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

2017-12-07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内容简介:《维摩诘经》包含的议题众多,如生病问题、生死问题、什么是菩提、什么是道场、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 去商家看看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 去商家看看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内容简介:《维摩诘经》包含的议题众多,如生病问题、生死问题、什么是菩提、什么是道场、什么是布施、涅槃的真正意义、天花不着于身的奥秘、女身不需转成男身即能成佛的原因,等等,一向是学佛修证者最希望读懂也最应该读懂的一本书。南怀瑾先生以经证经,融会儒释道,旁征博引地对这些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佛法的真谛,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花雨满天”的无限世界。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因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而得名,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维摩诘是毗耶离城的一位大乘居士,是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冤碍。的代表人物,该经的主要内容即是他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遣来问病的文殊菩萨、舍利弗等人阐扬大乘佛教的深奥义理。该经着重阐扬了“心净则佛土净”、“在入世中出世”、“无在无不在”等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倡导了众多“不二法门”,为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依据。

网友对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的评论

本书是南怀瑾大师讲解《维摩诘经》的讲解录。据说,南师是在台北十方学院为那里的同学们讲述的,开始的时间是一九八一年的七月十日,算来整整是三十年多年前的事情了。
据书中透露,整个讲述进行了半年多之久,光录音磁带就有一百三十九盘之多。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以每盘磁带九十分钟计算,将近二百零九个小时,如果按照每天讲述一小时计算,也要历时七个月之久。可见所言不虚。而整理工作更是辛苦,很多人付出了心血,终于成为此书(分上下两册),实在是令人感激不尽。遗憾的是,从书中仍能感觉到有些讲述的内容未能出版,不能得其当年的全豹了。
无论怎样,这实在是一部闻所未闻的经典之作,其深奥的道理,经南师讲解以后,变得相对通俗易懂;再加上南师以丰富的学识为读者做背景、资料、典故等等方面的补充,读起来实在是受益匪浅。
《维摩诘经》是由本师释迦牟尼佛命名、维摩诘所讲述、阿难尊者记录的一部经典。南师称是对整个中华文化以及佛教有着重大影响的一部极为伟大的经典,学佛者非读不可。
因此,我尽量按照八关斋戒的标准,开始夜以继日地学习。凭良心说,此经的道理都是最高深、第一义的,所以,要说自己读懂了,那是在自欺欺人,但是,若说是一点没有读进去,也不尽然。毕竟自己是废寝忘食认真研读的,只是钝根太重,一时还无法得其精髓。只好以后多读、再参了。
老实讲,如果没有南师的讲述,恐怕光靠自己是很难读"rest":"出这么多道理的。经过南师的讲述,才有所收益,因此,我内心常常怀着对南师深深的感恩之情。<br />首先,了解到了这本经典对于中华文化及佛学的影响之大。别的不说,就光是很多名词、成语的运用、流传都始于这部经典这一点,就足可窥见一斑了(这都是南师所讲,并非我所知)。<br />比如:仁者,是佛教对平辈的出家人或在家人的尊敬称呼;上人,是对于自己师傅或有道德的长辈的称呼。虽然现在这些词汇很少有人使用了,但在古籍中还是很常见的。还有:悉知,我们年轻时还常常用——来信悉知,现在很少用了;以备洒扫;诚如所言;不二法门;尘劳之俦,为如来种;不知所云;结习,等等等等<br />其次,对于我来说,很多道理都是平生第一次听说,可谓眼界、心量为之大开。我虽孤陋寡闻,但想与我同等情况的人也大致如此,由此可见,这部经典对于人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br />从学佛以来,渐渐体会了一个道理,境界不同,看事物或问题的结果或结论就不同。