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我们的经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

2018-09-26 
《我们的经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自然哲学》内容简介:《周易》是群经之首,也是最难读懂的古书之一。《我们的经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们的经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 去商家看看
我们的经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 去商家看看

我们的经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

《我们的经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内容简介:《周易》是群经之首,也是最难读懂的古书之一。《我们的经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依据新出土文本,对传世的《周易》正文加以全新的整理和疏解,破解了许多疑点,并用简要的语言贯通大义、白话译注。在此基础上,《周易》经传中蕴含的阴阳对立、五行循环的自然哲学,书中也有独到的阐述。
《周易》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论语》、《老子》、《孙子》之后,详细解读的第四部最重要的传世典籍。以上四部书,合称为“我们的经典”。

网友对我们的经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评论

李零一口气完成了四部经典的解读,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叫实现了起、承、转、合,做为一个学者,这的确是不小的成就。
搞传统学术,不碰一碰《周易》,学问不能称其“大”。但是解《易》谈何容易,《易》号为百家之源、“三玄”之首,解《易》是对学者功力的最大考验。
传统学术有义理(哲学)、考据(史学)和词章(文学)三分。一般情况下学者只能长于一个方面,真正能打通文史哲的“百科全书”似的学者,那是万中无一。
解《易》也有义理解和象术解两种。李零近50年的学术训练,自然称得上是通才型的学者,但是他的起家是考据,看家的本领也是考据。所以李零解《易》,功力在考据,最大的价值也在考据,重在还原古字、古词、古义和古本,这是传统学术的一个方向,通过与出土文献的比对,让我们更了解了古籍的原貌。这一工作基本不出史学范围。
但是,《易》的真正价值在义理,因此才有“得意忘象”,“得象忘言”之说。史家一般瞧不起“义理”,认为公说婆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如史学拿证据来,用事实说话,认为这才是真学问,季羡林老先生就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我们承认季老是学贯中西的大师级学者,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他的书“硬邦邦”、“干巴巴”,缺少那么点义理的“灵动之气”。李零好像也有轻义理、重考据的倾向,不过在他的行文中不乏有“义理的灵性”闪现,就是略显支离。再说解“三玄”需要的是玄学,如同《老"rest":"子》所说,那“玄之又玄”,才是“众妙之门”。离开了玄想,句句坐实,没有多少字数的古代经典能有多少意涵?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评价《论语》、《老子》和《周易》,认为《论语》中百姓日用的道德箴言各民族都有,价值不大,且对人的精神是一种束缚;而《老子》和《周易》却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抽象,也因而有了更持久的意义。200年前的黑格尔不可能深度了解中国文化,但就中国三部经典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因此任继愈老先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留给我们的解《老》,就是由王弼率先整理诠释,并传承了两千多年的,经过无数智慧的头脑解过的《老子》,而不再管马王堆、郭店等出土的《老子》原来怎么说(李零好像还对任老这么做想不通)。<br />最后概括一下,李零解经典,解《孙子》第一(靠解《孙子》起家,持续研究时间最久),解《论语》第二(内容相对坐实),解《易》第三(近年用功最勤),解《老子》第四(义理非其所长)。解《易》的价值在于还原古史(一偏之见,仅供参考)。"

在亚马逊买了N多的书,第一次写评论,主要是出于失望。

以前看过李零先生的《兵以诈立》,感觉很过瘾,抱着很大的期望买了这本书。但是,看了很多《易经》方面的书,这本并没太大价值,主体部分就是六十四卦的简单解释,后面是《易传》,三言两语地介绍一下大意,没多少新鲜的东西,感觉像炒作起来的。

题目很吸引人,一如李零之前的书,但是真正喜欢《易经》的还是绕道吧~

第113页:编辑校对还是不力啊
这一页就有两处错误
【大义】里面“天在地上”应为“地在天上”;
【校读】里面“小往大来 指阴长阳消”应为“阳长阴消”

章节名:大畜 页码:第165页
《诗唐风伐檀》应为《诗魏风伐檀》

第418页吕少纲与第420页吕绍纲,应为同一人。 吕绍纲,1933-2008,曾任金景芳助手。

死生有命和歧路亡羊

—— 从李零的书《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谈起

在《周易》中有四个字贯穿全文,那就是“元、亨、利、贞”。它们有时在文中一起出现,有时分别出现。但肯定的是,在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中,这四个字都要出现多次,可见它们对于《周易》的重要性。所以,如果这四个字搞不懂,想正确地解释《周易》的意思是不可能的。

