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我的母亲手记

2017-07-05 
《我的母亲手记》是日本文豪井上靖的私密日记,也是热门电影《我的母亲手记》的原著。全书记录井上靖幼年因战乱与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的母亲手记 去商家看看
我的母亲手记 去商家看看

我的母亲手记

《我的母亲手记》是日本文豪井上靖的私密日记,也是热门电影《我的母亲手记》的原著。全书记录井上靖幼年因战乱与父母疏离成长,在父亲去世后,与手足一起接手照料年迈的母亲,无奈母亲的老年痴呆症日渐严重,一步步失忆。井上靖以长达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八十到九十岁的 生活,冷静、细腻地观察和叙说,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忆,在一步步的记录和陪伴中,他也重拾了对母亲的爱。同时,读者可以清晰读出他对于“活着”的解读和生命的关照。

本书被誉为“家族爱”的杰作,唤醒人们对亲情的重新关照,唤醒人们关注日渐衰老的父母和他们的情感,以真正深入的爱与理性看待衰老、失忆、死亡与亲情的联系。它超越了普通的亲情记录,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的爱与悲悯。

网友对我的母亲手记的评论

井上靖的《我的母亲手记》介乎散文和小说之间,既有小说的虚构,也有随笔的写真。作者分三个部分记录了母亲因患老年痴呆症失智之后的光景,眼见她从开始失忆但身体硬朗,逐渐变得糊里糊涂、身形瘦小,最后行为表现都像个小孩子。父亲过世之后,作者感觉死亡之海的半边还有母亲帮他遮挡,直到死神临近母亲,他感觉到死亡将以迥异于眼前的面貌,逼近他的眼前。母亲的记忆逐渐丧失,而作者却开始想要拼凑出母亲的完整图像,这样的努力就像投入暗夜的火星,注定被黑暗淹没。
  失智让母亲的行为变得不可捉摸,她完全忘记了相守大半生的丈夫,却反反复复提及年幼时依恋的俊马哥哥,被全家人笑话。作者从调笑转为思考,开始意识到这是母亲放下尘世喧嚣,复归于纯简婴儿的开始。“孩子们对于怀胎十月生下自己的母亲初踏入老境时期的种种状况,只能说是无知;即使是亲如子女,也还是不太清楚自己父母的境遇。”
  作为儿子、观察者、作家的井上靖,开始试着了解母亲的境遇。他不再简单地把她当成母亲看待,而是拉开距离,将她看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回顾她辛劳的一生。母亲失忆症严重,却还记得早年在雨雪天接父亲、为父亲擦军靴、做便当等事情。作为终生被家务所累的日本妻子,也许这算不上“苦差事”,对当时的母亲来说也没有把它们当成“苦差事”,可是年纪大了回头一看,“有如常年堆积的尘埃一样,那些事也就变成相当的重量积压在母亲的肩上。”“尘劳这种东西,或许只"rest":"会积压在女性的肩上,那是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无关爱恨,做丈夫的只会留给自己妻子的东西也说不定。一天天,说不上是恨的恨意缓缓积存在妻子肩上。如此一来,丈夫成为加害者,而妻子就变成了受害者。”<br />  这样的剖析给含辛茹苦的母亲讨回了公道,也为所有奉献自己大半生的女人说出了心声。在改编电影《记我的母亲》中,导演曾借孙女琴子之口对身为儿子、父亲的井上靖提出责问:“你到底是作家,还是儿子?作为作家,你对母亲很好;作为儿子,你却恨母亲。”<br />  这种“恨意”源自井上靖自小被父母放到老家寄养。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工作的原因,没有把他带在身边,以至于他成为一个“与家缘浅”的孩子。本应是至亲的关系,却在心理上打上至疏的烙印,井上靖一生都在努力“不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这看似叛逆又残忍的选择恰恰成就了他的客观和冷静,能够跳脱“儿子”的身份,对父亲母亲的关系做出公允的判断。“母亲遗失了所有关于欢乐的记忆。同样的,不愉快的记忆也消失无踪。她失去了父亲的爱,以及对父亲的爱;父亲对她的颐指气使不再,而她对父亲的冷淡也无存。就此而言,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借贷关系是彻彻底底清理一空了。”<br />  奶奶、母亲、妻子、女儿、幼女,母亲的形象在井上靖的笔下不断年轻化、个体化。他试图将她作为独立的个体重新认识。这本书与其说是作者对母亲的“记录”,不如说是作者对母亲的“还原”。八十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每天做些糊涂事,说些糊涂话,给儿女们平添了很多困扰,侍奉母亲、照顾母亲给大家带来诸多烦恼。但是母亲虽然失智,却完全没有发生大小便失禁这种事,这是好强的本性支撑着她。母亲还会半夜惊醒,在家中四处寻找,起初家人以为她是找孩子,后来觉得她是在找自己的妈妈,就像一个半夜醒来发现孤立无助的小女孩,寻找母亲的保护。这些零散的小事,都被作者细心观察,写进了书中。<br />  私小说的阅读从来都不是酣畅痛快的体验,缓慢的节奏,反复的心思,近乎琐碎的日常,以及人物之间并不积极的互动,这些元素对于匆忙的现代读者来说都会构成“读不下去”的理由。但是私小说的神奇之处在于,在看似过于私人化的叙事当中,读者可以移情至角色当中,和作者一同面对“生活的不安和生存的危机”,并作出调和关系的努力。三岛由纪夫曾批判私小说是一种“想象力匮乏的表现”,但是在这样细腻的描写面前,粗糙的真实完胜虚构的想象,带给读者更大的震撼。"

