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韦伯学术思想评传 | ![]() |
|
![]() |
韦伯学术思想评传 | ![]() |
网友对韦伯学术思想评传的评论
要经受推荐的著作,必不可少的三项条件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1)北京大学出版一套“未名传记图书馆”,包括我一次购买了韦伯和帕森斯的两本,在采用纸型、纸质上,均十分适合在上面写写划划。不臃仲也不单薄,朴素、庄重、大方,快速翻页听到“刮刮刮”的响声,十分挺刮的手感。学生或者不是学生,把它卷着读,不费力。
2)美国社会学者弗里茨·林格的《韦伯学术思想评传》,对韦伯的阐述可谓十分精到,总8章,呈现出学术韦伯的完整而准确的面貌,特别对韦伯学术脉络混乱无绪的读者来说很有指导性帮助。几乎每页,我都或写或划,深有启发。同时作者描述并不晦涩,读起来特别明朗、深入,容易跟着它去深入思考。预计读完这本不足300p的书,要花我10天时间,但以后理解韦伯会清晰起来、完整起来。
3)译者马乐乐完译于浙大,译者尤其值得赞赏。译文阅读无碍,十分流畅,通篇几乎没有读得莫名其妙的句子出现(没发现超出10个错别字),很有原典阅读感,不失学术著作的严谨、规范,和评传性文本的晓畅达雅。和许多译著比起来,尤为难得。这里作个比较。第三章(p.111)对《经济与社会》开篇的社会学定义的引用,译文为:
//////////////////////////////////////
社会学……试图对社会行动进行解释性理解,进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作出因果性说明。所谓“行动”,意指行动者对"rest":"其行为赋予主观的意义——无论是明显的还是隐蔽的,也无论是被忽略的还是被默认的意义。“社会”行动,意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到他人的行为,并据此作为行动进程的取向。<br />//////////////////////////////////////<br />商务馆林译两卷本的翻译是这样的:<br />//////////////////////////////////////<br />社会学(这个使用上含义十分模糊的词在这里所理解的意义上)应该称之为一门想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且通过这种办法在社会行为的过程和影响上说明其原因的科学。同时,“行为”应该是一种人的举止(不管外在的或内在的举止,不为或容忍都一样),如果而且只有当行为者或行为者们用一种主观的意向与它相联系的时候。然而,“社会的”行为应该是这样一种行为,根据行为者或行为者们所认为的行为的意向,它关联着别人的举止,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以此为取向。<br />//////////////////////////////////////<br />相比之下,后者是十分难读的,甚至因为这个原因,《经济与社会》都变得难以卒读,以致从《经济与社会》接触韦伯的读者,会以为韦伯文风就是如此的艰涩崎岖。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同为商务版何译《马克斯·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作者:瑞典社会学者理查德·斯威德伯格),作者“改写”后——用“经济社会学”替代“社会学”罢了——的同一文字翻译如下:<br />//////////////////////////////////////<br />经济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经济社会行动进行解释性的理解,从而对经济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所谓“经济行动”意指行动个体对其与经济有关的行动赋予主观意义——不论外显或内隐,不作为或容忍默认。经济行动是“社会的”,则是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他人的行为,而且指向其过程。<br />//////////////////////////////////////<br />林译的不精确和何译的不够精炼,在马译这里都消失了。虽然可能和德语与英语之间的表述形式有关,但韦伯的文风极可能被林译所扭曲。参考三联版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姚曾廙译《经济通史》,社科版苏国勋等人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的文字虽说不上典雅精致,但也不失严密意咏。即使商务版王容芬译《儒教与道教》错别字多,但多少呈现出一种沉郁文风,和林译也大为不同。<br />总之,马乐乐翻译的这部《韦伯学术思想评传》极为难得,极为值得推荐。这样一部好著作,在amazon上不见评论,不见推荐,可谓沧海遗珠了。"
学术之外的学术,要同情之理解一个大师的思想,了解其生平是必要的
喜欢韦伯学术思想评传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