2013年出版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汉语教授李零所著《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以下简称《死生有命》)新书中,对这四个字的解释,有三个都是错误的,只有一个“利”字大致正确。但这个“利”字相对来说本来就容易理解,它和现代汉语中的“利”字含义没有太大的区别,不用任何人解释,一般人也能大致理解它的意思。

怎么见得李零对其他三个字的解释都有问题呢?因为在《周易》中,每一卦都有确定的意思,都是说明生活中的一大类问题。卦中的各爻,都是围绕此卦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不同的侧面。只要抓住这一点,《周易》严谨的架构和严密的逻辑关系立刻可以显现出来,既便于查阅,又便于思考。而在《死生有命》中,对任何一卦的解释都是支离破碎的,天上一句,地上一句,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李零对于《周易》的每一卦基本都不理解。而这种整体不理解的根源,在于他对《周易》中许多重要的古汉字不理解,对《周易》的结构不"rest":"理解,尤其是对“元、亨、贞” 不理解。<br /><br />《周易》的写作方法是“托物以名义,用小以喻大”。 就是说,《周易》中的每一爻,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一个比喻。而每一卦,都是用一串比喻来说明一个重大问题。所以,解读《周易》时的基本问题,是要弄明白这些比喻到底喻的是什么,而不是重复地用现代语言再重复一遍比喻本身。而《死生有命》里解释《周易》各卦各爻,在好的情况下,就是把原来文言的比喻译成白话文,并没有能力,也不关心这些比喻的所喻到底是什么意思。更糟糕的是,在大多数的场合,李零连原来的比喻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其相应的白话翻译自然也就和《周易》的原意面目全非了。<br /><br />值得庆贺的是,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历史无往不复》一书,对《周易》中的每一个字都做了详细的考证,当然在“元、亨、利、贞”四个字上也下足了工夫。这本书还仔细地解释了每一爻的比喻和其所喻,并对每一卦所阐述的中心意思做了总结。它还用历代的史籍和名著证明了《周易》所说的论断是正确的,是在现实世界中不断出现,不断重复的。这就叫做“无往不复”。这四个字也正是《周易•泰卦》中的原话。<br /><br />为了说明什么是比喻,什么是其所喻,这里举一个成语故事“歧路亡羊”,出自《列子》。原文是:<br /><br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br /><br />译成白话文是:<br /><br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仆人们一起追赶。杨子说:“嗐!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 邻居说:“岔路很多。” 不久大家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丢失了。” 问:“怎么会丢失呢?” 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那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的脸色变得很严肃忧郁,不说话有两个小时,没有笑容一整天。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他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并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言不 笑,这是为什么?” 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也没有得到他的答案。<br /><br />显然,这个故事是个比喻。杨子学生的问题就是其所喻。由于杨子当时没有回答,以至于虽然时间过了两千五百年,这个“其所喻”到现在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尽管人们把这个故事用白话译了不知多少遍,甚至如今都编进中学语文的课外作业里,但是还在问这个问题。<br /><br />那么,这个成语其所喻是什么呢?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要做选择的问题。如果做选择时没有一个理性的东西指引方向,指导人们的行动,而是随机地、任意地进行选择,那结果就是失败和灾难。为了简便起见,不妨把这个原理称之为方向性原理。<br /><br />做事的方向,只是一种抽象的描述,世界上的事情有各式各样,在具体形式上往往比“歧路亡羊”要复杂得多。如何才能找到做这些不同事情的正确方向呢?这正是《周易》要解决的问题。《周易》把世界上的事情抽象分为六十四大类,用六十四卦来描述。它从正反多方面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大原则,这就解决了人们做事的方向性问题,大大增加了做事成功的几率。这也是为什么《周易》在古代倍受推崇的原因。<br /><br />但是,李零并不明白这些。在《死生有命》里,李零先生说:“《周易》像一副扑克牌,它有六十四卦,好像64张牌。”“科学讲究重复率,赌博不讲,占卜也不讲。”“占卜是对不可预测的事进行预测,与其叫做预测学,不如叫做猜测学。”“凡是情急无奈,无法作判断也要作判断,无法下决心也要下决心,就会想到占卜。”“事到临头,再聪明的人,也只能把已知、未知搁一块,拍拍脑瓜,估摸估摸;估摸不出来,就只好赌一把。”