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说佛(上) | ![]() |
|
![]() |
说佛(上) | ![]() |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时下的书籍,大多只是供人匆匆一览,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领会的经典屈指可数,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
李叔同(1880-1941)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
李叔同祖籍浙江省平湖县,清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出生在天津,父亲李世珍是名进士,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同年会试,是挚友。李世珍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最大盐商,还兼营银号,家财万贯。李叔同为其三姨太所生。在李叔同5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他是在长兄文熙和母亲教导、关怀下成长的。李叔同7岁就有日诵五百,过目不忘的本领。9岁学篆刻,就在这一年,他看到一个戏班演出,激起他对京剧的兴趣,当李叔同长成青年,他在诗词歌赋、金石书画方面,已经有了广博的知识。
弘一法师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弘一大师讲演录
改过实验谈
律学要略
青年佛徒应意的四项
南闽十年之梦影
最后之
佛法十疑略释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学习初步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佛法大意
授三归依大意
敬三宝
净土法门大意
净宗问辩
劝人听钟念佛文
网友对说佛(上)的评论
我从来不认为佛是释迦牟尼造出来让人拜,保黑道平安、贪官高升、奸商兴隆的;也不是保老人们健康长寿、大家升官发财的。平安、发财,我们都想得到,但这些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罢了,主观的东西我们只有自己拼搏才能得到。佛道是来渡人的,这是教你如何与万物相处的。其实,当我们能为别人扛下痛苦,为别人舍弃利益,为别人担下责任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了佛!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洒脱、自在就来自于你的承担,你的选择! 愚见,列位只做一笑。
佛教在世人眼中已经丧失了本来面目,只知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而和尚也做起了超度法事,这些还是当初的佛吗?和其他迷信有什么区别!
李叔同不敢苟同,“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批评专门请出家人而非自己来做"礼忏"[类似于忏悔];不认同铺张浪费的"烧纸"仪式,重点不在于仪式的规格而在于追忆父母祖先,慎终追远;痛斥"抽签和问卜扶乩",因为佛法只相信因果,绝不能有趋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恶业。这些主要见于“佛法十疑略释”和“切莫误解佛教”篇。
真正的佛法在于“大菩提心” 。“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著我相”,才能有大智心,大愿心,大悲心。
内心足够空,才会有大慈悲之心;有大智慧,才能普渡众生。
Buddhist is deeply mixed into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not every Chinese know what the Buddhist are about, and may have some misunderstanding on buddhist. This book provides clear and concise knowledge on buddhist.
好书、电子书看起来也挺好的。期待kindle在华销售
佛不会故弄玄虚,佛很真实。
佛讲究修身养性。
佛讲因果。
佛讲劳动的快乐,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
佛绝非孤家寡人的清高、绝非不入世的孤僻、绝非装神弄鬼的迷信。
或许古代的佛,有人们迷信和幻想的成分在里面,但这本书的佛,已经和“真理”很接近了。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很遗憾,在图书馆没有接到这本书。
有必要读一下,对佛有新的理解。
第一次读此书,主要阐述律法以及大师本人学佛心得。
初学佛,书中的好多内容在钱文忠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中已有过了解,而本书阐述更为深刻些。学佛或是皈依、受戒前确实应好好了解下,想想自己学佛的根本是求超脱、解脱、以利益且众生、渡化自己还是仅仅是为了佛弟子的名号,体现自己还是个有修养有信仰的人。
有时候学习佛法是很苦闷的事情,佛经不易懂,又容易陷入我执,多看看大德们的著作,体会一下大师是怎么修行佛法怎么看待人生的,对初学者是很有利益的事情。
书很好,能让人对佛教有初步认识,这就是功德无量的事。
看清佛之本性,破除种种疑虑。
佛教的影响是很大的了,但真接触佛学的典籍,则让人望而却步。比如《金刚经》,谁看得懂呢?一是翻译的,二是古代人的语言、古代人的解读。李叔同的《说佛》,却是看得懂的。现代人的语言,现代人的解读。
喜欢说佛(上)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