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芬尼根的守灵夜(第1卷) | ![]() |
|
![]() |
芬尼根的守灵夜(第1卷) | ![]() |
网友对芬尼根的守灵夜(第1卷)的评论
为什么说《芬尼根的守灵夜》是“天书”?中文版译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介绍说,小说里有成百上千个乔伊斯自己制造的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合语法和逻辑的搭配比比皆是,每个词语都可能包含不止一个含义。至于该书的句子和结构,更是颠三倒四得不知所云,来去随意得超出常情。
乔伊斯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创造了九个100字母长和一个101字母长的单字,最有名的是他用100个字母拼成的“雷击”一词,模拟雷声不断,由十多种不同语言中的“雷”字组成,每一种雷声都有其时代背景。《芬尼根守灵夜》还夹杂有1000首左右的歌曲,大多取自歌剧、流行歌曲、民歌。小说的另一特点是时常离题,故事中夹杂着不相关的故事,甚至穿插广告,第64页至66页是最著名的离题,穿插了一个减肥广告以及一个1927年的美国案件。
大量新造词汇的出现使《芬尼根的守灵夜》看起来就像计算机出现的乱码 。 《芬尼根的守灵夜》用了50多种不同语言,包括缅甸语、梵语、希腊语、威尔士方言等小众语言,还有很多那个时代爱尔兰工人的专业术语,一页里面可能70%的词都不认识。
《芬尼根的守灵夜人口普查词典》,专门研究小说中人名的,还有《芬尼根的守灵夜地理词典》,专门研究地名的。
此排版还是第一次见,注释快占去了全书的二分之一,纸张和装帧还是不错的,就是不明白岀版社为何将书名直接用纸贴在封面上?直接在封面上打上“芬尼根的守灵夜”这几个字不就行了嘛。
如果有条件又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的话就去读原版吧,因为译文往往会多少带一点个人的风格和色彩。
就翻译过来的文本看,比此前的《尤利西斯》棒。诗性的小说我看过两本,另一本是《饥饿的路》。对翻译要赞一下!骨灰级的小说读者,或喜欢写东西的人,可以收藏。
说实话,看不懂。也懒得费脑子看懂了。文字弄成谜,我还是看简单的书吧,不勉强自己弄懂。
真心向戴从容老师致敬,翻译这样一部神作需要如此大的勇气啊!我在书店看到它后被前言吸引住,便再也脱不开身……在凯尔特文化中越陷越深了。我相信这本书是通往凯尔特文化的不可绕过的著作,而正是由于戴老师的译本,我才得以欣赏到这本神作。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收到书之后才看清封面那只猫头鹰是由咖啡豆和两杯咖啡组成的……一下子被萌出一脸血……感觉这样一本艰深的著作莫名的接了地气~
曾经尝试去读过这本书的英文本,当时还配了坎贝尔等学者的两本相关的英文注释书,但读了十几页不到,就放弃了,感觉实在没什么意思,不是在读小说,而是在猜谜语。《尤利西斯》还能欣赏,但写这本书时乔伊斯对文学的实验已经走火入魔了,所以写了17年才勉强收尾,说实话连他自己都已经失去了信心。而且这本书是根本无法翻译的,翻译成所谓的中文后,那还是乔伊斯的《芬尼根》吗???如果真的要领略这本小说独特的风采的话,不如去读它的英语原著。
国产书制作精美的极致了,但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容易,译者是很用心的对著作进行了极为细致的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放进了译本里,这样就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里面一页译文一页注释对照,译文中还有大字和小字,大字是译者偏爱的解读,小字是原文可能还有的意思,原书本来就断断续续的文字又因此更为断断续续。这样的译本是一个尝试,与一般的译本不同,有些读者可能会不习惯,但这本书确实是很难读,内涵也很难把握,这样做的目的无疑给作品的进一步研究和解读带来了好处。倒是希望出版社能再出一个简单些的阅读本,以供更广泛的读者之需。
像很多西方名著一样 老乔的这书一直只闻其声 不闻其文 现在终于重现江湖 感觉更接近于诗歌 不过很多典故融合其中 译者作为较年轻的学者 很细心 多方论证 注释详细
不错。翻译原文时,在必要的地方列出乔伊斯的自造词语,再在相对下一页作注释,免去翻检之劳,将原作研究与翻译融为一体。这种翻译对于其他文学作品是不适宜的,因为会左右读者的理解,违反文学鉴赏的的原理;但对于乔伊斯的这部天书,这种翻译形式是合理的选择。不知此书的其他部分何时能出版?
这不止是一个一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研究文献。我承认我是拿来塞书柜充门面的……
喜欢芬尼根的守灵夜(第1卷)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