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 ![]() |
|
![]() |
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 ![]() |
网友对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的评论
本书是赵汀阳与德布雷的12封通信,缘起是赵汀阳出席德布雷主持的一个学术会议,赵的发言让德布雷听到了来自中国的不一样的声音,于是双方商定以书信的形式继续他们的讨论。
刚开始的讨论还都是客气的试探性的,背景式的引入问题,礼节性地做出回应,双方都表现出谨慎的谦虚和相互的尊重。随着讨论的深入,双方的不同也显现出来了,而这个不同,不仅是来自于双方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各自所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不能超越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而发现问题及试图解释和解决问题。赵汀阳的问题是当下中国社会出现并引起强烈关注的问题,是中国市场化和进入经济快车道所凸显的问题,而赵汀阳认为是世界性的普遍必然性的问题,是人类的问题。于是赵汀阳全面质疑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理论,主张代之以他的“天下体系”理论。可是德布雷的关注点和兴奋点远不在此了,他更关注的是后资本主义的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是如何塑造世界和如何塑造人类的,认为这是悄无声息的却是颠覆性的革命,人类历史上的任何革命都无法与科技革命所造成的后果相比拟。关于“革命”,赵为自己定位为革命的旁观者,而德布雷无疑是革命的亲历者。作为旁观者,赵对革命的非理性和社会破坏性,也因而对革命的初衷和结果基本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而德布雷作为革命的亲历者和反思者,作为有着七十多年人生经验和丰富阅历的老人,作为目睹社会主义、资本主"rest":"义的兴衰衍变的思想家,他对革命的认识和评价却要客观得多,深刻得多。德布雷认为,人类不能没有理想,社会不能没有憧憬,乌托邦憧憬的意义远远大于它最后的结果。看到曾为之奋斗的法国思想家对革命的一系列认识和解说,反观我们当今完全由本能驱使的社会,人们对从辛亥到“文革”的近现代中国历次革命,仍然缺少客观、公正、深刻的反思。<br />赵汀阳是哲学家。哲学家不仅试图解释当下世界的问题,而且还要回应以往哲学家提出的问题,并试图作出自己的解释。如赵汀阳认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还不够准确,不够深刻,他信奉的是“我行故我在”。当他点评过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波普尔、哈贝马斯等哲学家,而更肯定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时,德布雷则认为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还都是思辨的差别,而不是实践的差别。实际上百无一用是哲学家,一个丘吉尔或戴高乐胜过十个最好的哲学家的作用(这很类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态度)。这就应了马克思的话,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大意)。推进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的巨人,更需要行动的巨人,坐而论道无助于社会的进步。德布雷进而认为,科学、技术、经济对世界的塑造和改变,强过任何类型的政府和主义。尽管德布雷与赵汀阳的思想观点多有抵牾,最后德布雷还是对来自于古老文明,目前正处在快速上升时期的中国的年轻哲学家给予了鼓励和期望。类似的机锋和洞见本书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了。<br />巧合的是,最近李泽厚和赵汀阳师生几乎同时出版了回应性的著作。李泽厚是《回应桑德尔》,赵汀阳是“对话德布雷”,两相比较,二书的出发点有相似之处。李泽厚借回应桑德尔进一步阐述和深化自己的“情本体”思想;而赵汀阳则借对话德布雷,力图充实完善自己的“天下体系”学说。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是每一个哲学家的梦想,这二位距离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乌托邦理论”为期不远了,只不过在这虚无价值、嘲弄神圣的时代,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够认可。<br />人到中年开始向传统回归,今年53岁的赵汀阳也不例外。据李泽厚说,赵汀阳早年曾放言“李泽厚老了,过时了”,在赵汀阳的一系列著述中,也少有提及老师及其思想的。可是在这本书中,赵汀阳庄重地提及“我的老师李泽厚”的“告别革命”论及其社会反响,这一转变让我们感到很欣慰。相信84岁的李泽厚会更加骄傲地承认,赵汀阳始终是他的最得意弟子。<br />本书大32开精装,印制是很好的。"
两位中西文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革命以及文化的意义。虽然主题是关于“革命的”东西,但内容却延伸到了很多方面,例如历史、文化、伦理、政治、教育等等。赵汀阳一如既往的深刻,一猛子扎到问题核心,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德布雷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既有法式文学的浪漫优美文笔,也有思想家的沉着、冷静。看过此书,大呼过瘾,希望日后多有此类书籍问世。
该书转载了赵汀阳和雷吉斯·德布雷之间六次互通的信件,从中可以知晓二人对“革命”的认识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俩既回顾了过去,亦立足于当下,更畅想了未来,所以此书堪为一部小型的“革命”百科全书。但是由于该书对革命的讨论是以信件的形式展开,所以中心思想不突出,我读后仅记住部分例子或观点,而没能让两位学者的思想在脑中形成一个框架。
德布雷先生以其实践的经历得以高屋建瓴的审视当今世界的局势和趋势。读之,使人清醒,拓展视野,更令读者脚踏实地的去干点事!难得的实践者的好书!!!赞!
本书被评选为2014年优秀图书,书的两位作者通过信件,深入讨论各自国家改革与全球化时代政治权力变迁等问题。
未来,服务就是力量,想起了现在互联网巨头们在做的事情
喜欢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