则。在当今道德失衡、人心不古、拜金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呼唤诚信归来,本身即是一种难得的社会担当。刘长乐先生与星云大师的对谈,从佛学、儒家等多种层面与角度,丰富地剖析了诚信的人文内涵与实用价值,无论对军政权贵、文化巨擘、知识分子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较大的启迪作用。有兴趣更进一步、更深入探讨诚信之价值与意义的,还可将其他文化、思想中涉及诚信的议题纳入进来,从耶儒释道伊印犹等各家学说、教理中穿梭,融会贯通,寻安身立命之本,效古今贤者之义,知行合一,达于至道。
坦白说,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有种对心灵鸡汤的抵触,以为这不过是老生常谈,再加一点掐头去尾的故事。但是现在,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抱着偏见把这本书扔到一旁。
诚信议题只是一个引子,令人关注的则是两位作者由此生发出的对为人处世的看法。
星云大师与长乐先生都可以算作功成名就了,二人不仅对如何做出一番事业颇有心得,亦对如何培养心中的净土有着深厚的见解。举个例子,什么是因果?为什么好人做了好事但还是没好报?为什么虔心礼佛依然一生困顿?这样的话,我们学佛、行善的意义何在?对这些问题抱有同样疑问的朋友,自可在此书找到答案。
就我个人而言,最感兴趣的倒不是二人如何达成共识,反而是他们在互相赞同之余所体现的不同关注点,就我个人而言,最感兴趣的倒不是二人如何达成共识,反而是他们在互相赞同之余所体现的不同关注点,这代表的是我们这个国度最顶尖阶层对佛法的理解,还是佛法本来的标准答案,各种奥妙,只有读者自己揣摩了。
成功是结果,我们常常把结果当成了赏罚自己的理由,而忘了平日里种瓜种豆,流血流汗,善待人心。星云大师的话,很平易,很亲切,但是要做到那般完满,也不是一件易事。
我们毕竟有太多放不开、放不下、放不掉的东西,那颗心只要欲望充填着,就不可能那么轻盈,那么清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时时听听他的教导,清洗一下自己的心肠,让自己哪怕有片刻的清心和清明,有片刻不那么执念。这也是一件好事。
谢谢大师,祝福大师!
诚实、信用、慈悲……人性美好的品质,被我们遗忘了太久。生活日复一日地消遣我们,我们也随波主流,乐得被生活消遣。最初坚守内心防线,警告自己不能丢失了最初的纯良、朴实等一切美好品质,但经历被不诚实、不守信、不慈悲地对待后,大多时候,我们变得习惯谎言与冷漠,习惯反悔,习惯朝三暮四,习惯晃点。说好听了,我们变得不拘小节、潇洒、任性,不跟生活过不去了;说不好听了,这是对生命的不认真、不虔诚,粗糙地过活,得过且过。《诚信的力量》中,幸运大师和刘长乐探讨诚实、信用、慈悲等与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间的关系,带我们潜入自己的内心,寻找久已迷失的自己那最初的闪光点,重塑深造自身、完美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早就听过星云大师大名,这次看他的书,并不像想象中的“佛家高僧”那样尽是玄之又玄的“禅机”,而是平实生活的语言,比喻也简单明白。但是讲述的道理却是直击人心。
另外可能是因为星云大师和外界接触还是很多,对现代社会有许多观察和心得,例如讲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但人们往往不能甄别或者不能得正解,反被信息所困,这其实就是一种“痴”。以佛家视角解读现代病,让人很受启发。
总之这本书目前看了部分觉得很值得一读,引人思考。
读过大师的不少作品,这本也同样令人惊喜。这个社会普遍浮躁、拜金,可在各种喧嚣以后,现代人却又时常感觉内心空虚。而通过大师的文字,我们却可以为心灵找到一处可以休憩的港湾,在喧嚣浮华之中,得以回归自我,由内而外完善自身。很喜欢大师的文字!
看了很受教育呀!说得很有道理!大师就是大师!一套三本我都买了。《包容的智慧》《修好这颗心》《诚信的力量》。里面还有大师的一笔字。喜欢
喜欢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