提及北海道,我们就会想起白雪皑皑的冰洁世界,大文豪井上靖就出生在那里的一个军医家庭。井上靖的长篇历史小说如《风火山林》、《敦煌》和《孔子》等等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在我国也有不少“忠粉”读者。北方男人都性格坚毅,寡言少语,不轻易表露真情。可这本《我的母亲手记》却一改井上靖擅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的文风,轻言细语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饱含深情的母子相依图。该书后来由原田真人改编成电影,由硬派大叔役所广司扮演的“我”在影片的结尾若有所思地说过一句话:有爱才有奉献,有奉献才有爱。

这样的话对于童年的井上靖来说是种奢侈。他从小就离开了父母,与在伊豆汤岛的祖母相依为命,父母之爱对小井上靖来说是一片空白。漂泊半生的父亲更是性格孤僻,退职后几乎不与外界联系。爱是驱动未来的引擎,在一个无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自然对于爱没什么好憧憬。所以,译者吴继文在序里这样形容井上靖:早年的井上靖,非常刻意地让自己不要变成父亲、母亲那样,过着无欲、退缩、冷清的人生。

可是,人至花甲,井上靖猛然意识到他的性格像极了父母,而父亲已逝,唯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与他相伴。书中的《花之下》就是从母亲的老态讲起。孩子一天天成长让我们看到希望,而成人的日渐衰老让我们触及死亡。当我们发现父母已经老到没有能力爱我们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会生起一种悲凉。父亲的离世让井上靖直面死亡,而言行怪异的母亲又令他认定"rest":"“人生一世,并非徒然”。母亲仿佛返老还童地忆起许多她年轻时的人和事。其实,她并未真的忆起,只是在破旧的记忆里重新进行拼接,做成的图面早已物是人非。如果人的记忆会出错,那么我们的情感会不会出错?通过母亲,井上靖是那样地接近衰老,感觉比面对死亡更心痛。井上靖开始重新审视当年母亲对他的抛弃,以及母子俩人的关系。<br /><br />井上靖认为,日本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借贷关系。人一旦死亡,这种关系就彻彻底底地清理一空了。而失去了丈夫的母亲,要独自面对老病,第二部《月之光》便详述了重病中的母亲。对于一个人来讲,老病会呈现两种方式,一种是身体器官的垮掉,一种是精神世界的崩溃。井上靖的母亲性于后者,肉身还在,但是精神已经神游去了。人生其实是一场返老还童的旅程。井上靖看着母亲的肉身缩小,精神归乡,行为举止像个不听话的孩子。面对母亲的病情,儿女们分工合作的照顾仿佛变成了一场情债的偿还。