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了如指掌·西学正典:功利主义 | ![]() |
|
![]() |
了如指掌·西学正典:功利主义 | ![]() |
网友对了如指掌·西学正典:功利主义的评论
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叙述了他对于功利主义的理解认识,反驳常见的关于功利主义的错误见解,然后深入讨论了一系列细节问题。排版和装帧也很喜欢,虽然是薄薄的一本小书,但是内容却非常充实。
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些笔记:
一、概论
道德直觉派:道德原理是先验的,是显而易见的。
道德归因派:是非标准由经验获得。
双方都认为道德必定从原理中推定而来,要使得这二者的说法成立,必须有一种根本性的原理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石,这种基本性原理应当是不言自明的。
但这两种学派的基本原理往往经不起推敲。
缪勒认为一件事物对幸福的影响是最具实质性的,甚至在诸多具体道德问题上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他把“幸福”视作根本性原理。
有关于终极目的的问题往往难以被证明,凡是可以被证明是“善”的东西,那么当它作为一种手段使得人们获得了某种无需证明就被认可为善的东西时,它自身的善就得到了证明。
二、功利主义的含义
(含义)功利主义并不等于享乐,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的道德根本,就是认为促进幸福的行为即是“是”,与幸福背驰的行为即是“非”。追求快乐,摆脱痛苦是人唯一渴望达到的目的。
(反对意见)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种理论宣扬的最高生活目标就是享乐,从而丧失了更崇高的追求和渴望,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卑"rest":"贱的思想,只配得上猪一样的人。<br />(辩论反对意见)伊壁鸠鲁主义者则答道:不是他们,而是这些批评者玷污了人的本性,认为人类不可能享受快乐,除了享受猪的快乐。然而畜生享受的快乐与人所追求之幸福不可同言而语,人具有更高级的官能,比如满足就不等同于幸福。<br />伊壁鸠鲁派更注重智力层面的快乐,感情上的快乐和想象力以及道德情操上的快乐,而非单纯的感官享乐。功利主义者更注重广义上的永恒、安全、节俭等精神因素,追求符合环境的善而非依赖于自身的内在本性。<br />(得出观点)承认某种快乐比其他快乐更有价值、更值得追求也与功利原理一致。<br /><br />(疑问)快乐的质量差别如何理解?<br />(答)除去量上的差异,同时体验过二者的人能够在不考虑优先选择所可能引起的道德义务和道德情感的情况下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一种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就是更让人渴望的快乐。<br /><br />在尊严感强烈的人身上,尊严代表了他们幸福中最根本一部分。<br />享受层次低的人最容易得到完全的满足,而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总是感到他所追求的幸福如同这个世界本身一样永远都是不完美的。宁可做一个不满足的人,也不做一头满足的猪。<br /><br />很多追求高层次快乐的人偶尔也会禁不住诱惑而使高级趣味臣服于低级趣味(哈哈哈,这段)。出于人性的弱点,人常常会就近选择眼前的好。<br />关于在青年时追求崇高事物,而随着年长则日益懒散自私,我认为这种堕落并非出自自愿,因为这种追求很容易被恶劣的环境所摧残,如果社会给他们定格的位置难以使他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付诸实践,那么这种追求很快就会夭折,因为没有时间和机会。这些低级趣味已经成为他们唯一可获得的或者说唯一可享受的。<br />(这段其实我存有怀疑,快乐真的可以衡量吗?此外关于更高级快乐<br />的叙述并不完备)<br /><br />功利主义的标准并不是指行为者自身的最大幸福,而是指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故功利主义唯有普遍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方能实现其最终目标。<br />功利主义并不只代表追求幸福,它同时也意味着预防和缓减不幸。<br />(反对意见)断言人类的生活中不可能获得幸福,这样的断言是夸大其词<br />(辩论)如果幸福是意味着持续不断、高度兴奋的愉悦状态,那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兴奋的愉悦状态更像是转瞬之间耀眼夺目的火花,而非生生不息的火焰。<br /><br />一切自我的利益必将被死亡终结,而那些将个人利益抛诸脑后甚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直到临终前也仍然如年轻、健康、充满活力时那样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人类发展的内在要求绝不是让人成为自私自利之徒,只专注于可怜的自我存在而对于其他一切麻木不仁;而是在于某种更高的追求,即充分体现人何以为人的实质。人类苦难的一切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人类自己的关注和努力予以战胜的。<br /><br />牺牲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牺牲的结果。如果一种牺牲没有增加幸福的总量,那么它就被视为一种浪费。"
喜欢了如指掌·西学正典:功利主义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