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宫崎市定中国史 | ![]() |
|
![]() |
宫崎市定中国史 | ![]() |
网友对宫崎市定中国史的评论
本书很多地方与我们熟知的,乃至国际史学界主流的看法有所不同,而且不同之处还挺多。作者认为不光三皇五帝是假的,连西周分封天下也是后世杜撰的,他认为那是都市国家之间形成同盟关系后编造的,作者认为《左传》很不可信。再例如,作者认为:商鞅变法是假的、秦始皇立石铭刻可能是受大流士和阿育王影响、秦始皇杀死460人不应该算坑儒、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可能是受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中国的活字印刷从未中断而且传入朝鲜、雍正长期居于储位、汉人王朝只有宋朝像满清一样大兴图书编纂、康熙年间彼得大帝率军侵略西伯利亚以东的中国领土、义和团运动起因是大运河上的搬运工因为汽船运行失业造成、日本军部和政界因受到康有为“大同论”的影响进而促成了“满洲国”、五四运动背后有徐世昌及反皖系的策划等等,这很多看法在我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本书的介绍中说日本人是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的,那么他们从这本书里到底能了解什么呢?
本书也有一些前后矛盾之处,例如首先作者认为经济的“景气”与国力成正比,景气越好国力越强反之越弱,作者高度赞扬宋朝的“景气”前所未有的好,但宋朝经济如此发达军事却不堪一击,这与作者的“景气”理论不相符的事实作者却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但到了康熙对外征战的成果又说:经济高速成长,发动战争取得胜利时当然的事,不足称伟。
本书让人最不舒服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明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另一个是近代。在本书中倭乱完全由"rest":"于明政府海禁造成,大海盗头子王直成了中国方面居中调停的贸易代表,明政府对海盗的围剿变成了对从事走私贸易人民的血腥镇压,作者说“中国方面因为从其他地方调集“客军”支援,“客军”纪律紊乱,酿成灾祸更甚于倭寇”,作者认为倭寇最后能够平息是因为明政府开放了海禁,对了,前后没有出现戚继光这个人,也没有出现戚家军这三个字。<br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本书成书较早历史考古学证据脱节也是客观,但从前到后总给人一种偏右的感觉。"
只说一句书中认为阿拉伯人的文明要发达于中国,其原因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黄金赤字。我头一次听说这个说法,当然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从我个人看来,觉得作者受到了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阿拉伯人占据了中欧贸易的丝绸之路,所以按黄金必然流向中间商阿拉伯人。作者还说中东难民来到大唐带来的技术使得大唐繁荣。我想这恐怕也受到了日本的脱亚入欧思想的影响,但影响是有的。这点也让我想到曾经的美国,两次世界大战让世界精英都避祸于美国,因而造就了美国的繁荣与强盛。也许美国也会如盛唐一般土崩瓦解。
说实话 中国人写的中国史 大多戴自己喜欢的 各种政治颜色的眼镜 而宫崎市定的中国史 不但引经据典真实 而且作者的分析 也冷静而有逻辑 客观的多 虽然个别地方也许和我们的一贯理解有很大不同 但这书的真实和科学 值得好好看看
这本书让我们可以从亚洲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这个名族国家,有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但是其中有些不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的地方让人读起来别扭,甚至不知所云,简单举几例:
1,序言第二段:......要努力沿着过去研究积累山脉的最高山脊走下去(你看懂了吗,反正我是没看懂)2,city-state这一词在中文里定译为“城邦”,而不是“都市国家”。3,P47,好景气时代的再来(中文里的景气一般与否定搭配,比如“市场不景气”,这里翻译成“重现了经济繁荣”不是更好?)4,P312 孙文得出中国革命必须有苏联提携的觉悟(翻成“孙文意识到中国革命必须要与苏联合作”更通顺些吧)5,P313段祺瑞与张作霖过去都与日本保持着深刻的联系(是“密切的联系”吧==)6可笑的是,对此愤慨批评最为用力的正是石原莞尔(最为用力???) 。。。。。。
简化历史研究,视历史为时间研究,而坐标系则是历史全过程,反对片段化的历史范围确定方法。这种写史方法,重在反映史学家心中的历史,考验的是良知和水准。好处是史书浑然一体,富有逻辑性,可以夹叙夹议,重在明辨而极少举证,语言风格显得相对活泼。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史实采用主观性强,容易有史家偏见。宫崎写的中国史,可以预见关于二战侵华会避重就轻,这是这种写史方法的局限性体现。
历史研究法的创新与分析中存在的争议。把全球史划分为西亚、西欧、东亚三个互相影响的区域,把历史时期划分为古代、中世、近世、最近世四个阶段,把区域和阶段放在统一坐标系下,用曲线联结。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全球史的演进历程。宫崎的观点是,西亚是古代文明发源地,向西欧和东亚两侧传导,这一点争议不大;但是中世纪他认为也是这一过程,就值得推敲了。因为文明演进不会如此循规蹈矩,后发优势在近现代史并非个例,东亚的中世纪辉煌明显超越西欧和西亚,所以未必循着假设的中心辐射路线发展。文明的相互影响始终存在,不过进步的因素可以外生也可以内生,进步的幅度大小不同区域也未必成比例。近世崛起的美国,是最好的例证。
著史是文化强国的必要路径。大国辉煌只有在史书中重现,所有的朝代、人物和伟大发现,最后都是通过史书系统地呈现出来。史书记载的,源远流长;史书勾去的,慢慢也就遗忘。宫崎的中国史,提出了很多质疑,比如三皇五"rest":"帝,他将信史时间的起点划在西周,而我们相信至少是夏;他认为老子应该在孔子之后;他认为《中庸》不是子思所著等等。有些误判很明显,姓和氏在中国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达,并不同于他比较的古罗马;唐玄宗的“开元通宝”被按顺时针读为“开通元宝”。这些实际是警醒,严肃地对待历史和史书才能保持文化自信,书写、求证和传播历史的使命远未结束。"
喜欢宫崎市定中国史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