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禅门公案三百则② | ![]() |
|
![]()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禅门公案三百则② | ![]() |
网友对到最热的地方避暑:禅门公案三百则②的评论
僧侍立。师曰:“道者可杀炎热。”曰:“是。”
师曰:“只如炎热向什么处回避得?”曰:“向镬汤炉炭里回避。”
师曰:“只如镬汤炉炭作么生回避得?”曰:“众苦不能到。”
师默置。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页三九一
【白话新唱】
曹山慧霞对侍立在旁的僧人说:“悟道的人,无论多么炎热,也不受影响。”
僧人说:“是的。”
慧霞又说:“那么,如果现在炎热至极,你要到哪儿回避?”
僧人说:“就往大火炉的炽热煤炭里回避。”
慧霞问:“煤炭既然炽热无比,你怎么回避炎热?”
僧人说:“这里众苦不能到啊!”
慧霞不再多说,沉默以对。
【分析与鉴赏】
要避暑,理应到阴凉之地,例如幽林之内、涧水之侧、清潭之湄、碧山之顶,既能享受山水森林的沁凉,又能抛弃世俗喧闹。
可是僧人竟然说要躲进高热火炭中来回避炎热!这不是火上加油,热上添热?
这话,语不惊人死不休。
僧人点出了一个重点,炎热与否,关键在心的感受,不在外面的环境。
诗云:“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心头无火,心外的火也会变清凉。
心头有火,即使人在避暑圣地,也觉得处处不顺眼不顺心,所到之处都有股烦恼火。
公案中,炎热也"rest":"象征了人世的痛苦、烦恼,痛苦与烦恼是逃避不了,你务须纵身一跃,直入痛苦烦恼这大火聚的核心,认清这大火聚全都是心的产物罢了!<br />深刻认识到,自性能生万法,看透大火聚的本质,那么,从炎热到清凉,也不过是一念之间。<br />有这样体悟的人,果然是众苦不能到。<br />曹山慧霞默置,是因为,僧人的话极有道理,无懈可击。但是,到底是否发自他的现量经验,还是嘴巴说说而已,尚待进一步观察。所以慧霞不做任何响应。<br />不回应,也需心内无火才能做到。"
喜欢作者,更喜欢作者的这一系列的书。收藏。。。
喜欢到最热的地方避暑:禅门公案三百则②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