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王有所成:习读柏拉图札记

2019-07-06 
《王有所成》收入刘小枫教授晚近几年所作数篇习读柏拉图的札记,是在施特劳斯讲课稿的指引下阅读柏拉图的一点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王有所成:习读柏拉图札记 去商家看看
王有所成:习读柏拉图札记 去商家看看

王有所成:习读柏拉图札记

《王有所成》收入刘小枫教授晚近几年所作数篇习读柏拉图的札记,是在施特劳斯讲课稿的指引下阅读柏拉图的一点心得。刘小枫教授重新识读了柏拉图的数篇希腊文原典,在亲自重译的基础上,对思想史上的一些经典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理解。重点涉及的篇章包括《克力同》《理想国》《会饮》《普罗塔戈拉》等。

网友对王有所成:习读柏拉图札记的评论

印制精美,设计雅致,是一本形式与内容皆美的好书!

谁都知道,大名鼎鼎刘大师的衣钵来自于斯特劳斯,换言之,我们读刘大师的文章,要有点自知之明。什么自知之明呢?就是我们时刻要谨记,刘大师的文章里有微言大义,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显白与隐微的双重乃至多重意义。如果你没读出什么大义来,那你就是没读懂,或者这个大义根本就不是写给你看的,也不想透露给你。简言之,你就是在那个苏格拉底式宴会中的“常人”、“俗众”。

刘大师多年的写作实践,使得文章在谋篇布局、行文风格上已然自成一体。比如他那独特的探寻式提问,在文章的行进过程中,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当你被他的某个问题困住时,他突然从空中抛出一句非常肯定的话来,比如在P153中,在经过对老派智者隐藏自己的智慧的原因分析后,他斩钉截铁的说,“一个政治共同体必须得有自己的德性,否则就不是一个文明的共同体。但共同体的德性只能基于礼法,而非基于单纯的理智。”类似的话,在他的各篇行文中随处皆是。这种论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都暗含着一种关切,你不能不想到中国的问题,他的文章中到处透露着双意、暗指...就如本书的最后一篇涉及中国古学的旧文,他自己的说法是“即便在阅读柏拉图时,我心里始终惦记着中国的学问”,那是表明,即便你在读柏拉图,读他对柏拉图的研究,你要谨记,他背后真正的关切是中国,是中国的政治。问题时,以这样的方式去谈论中国的问题是不是显得过于“无力”?
"rest":"<br />我相信,在这本书里,虽然只有6篇文章,想必也有结构上的独特安排,另外,这几篇文章并没有标注写作时间,这让我们无法了解大师西读柏拉图的札记,分别写于何时。<br /><br />窃以为,三十岁以上的人不必再读此书,(搞不好,这也是刘大师的用意,青年导师的意图?)对于刚入大学的青年人而言,尼采、卢梭、柏拉图、还有各式各样的浪漫派,一种超越世俗乃至庸俗(大众)的理想主义精神非常切合他们的精神发展阶段,而刘大师又深谙此道,在文章中处处都透露出这样的理想主义精神(虽然显得过于苍白),即便是政治哲学,在他那里都能变成轻描淡写的“诗化哲学”,很显然这种调子,年轻人会很喜欢很享受,当然他们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智识与趣味上的满足(实际也是虚荣),什么德性、正义、智慧、爱欲、节制等等种种高贵的品质,我们读柏拉图或者色诺芬的作品,确实可以从中感受得到伟大哲人的种种高贵品质,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种生命实践。但这些东西对于刘大师以及追谁他的青年学子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呢?就像前不久有人对博雅学院提出批评那样,这些青年学子智力超群、趣味出众、遍读经典大书、随口而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而且都是希腊文拉丁文,他们自认是精英中的精英,对于凡俗大众,他们不屑一顾等等,难道我们的青年才俊,最后只会成为利用伟大人物成为“人上之人”的“伪善之士?那么我们从古典哲学那里习得的”德性、智慧、正义等诸多高贵的品质,只是一种漂亮的修辞吗?<br /><br />不过若是按照刘大师的意见(当然我很可能判断错误),青年人稚嫩的灵魂是需要保护的,具体请看本书的《内敛的哲学与外显的诗》,这个担当青年灵魂保护人的角色是谁呢?还用问吗?可是我又禁不住会想,果真只是为了保护青年人的灵魂吗?真的没有别的意图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及我读这本书的种种感想,让我不得不认为苏格拉底本人确实就是个蛊惑青年的智术师,同样的,我们的刘大师很可能又是以苏格拉底为榜样的..."

喜欢王有所成:习读柏拉图札记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