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浮生之根:经济学博士的论语 | ![]() |
|
![]() |
浮生之根:经济学博士的论语 | ![]() |
网友对浮生之根:经济学博士的论语的评论
浮生不满百,深根植千载
——读陈赤博士《浮生之根》有感
说到《论语》,得先说说孔子是怎么进入我的视野和生活的。那一年,我太小,大概小学一年级的样子,学校要给我们文艺委员排练新节目,那时爱跳舞的漂亮小女孩不知道国难家愁,只管在舞台上表演《叛徒林彪孔老二》,眼里的孔老二面目猥琐一看就是个坏东西。回到家里还在不停地边唱边跳,爸爸看着我,悲叹地说,其实孔子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害怕又惊讶地让爸爸别瞎说啊,学校老师教我们表演的时候是带着愤怒和厌恶的表情啊,孔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是分裂而黑白不清的……
时光流转,时代更迭,当我上大学时,孔子已获得新生,到今天,2500年前的孔子真的已复原成气度不凡、仪表堂堂、英俊伟岸的像我爸爸说的那样思想家、教育家,而他的《论语》半部治天下更是深入人心,从于丹教授的领悟到陈赤博士的深得,令我们重新找回孔子的本真,这一百年来孔子的命运跌宕起伏,正是中国近代现代史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命运与内心同样经历着惊涛骇浪史诗般的这一段时光……
曾在西安碑林买到一本可以放在手心里阅读的《论语》,精致而又那么悦心,带了五本分送好友一起分享珍藏,到今天看到陈赤博士用心所作的《浮生之根》,才知道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孔子。冯友兰先生说,人类的文明,好似一笼真火,几千年不灭地在燃烧!古往今来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的人"rest":",都是呕出心肝用自己的心血作为燃料,人类文明的火焰才能得以不熄。《论语》正是这样一盆熊熊燃烧的真火,历经2500年,依然闪耀着生生不息的光芒,照耀着人心、人性、人情的各个角落,而陈赤博士解读与感悟,让我们从不寻常的维度发现了另一个崭新的孔子。浮生不过百年,深根却植千载。<br />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让一位实践经济理想的博士有闲暇、有心境、有明灯、有向往地静静翻阅、深研、写作这样一部可以影响他人、教化愚钝、弘扬能量的《论语》新得。历史充满了偶然,有幸在夜深物静之时捧读这本《浮生之根》,实在是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偶合……所以在此向陈赤博士致以敬意!<br /><br /> 牛雪丽<br /> (成都电视台《财富投资人》制片人、主持人)<br /> 于2015年立春时节<br /><br />乐山,乐水,乐以忘忧<br />——读陈赤博士《浮生之根》有感<br /><br /> 一到新年伊始,我便会陷入阵发性的“竭斯底里”中,伴随着逝水流年,老生常谈的感慨外,浮躁和空虚的现代病症也同时冒上心来。此刻忽然获得老同学陈赤博士的《浮生之根》书稿,打开一看,那优雅而饱含深情的文字,驾驭着对《论语》的理解,徐徐展开。此刻心忽然安静了下来,就像一个绝望的沙漠旅人闯进了一片绿洲,那是一派满目苍翠和安详的世界。在作者的笔下,孔子一改往日我们陈腐的想象,以一个“乐以忘忧”的忘忧夫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个忘忧夫子从悠悠的古代笑吟吟向我们走来,向我们展示着他不怨天不尤人,积极进取,不倦不怠,不知老之将至的乐观精神。<br /> 在陈赤眼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有着从生命本性流淌而出的快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并将“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乐观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不为物役,追求心灵宁静自在的生活方式,无疑是给浮躁的现代人以清凉镇静的药方。<br />陈赤继续关注和挖掘“忘忧夫子”从哪些方面寻找“乐”的途径。其中有学习之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当然还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朋之乐,还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寄情山水之乐。当然更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音乐之乐、诗歌之乐。甚至还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之乐。陈赤通过对孔子有关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乐的欣赏和享受,一下子让古远的孔子与我们的距离拉近,孔子原来那么可亲可爱,他并不学究,更不迂腐,而是充满了生命的乐趣与优雅。这个“忘忧夫子”与我们文青喜欢的陶渊明、苏轼一样,有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的高洁情趣和宽阔胸襟。<br /> 若人生仅仅局限在寻找生活或精神的浅显之乐,那孔子就不会被推崇为圣人了。