就像小学生与大学生、博士生、教授。但是,以往过去所学都没有比读了这部经典给人的感受那样深刻,可见这部经典之伟大。<br />我曾从事影视工作多年,这部经典的故事性和戏剧性也给了我极深的印象。<br />经典从维摩诘在家称病开始,引出释迦牟尼佛派遣自己的诸大弟子代表自己前去探望,而让人不料的是,包括舍利弗、大迦叶、目犍连等等十位尊者竟然都不敢去;佛陀没有办法,继而转向各位大菩萨,请他们代表自己前去探望,结果,包括弥勒菩萨在内的诸大菩萨也都不敢去,最后,佛陀只好请资格最老、代表智慧、身为七佛之师的文殊菩萨亲自前往,而文殊菩萨也是勉强答应了下来。<br />如此的开篇,真可谓是引人入胜。<br />这些尊者、菩萨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些非常了不得的人物,为何都不敢去呢?因为,他们都曾经受到过维摩诘的批评。那么,维摩诘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竟然有如此的威严?经典通过这种方式引起读者对于维摩诘的注意。<br />原来,维摩诘是一位在家的居士。不过,他可不是现在通常所说的居士(那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称得上居士的,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而是一位早已成佛(金栗如来)的人。同文殊、普贤、观音这些大菩萨一样,虽然自己早已成佛,但是,为了协助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普渡众生,特意以居士的身份来到人间,是一位真正的在家佛。<br />那么,一位成佛的人为何还有病呢?这正是我第一次遇到的大问题。以前,也曾听南师讲过,佛陀生病的事情。当时我就想,为何佛陀还会生病呢?后来,我理解是佛陀为了普渡众生,以一位极其普通人的身份生活在人间,他的行住坐卧、饮食起居都和平常人一样,所以,也会像普通人一样生病,甚至他最后,也差不多像普通人那样“去死”了。这部经典中,就讲述了阿难奉了佛陀之命,前往城中化缘牛奶为之治病的事情。<br />但是,学过经典之后才知道,这还只是道理之一,更深的道理还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醒悟的。诸佛菩萨们为了普渡众生以肉体之躯,殚精竭力、操碎苦心,必然要病。所以,佛陀们见面,总要互相问候一声: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br />说实话,看到这里,内心真是有说不出的感受!一个人已经跳出了火坑,但为了救其他人,不顾生死,依旧回来救护他人,这是什么样的高尚境界啊!只怪我们愚痴执著、冥顽不化,累及圣灵!!<br />自然,维摩诘居士虽已成佛,也不例外。不过,他所以称病,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就是要籍此机会,弘扬佛法。这才是这本经典的真正目的。<br />由此好戏才开始上演。<br />文殊菩萨一说要去,马上就有三万二千人表示愿意同去。这其中也包括前面所有不敢去的尊者、菩萨们,甚至也包括观音菩萨在内。<br />三万二千人来到维摩居士的家中,如何安置呢?这个问题自然而出。<br />维摩居士富可敌国,他的房间应该是非常大的,但是,能够容纳三万两千人的大房间,恐怕还从未见过。<br />中国现存的宫殿,以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最大,能容纳多少人?唐代的大明宫、含元殿比太和殿大了很多倍,能容纳多少人?汉代的皇宫据说比大明宫更大,秦宫比汉宫还大,能容纳多少人?<br />维摩居士虽富,但却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度,他的居室能与秦宫、汉宫、唐宫乃至清宫相比吗?<br />玄奘大师当年到印度留学,亲自去看过维摩居士的居室,恰恰是一丈见方。现在使用的方丈一词,就是从这部经典中来的。<br />一所一丈见方的居室,如何容纳三万二千人?事情还不只于此,还有数不清的天人八部和城中大众也都来到这里,想听维摩居士讲经说法,后来,更有远方国度的九百万大菩萨也来看望维摩居士,而维摩居士为了所有人的到来,早已清空居室,仅给自己留下了一张床。<br />这个问题如果当神话想,就太简单、太无聊了。那么,其中的道理究竟是什么呢?老实讲,我也没能完全明白,否则就悟了。<br />那么,经典提到的人物就都明白了吗?显然没有,否则,维摩居士也就不会称病了。<br />故事的发展真是环环相扣,精彩纷呈。所以,南师一再告诫大家,不要把佛经当作迷信,却可以把它当作戏剧看。我大有同感。