“占一占,卜一卜,只不过表表愿望,试试运气 ……” 。<br /><br />请大家看,李零的这些说法,和当年那些追羊人的想法和做法何其相似!采取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其结果是:做任何事情都必然失败。用这种必败之道,写出书来能告诉读者什么呢?而《死生有命》的书名本身,也充满着迷信色彩和失败主义情绪。<br /><br />杨子之“戚然变容”,之“损言笑”,说明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和重大性,而且并不是可以随随便便找到解决方法的。对于特别重大事情的决策,更是如此。譬如,1935年夏毛泽东和张国焘各领了一支红军到了四川毛尔盖和卓尔基。毛泽东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南下。当时党内军内路线斗争之激烈,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实践证明,对于红军来说,北上吉,南下凶。”(《历史无往不复》序言P5) 如果在这一类重大问题上用李零的态度,用“扑克牌”,“赌一把”,“试试运气”的办法,那就是机会主义的态度,就会把中国革命引向失败。<br /><br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有一句著名的话:“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也是指重大的方向性问题。如果在这类问题上采取机会主义的态度,结果就是脑袋搬家。<br /><br />“杨子不答”,则增加了故事的含蓄性,使其回味绵长。这就叫做“托物以名义,用小以喻大”,这正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优点和特点。<br /><br />例如,在《周易•丰卦》,作者在一卦仅有的六爻里,连续三爻三次提到“日中见斗”或者“日中见沫”,再三强调的是大白天却感到漆黑一片,仿佛在正午时分能见到北斗星。在《周易》的全文中,只有在《丰卦》有这种提法。它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在物质丰大的条件下,摊子大、事情多,人们的脑子容易混乱,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就象正午时分站在古建筑的大屋顶下,感到漆黑一团,仿佛能看到北斗星。<br /><br />譬如,如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连主办者都承认一年不如一年。虽然数字化的灯光设备和各种华丽服饰把舞台装扮得五光十色,但其中节目的文化含量却越来越少,充满着低俗、浅薄和黄色,使人感到“日中见斗”:难道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中华文化竟没落到如此地步,连一台受看的节目都凑不出来吗?<br /><br />李零却在《死生有命•丰卦》中写道:“日中时分不可能看到北斗和星星,只有发生日月食或日月薄食,才有可能。” 这说明李零根本没有看出在《周易•丰卦》里的类似提法说的只是个比喻,和日食没有任何关系,和月亮更没有关系。李零先生扯得太远了。李零先生把这一卦叫做“妖气蔽日”,说明他还是个迷信家。现实世界里哪里会有什么“妖气”?其实问题就出现在自己的思想里。<br /><br />《历史无往不复》P421 则对这种现象给出了清晰的解释:“何以只有在物质特别丰大的时候,才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财富和权利的过度集中,是产生腐败和暴虐的土壤。中国的殷纣王,隋炀帝等暴君,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像唐明皇和五代后唐李存勖这样次一等的昏君,也是如此。从全世界的视野看,在欧洲,俄国和日本,历史上也出现过这种情形,由于权力过于集中,最后演变为昏天黑地,杀人如麻。 所以,这是一条人社会科学的铁律。唯有防止个人权力过于膨胀和集中,才能避免这种巨大灾难和黑暗时代的重演。”<br /><br />从这个例子看到《周易》的精妙。在三千多年以前,就一眼看穿了中央电视台的问题所在,并用几个字就给予了精确的描述。<br /><br />难道《周易》如李零先生所说,讲的都是毫无实际用处的捣鬼术吗?三千年来,我们中国人一直都尊崇《周易》为中华文化的第一经典。难道古往今来多少亿的中国人,无数的状元、进士都是傻瓜,直到今日才出了李零先生这样一个聪明人吗?这显然不合逻辑。李零先生的上述高论只能说明,他并不懂《周易》,也不懂占卜,连方向性原理也不懂,甚至连“歧路亡羊”的故事也没有能够好好看一看,好好想一想,不然不会那样胡言乱语。<br /><br />李零先生在书中说:“有人说,我的文字很精炼。”看来他自己也很认同这个说法。但是,举例来说,《死生有命》一书四百余页,洋洋25万字,有用的话找不到几句,却说了一片必败之道,何精炼之有?<br /><br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不断地重复,才使《周易》对今天的现实有强大的指导意义。这就叫做“无往不复”,这四个字也是 《周易•泰卦》中的原话。那各种事物背后的道理,早已被《周易》里的各种比喻揭示出来,将万古常青,直至永远。"

内容重在还原古本,从文字本身来解释。
各卦之下,不附彖辞/大象辞/小象辞。
十翼内容列在六十四卦之后,做一两句简单解释,加上古本对应考证。

1、能找到这本书的,对李零老师的书内容都有认识,不多说
2、李零老师合作的出版社可以放心
3、书是好书

已把64卦读完,很佩服李零的古文字功底。李零的语言干脆利索,从不拖泥带水。这一本应是读易的入门书。

如果看过其他版本的解读,这个就不值得买,没有什么特点,我是耐着性子看完的

喜欢我们的经典?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