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中观大师文集)
编辑推荐:本书收录了中观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中观大师文集) |
 |
|
 |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中观大师文集) |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中观大师近年来关于“修行之道”的重要开示,内容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中观大师凭借深厚的佛学功底,结合生活中的经典案例,就“如何学佛”、“如何静心”、“如何做到慈悲”等问题做出了精妙解答,可谓一堂超值的都市修心课。
作品简介: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作者简介:
中观大法师:俗名王森,黑龙江哈尔滨人。17岁出家,师从闽南高僧妙湛大和尚,获得天台正宗第46代法卷,曹洞正宗第48代法卷,厦门大学哲学硕士,长期在闽南佛学院讲授佛经课程。现为龙华古寺监院。中观法师致力于佛法普及,讲座深入浅出,信徒众多,拥有很大影响力。
目录:
心有种种,世有种种那就算洗心了?颂经没用?学佛不能跟人家比悲心不是刻意舍得的智慧孩子不是皇帝是什么?佛是人,不是神佛与我是无二无别的不被感性所束缚佛教有一种以退为进的精神放下本身就是提起佛也不是生而知之者 精彩试读:
心有种种,世有种种
心有种种,世有种种,心里有什么,世上就有什么。我们曾讲过一个故事:在西方,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家。这个画家想画一个上帝的油画,他要找一个模特,于是找到了一个跟上帝长得很像的年轻人,画了上帝的像。画得很成功,于是画家给了年轻人很多钱,年轻人拿了钱就走了。过了十周年, 画家想:画了上帝很成功,我应该再画一个魔鬼。在人世间找魔鬼应该去哪里呢?画家去了监狱找魔鬼的模特,选中了一个人,哎哟!长得非常像魔鬼,于是就找他来画,画完了之后又要给他钱,这个“魔鬼”却不要钱。他说:“钱是一个坏东西。”
画家很奇怪:“你怎么知道钱是坏东西?”
“魔鬼”说:“你不认识我了吗?我就是你当时请来当模特画上帝的那个人啊!”
画家非常惊讶:“为什么当年你长得那么庄严那么慈悲,如今就长得像魔鬼呢?”
“魔鬼”说:“正因为你给了我那笔钱,我整天无所事事,吃喝嫖赌。当我把钱花光了,我只好去偷、去抢、去骗、去杀人,最终沦落为死刑犯。我害怕钱,我不敢要了。”
这个故事讲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心会让你的相貌改变,我们往往说人老了会变得慈祥,为什么?因为老人家懂得爱。年轻人不懂得爱,就没有慈祥的感觉。
所以很多人一看到我就知道我是和尚,他们一看到我这张脸就问:“你是当和尚的吧?”我问:“你怎么知道?”他说:“一看你这张脸就知道。”有佛缘,有佛相。所以修行学佛就有这种功能。我们学佛重要的就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
网友对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中观大师文集)的评论
让我想起一些西方心理学家帮助紧张的人学会放松,让他们双手平举,举到它自己掉下来为止,中间再酸再累也要坚持。然后那些人通过这样的体会就学会了放松。
实际上我自己在学佛的过程中也有楞严经上阿难尊者比喻的“间日疟”现象,烦恼多了就用功几天放下烦恼,放下了又觉得没事做,明知道会引发烦恼还是要去找点事情做做,但是在这样的往复当中烦恼确实是在不断减少的,觉得没事做的情况也是在减少的,大概就和上面紧张、放松训练的原理是一样的吧。
喜欢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中观大师文集)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