陈赤从《论语》里,还读到了孔子不断追求人格完善的向善之乐、育才之乐、助人之乐、闻道之乐和通过达观之心、宁静之心、进取之心、坦然之心获得的持续的快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无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浮生之根》里的孔子一经作者的梳理和体悟,一个富有乐观意识,担当精神,宇宙情怀的孔子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也在作者的娓娓道来、毫不枯燥的文字叙述中,抽丝剥茧的解析里,轻松而清晰地获得孔子伟大精神的熏陶与心灵的慰藉。<br /> 此刻是夜深人静的时刻,在《浮生之根》里,由作者表诉的,孔子和他弟子营造出的浓郁而深沉的古典情怀让我沉醉。我抬头望向远处,猜想此时陈赤同学,这位经济学博士,却一直热爱着孔子,将业余时间用于钻研《论语》精神,甚至将自己微信个性签都标示为“乐以忘忧”的他此刻是不是还在手抄着《论语》。在我眼里,这个剪影是多么优雅而浪漫,在这个最好和最坏的时代里。<br /><br /> 高山(《成都日报》记者)<br /> 2014年1月14日"
翻阅陈博士这本君子范儿十足的文艺书《浮生之根》,作者引用《论语》典故,辅之古典诗词,重新雕塑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我分明透过时空,看见孔子及其弟子们的群像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快乐的、仁爱的、礼让的、忠诚的、笃信的一群老头儿们穿越时空款款而至,对于身于此间价值取向过于物质化的年代,这群快乐的老头儿将是我们不齿于与铜板计较的榜样。
机缘巧合,在朋友的办公桌上发现了陈老师的这本新著,随手翻了几页之后发现里面讲得很有道理,写作的方式很新颖,顿时有爱不释手之感,随即在网上买了一本如饥似渴的拜读起来,每次读了之后都有新的感悟,我也想把它介绍给我的家人一读,期待陈老师以后能有更多如此优秀的作品,等待拜读。
本书以清新简洁的文笔,大量引用古今中外的例子,来解说《论语》,凸显了《论语》与现实相通、与世界相通的思想魅力。不仅如此,更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位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与信托公司高管,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所撰写的其中两篇——《管理智慧篇》与《信托土壤篇》,我个人认为,尤为意义非凡!真心觉得,两千年来,从书本到书本、严重脱离实际、鸡汤化、庸俗化、越解释越糊涂的《论语》解释史,是到该结束的时候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就是指实践。“说(悦)”,就是指弄懂弄通。孔教本是“从人群中来、到人群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理论体系;唯有紧扣实践读《论语》,通过实践来证明《论语》,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训诂考据,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论语》的正确的方向,这也是在用孔子所教导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论语》。本书在这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示范。读者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担任何种职位,都可以仿照本书,在学习《论语》时,紧密结合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切身体会,写出独特、生动、鲜活的“论语笔记”。本书比较适合于虚心好学,愿意见“谊”思迁、择善而从之人士阅读。
书如其人 在大变革时代寻不动之根
我原本也是《论语》的爱好者,曾经手抄中文版、英文版。读陈赤博士的《浮生之根》,并因该书与之相识相交。
在这个浮躁甚至浅阅读浅思考的快餐时代,在这个逐利甚至唯利的GDP时代,虽然不敢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仰望星空的宏大理想。
但陈赤博士一本《浮生之根》为我们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社会和普通人接地气的底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要在追求功利中,变成物欲的奴隶,成为九九一族。乐以忘忧,迎难而上,积极进取,不知老之将至。
对于相当多的中产阶级、甚至土豪来说,温饱问题、好车好房问题早就解决,没有解决的就是我们心中游移不定、深不见底的“心安”二字。
《浮生之根》一书以经济学博士的独到视野,轻松愉快地阐述了这个底线问题的重要性、兴趣性和应用范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这个大变革时代一杯问道的清茶,值得细细品味。
摘抄论语6则: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大德不可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4.无可无不可。君子儒,泽及当时,名留后世。小人儒,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5.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喜欢就光明正大的喜欢,讨厌"rest":"就光明正大的讨厌,不必唯唯诺诺。)<br />6.乡原,德之贼也。(貌似忠厚、随波逐流,但没有原则,不讲是非,四方讨好,八面玲珑。故:仁者爱憎分明,乡原唯利是图。)<br />(书友 汤中建)"
喜欢浮生之根:经济学博士的论语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