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精神分析和佛教论欲望

2018-09-09 
弗洛伊德与佛法认为欲望是人对人世痛苦现实的自然反应,一旦脱离欲望,我们就不再是自己。透过欲望,反而能帮助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精神分析和佛教论欲望 去商家看看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精神分析和佛教论欲望 去商家看看

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精神分析和佛教论欲望

弗洛伊德与佛法认为欲望是人对人世痛苦现实的自然反应,一旦脱离欲望,我们就不再是自己。透过欲望,反而能帮助我们了解自我,面对生活的烦琐与生命的困顿。因此,本书以佛陀的“四圣谛”为架构,印度神话《罗摩衍那》为经纬,融会贯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结合个案研究,提出各种实际建议,调和我们对欲望的矛盾观点,让我们对人类的欲望,有耳目一新的认识,进而通过欲望的驱力,达到身心灵的和谐与平静。
书中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欲望的渴求”,讲述的是人面对欲望的一般心理与反应;第二部分名为“执着”,说明人一旦了解世上绝无可以带来满足的客体时,将会产生何种变化;第三部分名为“执之止息”,它点出,对待欲望,除了放弃与执着之外,仍有第三种方式能引领我们,让精神惊人地成长;第四部分“欲望之道”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欲望而非为其所用,进而达到喜乐的境界。

网友对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精神分析和佛教论欲望的评论

这本书,我一口气买了两本,但不是在亚马逊上买的。
看到了别人的差评以后,忍不住想来留下我的个人看法。
这本书,我最开始看的是台湾版的扫描电子格式。
因为太好了,所以很希望收藏一本纸本书,结果在新华书店遇到了它——很高兴大陆能转来这样的书!

那么,以下是评论:

作者的个人经历,横跨心理治疗、佛学实践(南传上座部、藏传),可以说是博学与博行的。
在作者的那个年代,美国人涉及了大量的东方灵修体系:上座部(马哈希、慕宁达、蒂帕玛、葛印卡、阿姜查等大师)、藏传(秋阳创巴、紐修堪、乌金祖古等大师)、禅宗(铃木)。他们之中有人在南亚出家,并最终回到西方世界,将所学与人文、心理学等联系起来。而催生了一大批如杰克康菲尔德、约瑟夫葛思坦等大师。
作者本人深谙此道,并且也是一位有睿见的自体-客体心理治疗师。

但是,不要被这些术语吓到,我是想说,能这样融合各个体系,做比较研究的,除了高深意外,还要妙笔生花的有趣表达。
作者在书中的行文,穿插很多有趣的东方与中亚故事、诗歌,并且有真实的案例,阅读起来,非常令人享受。而不是枯燥。

我很喜欢关于慕宁达那一段,一位赶往印度菩提伽耶求学佛法的西方人,看到这位大师在菜市场讨价还价,非常惊讶。而慕宁达在之后,告诉他:Livi"rest":"ng your life fully——活出你的丰盛,让生命充分的活!<br />多么活生生的教导!多么深刻的教导!为什么这样说?<br /><br />1)生命本身就是修行的道场,很多人应该从自己的问题入手,而非仅仅设想仙境或逃避当下的苦难;<br />2)一个真正的觉知习练,不拣选任何对象,一切情境都是用来体验与观察的辅助对象,而智慧往往在于如实观察中诞生;<br />3)一个开放的心、接纳与拥抱现象的心,更能不设防的深入自己的情绪与痛苦,而焕发出本来就有的美心力量。<br /><br />这些都称之为阴性法则,也就是接纳、觉知、友好的研究自己的负向层面,而不是在搏斗与转移焦虑中,忽略了问题本身。<br /><br />那么,这就是用自己的觉知,照向自己的问题——“与佛陀,聊聊欲望”。<br /><br />作为原教旨主义者,例如严格拥护佛教观念的人,可能不屑于读此书,担心它玷污了佛教的本旨。<br />但从一个多年实践佛教禅修的探求者的角度来说,我个人看到这本书的严肃性,并且它真不是在讨好宗教信徒或灵性粉丝,<br />它是在严肃的指出一个人自我成长的核心问题与陷阱,以及历程。<br /><br />花了这么多笔墨,就是不愿此书的真金,默默被无知的烟云所埋没。<br />如果你认真的过你的人生,如果你真的走在探索自我的道路上,如果你积累了大笔经验,看这本书,你会对我有深切的认同!<br /><br />保持一颗开放的、觉知的心,探索自己的实况,珍惜自己生命的时光吧。"

有人说难懂,其实稍微了解一点佛教和精分的话书是很好懂的!个人认为翻译的很不错啊~世图心理的书普遍都很不错~喜欢

晦涩难懂的概念描述显而易见的东西,内容有点抓不住重点和本质…看第二遍的时候觉得此书的确不是我的菜,别人推荐的,个人认为……烂

喜欢弗洛伊德遇见佛陀:精神分析和佛教论欲望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