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政治 >

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

2019-04-28 
《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强调人不可能完全离开政治,论述了日常政治生活中的25条法则,帮助读者认清身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 去商家看看
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 去商家看看

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

《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强调人不可能完全离开政治,论述了日常政治生活中的25条法则,帮助读者认清身边人的“真实自我”。这些法则源自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阐述了马基雅维利对于人类行为有怎样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经验教训。《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案例多取自美国现当代生活,把政治撕开给大家看,是一部“生活的哲学与智慧”全书。读《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政治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提防身边的政治陷阱,在日常生活中平安顺遂。

网友对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的评论

“摩西十诫带你上天堂,而克劳福的25条法则则让你安然度过这个严酷而尚可操控的尘世。”有人评价《灰规则》做如是说。
最早动心思引进这本书的是精于做社科精品的汪宇先生。他舶来这本书,并不单单是为了迎合吴思先生《潜规则》的畅销市场,更重要的是为了善意提醒无权无勇的普通读者:谨防无所不在的政治陷阱。美国原版书名:“The Politics of Life: 25 Rules for Survival in a Brutal and Manipulative World”,直译应该是:“生活中的政治:一个严酷而尚可操控的世界的25条法则。”选用《灰规则》这个书名主要还是为了打眼,又容易被记住。
本书的核心理念继承自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的名言是:“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个理念的语境或偏颇,把政治等同于权力,有些太蒙昧主义,但《君主论》的确有助于我们认清政治的真名目,这就像老子和孔子都袭用的一个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对我们认识诸多大人物的政治操作不无裨益。政治无所不在,他说,即使你厌恶政治,只想清清静静安分守己,但为了认识事物的“真实情况”,了解政治的独特规则还是非常必要的。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不管你是在运筹宏伟的改革计划,还是仅仅为了一个好的停车位,甚至到餐馆吃饭为了一个较满意的座位,都涉及政治,本书的第一条法则"rest":":“生活是一场争夺控制权的丑恶战争。”<br />法则2:“与其小心地否认,不如大胆地断言”,用的例证是克林顿面对绯闻案强硬抗辩。法则3:“爱能帮助人,但恐惧给人动力”,选例则是小布什利用打击恐怖主义来扩大自己权力和支持度。这本书给我们理解美国诸多重大事件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我们可以说,《灰规则》是《君主论》的现代美国实战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现代政治,也是崇仰民主政治者们所最好要知道的。法则9:“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控制他们”;法则12:“与其领导追随者,不如追随领导者”中继续阐述说“谨慎的领导人十分重视的一点:不要距离群众太远,否则会有失去他们的危险。他们相信富尔顿•J.希恩主教的说的一句话:如果你站在最前面,反而容易被人踢开。希恩的话能够从反面证明:一个容易被你踢开的领导者会认真听取你的意见。也许这是对民主的一个准确定义。”我们无法否认这是对民主的一个新鲜诠释,希特勒的成功正是假借民主之名。作者是懂得心理学的,他说:“无论是被某种最终导致自我毁灭的邪恶气质所吸引,还是为一位善良的政治候选人的个人魅力所倾倒,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有一种追随的本能。有的领导人之所以能崛起,是由于他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这种群众心理学,无论勒庞的《乌合之众》还是弗洛伊德的《集体心理学》和卡内提的《群众与权力》都有详细论证,也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在处事中要时刻自我警醒的。<br />至于法则4 “受欢迎的谎言胜过不受欢迎的真话”,法则6“善变者方能成事,法则14“如果还不起人情,就不要找人帮忙”,这都是就生活方面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几条法则并不是鼓励谎言、出尔反尔和相互猜忌;而是提醒我们要注意变通,别不见棺材不掉泪。我希望读者不要把揭示、批判与反对混为一谈,不要把这本书等同于中国的厚黑之道。汪先生曾为这本书拟中文名为“灰”,因为它毕竟不同于中国的厚黑之道,没有《三十六计》那么狠那么阴。相反,中国眼下急于建立的正是一个社会性的诚信和互助制度。生活也并非一片黑暗。作者在序言里说:“这些法则会帮助你认清身边人的‘真实自我’。自然,本书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那些试图操纵这个世界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参考手册。”这里也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和观点,像“温柔的人有福了”、“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坦率会给你留下好名声”……这都是依然有益的老生常谈了。《灰规则》和《君主论》不同,其前言开宗明义是:“适用于职业的政治家,但又不局限于那些管理者,不局限于那些汲汲于控制他人的普通百姓。即便是一个性格随和、随遇而安的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心想摆布你的恶棍、老板、同事,甚至家人,如果你不听话他们就要整你,其手段之熟练,如同政治老手所为。此时这本书就是不无裨益的了。”而马基雅维利的献词则是:“致洛伦佐•美第奇殿下”。读者对象不同,立场和笔法自然不同。为了加深《灰规则》和《君主论》的对比,该书中文版特地遴选潘汉典先生翻译的马基雅维利警句42条,几乎囊括了《君主论》的核心观点。<br />我建议有心人比较一下《灰规则》《君主论》《厚黑学》《潜规则》几本书的异同,结合一点历史和时政,同时把读者对这几本书的接受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来综合探讨(例如《厚黑学》的写作初衷和他的大众接受完全是两码事),保证教益非常,也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起码做个明白人。做个明白人,其实很难,需要悟性,需要坚持。没人离得开政治,很多看来很高远的大政治计划都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和我们日常生活无关的肯定不是政治。在各个边远山区都在不断开发的“圣代”——“圣代无隐者……不得顾采薇”——真隐士难以再有。大事不明,小事计较者成不了事,这样的民族也没有出路。大概民众自我素质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是通过议员和大众在媒体上公开的反复讨论甚至争吵来完成启蒙的,我们不具备那个条件,只能自我完形,最后在开明者的数量上以多胜少。"

随意翻了下,是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的解读,属读后感类型,一般的读本。

喜欢灰规则: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政治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