井上靖在书中总结道:“人的一生无非结婚、生育和死亡,而如此这般的人生中,无论如何抹消、直到最后仍然留存的人与人之间的印记,就是爱别离苦。”<br /><br />就是在这趟爱别离苦的人生旅途里,母亲与井上靖相遇。他的脑海中浮现两个画面:二十三岁的年轻母亲为了寻找婴儿的我,踽踽独行在深夜铺满月光的路上; 那是年过六十岁的我,为了寻找八十五岁的老母亲,一个人走在同样的一条路上。母亲和儿子在老到可以谈谈死亡的路上和解了,多年的恩怨在母亲的最后时刻得到了理解与宽容。在第三部《雪之颜》里有关母亲的死被书写得格外心酸。尽管那时的井上靖已经是成名的大作家了,可他仍然无法克制内心的情感。他淡淡的笔触把一切描写得尽量和缓,饱藏看淡生死的禅意。可我们知道,井上靖已经成了这个美丽世界的孤儿,他与母亲的联系只有追忆,追忆。然而,他的泪都窝在心里。<br /><br />这是井上靖写在书里的最后一句:“母亲在漫长而激烈的战斗中一个人孤独的地奋战着,奋战终了,如今成了一小撮儿骨头的碎片”。一个生活强者的火焰熄灭了,她所带走的还有儿子的爱恨情仇。爱与奉献,是人的一生都要坚持的苦旅。父母那辈走完了,我们接着走。"

给五分,是因为盼了很久的书终于出了内地版,读过书后又参加了单向街的读书会,确实是名家大作,非常细腻。我们可以非常爱父母,可以做到孝敬他们,但始终关注始终包容他们是很难做到的,只有井上靖这样的大家,参悟了生死和世态人情,才能一边爱的母亲,一边又很冷静的观察着这个生命的最后十年。书写得非常克制,但很震撼我。
有一点小瑕疵,是觉得封面偏温馨,与冷静的男作家的风格略微不搭配,不过版本还算精致。

现在正是年轻的时候,偶尔会想到自己老去的样子会如何。看到井上靖和母亲之间的情感,觉得自己对母亲的态度差太多,每次争吵后都要自责,自责后又遗忘……从小对母亲的叛逆,长大后因为远离家乡,而今又留在读书的地方工作,成家,每年一两次的相聚开始享受母亲的唠叨和责骂,呵~自己竟然开始享受小时候的“折磨”。说到遗忘,想到先生的奶奶,因为年纪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退化,每天就是吃了饭,坐着,等待天黑,逐渐不认识儿子,女儿,甚至也快不认识她最爱的孙子了。前几天提到奶奶,先生的眼角开始有些湿润,他和奶奶之间的爱,那么深沉,可总逃不过遗忘和老去。

花了一个半下午读完了这本书。之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书评,匆匆扫过就根深蒂固的认为这本书是井上靖母亲平日写的日记,于是想当然的以为书的内容应该是一位母亲在日记中表达对丈夫的感情和对多年不在身边的长子的思念和愧疚。读完花之下部分还没有从误区中走出来。继续读,才发现这是部随笔(或许还有小说的成分)。没有国内主流文学作品中刻意的描写母亲的辛苦和不易,只是在讲故事一样,将母亲的日常点滴娓娓道来。也许我们真的“只有走到父母那个年纪,才能懂得他们的为难和爱”。

喜欢我的母亲手记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