<br />大弟子舍利弗看到大家没有座位可坐,刚一动念,维摩居士马上就知道了。于是,从遥远的国度运来了最好的,高大无比的座椅,以至于像目犍连尊者那样的神通都不能够坐上去。<br />不仅高大,而且众多——每人都有份。还是那个问题:方丈之内如何容纳?<br />座椅虽然高不可攀,但经过维摩居士的教导,最后在场的人却都能够坐在上面了。这中间的巨大障碍又是如何越过的?<br />至此,问题已经是一大堆了。维摩居士开始逐一讲述。一直讲到了中午,要吃饭了。这么多人的饭如何做啊?维摩居士有办法,他从另一个遥远的国度——众香国的香积佛那里,化缘来了一碗香积饭。其香无比,直到现在仍然还有以此命名的厨房。这又是一个来源或出处。<br />那么遥远如何化缘暂且不论,一碗饭如何分?这都是问题。引得你看下去。<br />这中间还有插曲:一位天女见到众多菩萨和大弟子们和维摩居士一起探讨佛法,就显身出来,撒天花供养。这就有了后来的成语——天女散花。<br />奇怪的是,花瓣落在大菩萨们身上,统统掉了下去,却粘在大弟子们的身上,用尽神通也去不掉。<br />这又引出一番道理。<br />更有意思的是,讲述道理的不是别人,正是天女本人。舍利子见她显女人身,就有些看不起,问为何是女身?为何不把女身转成男身?没想到,天女转眼之间就把舍利弗变成了自己,而自己变成了舍利弗,然后,再对他讲述其中的道理。手法之生动、道理之形象,真是让我这个曾经想当老师的惭愧不已。<br />在这部经典中,释迦牟尼佛还为大家介绍了维摩诘的“前世”。他原来是遥远的国度不动国——阿閦佛的净土——中的一位得道的大菩萨,一位早已成就的古佛,特意来这里弘扬佛法的。<br />本师释迦牟尼也讲述了自己的父亲和一千个弟兄成佛和将要成佛的故事。他的一千个兄弟中,已经有三位在我们这个贤劫开始时成佛了,他老人家是第四位,第五位是弥勒菩萨(佛号弥勒),最后一位是韦陀菩萨(佛号楼至)。因此,南师告诫我们不要悲观,我们后面还有九百九十六位佛没有出世呢!前途一片光明!!<br />正是在这部经典中,本师释迦牟尼佛把弘扬佛法的重担交给了未来将会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成佛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当佛发愿,将来一定让所有愿意学习佛法的人,都能够得到并了解这部伟大的经典。换句话说,今天所以能够学习这部经典,也离不开弥勒菩萨当年伟大的愿力!这让我对于心中崇敬的弥勒菩萨更加深了一层感情。<br />……<br />经典就是经典。且不说里面讲述的高深道理有多么重要,多么丰富,就光是故事发展的情节所显现出来的问题或悬念,进而从中显示的道理就已经让人深思而不止了。<br />还有,作为一部翻译作品,其文学境界之高,也可称得上是叹为观止的。再加上南师为他附上了更多的好诗、好词、好警句、好故事……真可谓是美不胜收啊!<br />所以,虽然此书上下两册,但我每天乐此不疲,“夜以继日、废寝忘食”。<br />初读之后,掩卷长思,终觉得回味无穷……<br />如此好书,岂能独自享受?因此,真诚地推荐给各位同参,希望与大家分享!<br />補充:<br />還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近來,網絡上登出了南師的兩幅舍利照片,一張是頭顱的,一張是舌頭的。有一點佛學常識的朋友或許都知道,頭骨不壞意味著功德圓滿!舌頭不爛意味著說法無誤!當年鳩摩羅什大師圓寂前曾經發願,如果我所譯經典不違佛意,荼毗之後舌身不壞。事後,果如大師所願。南師亦複如是!由此可知,南師的著作更為難得寶貴。我們有此榮幸拜讀南師的著述,實在是前世修來之福啊!應當珍惜!!更應當身體力行去實踐!!"

不光是学佛的朋友吧,里面有很多道理只要是想要有智慧的朋友都值得一看!

先不说内容,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怎么像盗版的一样,上下两册书本不一样大,纸张差,纸张边缘都裁剪不齐,印刷字深浅不一,太差了,也没比复旦大学出版的便宜多少,怎么就差成这样,完全没有可比性。

速度快,好书。
见了就作 作了便放下 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 觉生于自在 生生本是无生

看了评价才买的,发现这次解释得有点繁琐,直接看中华书局出版的那套更简洁明了,因为原文就比较容易理解的!

因为人活着是要有点信仰的,否则很容易被现实打败,所以买了这本书,慢慢看慢慢理解吧

很好,很喜欢,内容很震撼,包装很好,很仔细,以后还会再来!

喜欢读南怀瑾现在著作
买一套全的收藏

南怀瑾先生的书深入浅出,内涵丰富,值得一看。

质量不错,书籍字体大小、装帧、质感都很合适。

喜欢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下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