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学习生物学、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生命是什么(里程碑式的科普经典) |
 |
|
 |
生命是什么(里程碑式的科普经典) |
 |

编辑推荐:
★ 学习生物学、了解DNA必读书
★ 诺奖获得者薛定谔名著,20世纪最伟大的科普经典之一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共同推荐阅读
★ 比科幻小说更令人脑洞大开的科普著作
内容介绍:
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旨在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并集结成书。一个叫沃森的年轻人看到这本书,深受启发,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196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本书,就是《生命是什么》。1991年,与霍金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读到此书后说: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
1956年,薛定谔在剑桥三一学院做了另一个系列演讲,讨论意识的物质基础、心智是否有进化的趋势、科学与宗教、感官之谜等问题,后集结成《意识和物质》一书。迄今为止,书中讨论的观点,仍启发着国内外一流的思想家、生物学家……
生命是什么?意识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类的未来会怎样……跟随薛定谔的步伐,你将走进一个崭新而迷人的世界。
作者介绍:
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o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1944年,薛定谔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本书一经问世,便使许多青年物理学家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使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薛定谔的代表作品有《生命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心与物》等。
目录:
Part A 生命是什么
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走近这个主题
1.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2.统计物理学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3.一个朴素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
4.为什么原子如此之小
5.有机体的活动需要精确的物理学定律
6.物理学定律是以原子统计力学为根据的,因而只是近似的
7.它们的精确性是以大量原子的介入为基础的第一个例子(顺磁性)
8.第二个例子(布朗运动,扩散)
9.测量准确性的限度——第三个例子
10. n 律
第二章 遗传机制
1.经典物理学家那些绝非无关紧要的设想是错误的
2.遗传的密码本(染色体)
3.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的个体生长
4.在有丝分裂中每个染色体是被复制的
5.染色体数减半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配合)
6.单倍体个体
7.减数分裂的突出性质
8.交换,特性的定位
9.基因的最大体积
10.小的数量
11.持久性
第三章 突变
1.“跳跃式”的突变——自然选择的工作场地
2.它们生育同样的后代,即它们是完全地遗传了下来
3.定位,隐性和显性
4.介绍一些术语
5.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
6.一般的和历史的陈述
7.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突变具有其必要性
8.X射线诱发的突变
9.第一定律——突变是个单一性事件
10.第二定律——事件的局域性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1.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持久性
2.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
3.量子论—不连续状态—量子跃迁
4.分子
5.分子的稳定性有赖于温度
6.数学的插曲
7.第一个改正
8.第二个改正
第五章 对德尔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1.遗传物质的一般图像
2.图像的独特性
3.一些传统的错误概念
4.物质的不同“态”
5.真正重要的区别
6.非周期性的固体
7.压缩在微型密码里的丰富内容
8.与实验事实作比较:稳定度;突变的不连续性
9.自然选择基因的稳定性
10.突变体的稳定性有时是较低的
11.不稳定基因受温度的影响小于稳定基因
12.X射线是如何诱发突变的
13.X射线的效率并不依赖于自发突变率
14.回复突变
第六章 有序,无序和熵
1.一个从模型得出的值得注意的普遍结论
2.由序导出序
3.生命物质避免了向平衡衰退
4.以“负熵”为生
5.熵是什么
6.熵的统计学意义
7.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组织
关于第六章的注
第七章 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
1.在有机体中可能有的新定律
2.生物学状况的评述
3.物理学状况的综述
4.明显的对比
5.产生序的两种方式
6.新原理并不违背物理学
7.钟的运动
8.钟表装置毕竟是统计学的
9.能斯特定理
10.钟摆实际上可看做在绝对零度下工作
11.有机体与钟表装置之间的关系
后记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Part B 物质和意识
第一章 意识的物质基础
1.问题
2.一个尝试性的答案
3.伦理观
第二章 了解未来
1.生物发展的死路
2.达尔文主义的悲观情绪
3.行为影响选择
4.伪拉马克主义
5.习惯和技能的遗传固定
6.智力进化的危险
第三章 客观性原则
第四章 算术悖论:意识的单一性
第五章 科学与宗教
第六章 感知的奥秘
网友对生命是什么(里程碑式的科普经典)的评论
非常气愤。简单说说问题吧。第一部分第六章“关于第六章的注”部分,经过和旧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对比有两大段文字缺失;第一部分第七章里的“后记”部分层次结构错误;第二部分第二章排版错误;小标题明显抄袭旧版但旧版的许多注释都没加上去;第一章前的斯宾诺莎的话位置放错;正文部分翻译的水平比旧版差。还没开始读就发现这么多问题,建议对电子书版本进行重新修补。
1/8晚补充:经过阅读发现第一章的翻译问题。第一部分第一章的10根据其他多个译本来看应该翻译为根号N率,而该书翻译为n率,同时该端翻译文章完全省去了所有带根号的部分,同时在相应位置出现“1/”这样莫名其妙的符号。严重怀疑该电子书的质量,并强烈要求下架此商品。
薛定谔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这本书是他对生命以及一些与生命有关的哲学问题的思考。薛定谔试图把这些问与物理联系起来, 导致了一个很有趣的视角。前面半部“生命是什么“写得很类似现在的分子生物学。”生命是什么“写于1944, 在脱氧核糖核酸(DNA)被发现之前基本上就已经把它们的遗传属性都写出来了。前瞻性不得了。书到现在也没有过时,以他当时对生命有限的认识(连DNA是什么都不知道),凭借扎实的物理知识,居然没说错什么,当真了不起。当然现在分子生物学发展巨大,已经超出了他当年能想象得到的。
这本书的内容能让你感受一下伟大的思想, 但还是有其年代的局限性。 毕竟很多年的,现代科学已经超越了他的思想。伟大的物理学家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也不见得能比哲学家更高明。所以这本书可读, 但并不能算一本不朽的必读的经典。
翻译的太差了,直接毁了这本书,读起来拗口难懂,完全直接套用原文的语法和行文,这和用百度翻译有什么区别呢。我看这书时的唯一想法就是想替薛定鄂好好揍一顿译者。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因为作者薛定谔,毕竟薛定谔之猫是很著名的实验,但是文科生表示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毕竟大多数都是物理和生物知识。但是读到后面渐渐觉得有意思起来了,尤其是partB意识与物质部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意识能记住的,都是新鲜事物或者陌生的事物,一点你对一个事物或者一种行为方式足够熟悉以后,它就会在你意识中消失,直到它发生了变化,你才开始更新你的记忆。就像每天成年人系鞋带、开灯、晚上睡觉脱衣服......所有这些动作,虽然他现在不会觉察自己在做这些事情,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经过一番认真学习的。越读越觉得有共鸣,但同时也觉得很神奇。所以说,生命,就是一场构建记忆和更新记忆的过程啊。
刚开始没看的时候非常疑惑,一个物理学家怎么会对生命会有详尽独到的解释,这显然是学物理的去写生物,或者至少我当初认为的生命就只是属于生物学的,然而在看完了整本书后收获极大,薛定谔在第一卷里从量子层面解释了DNA,受精卵等等,人类的繁殖传承以及变异,辩证看待进化论,第二卷又从形而上层面对意识等概念化的生命要素做了一些思辨和解释,以一个”普通物理学家”的角度科普了生命。就是短了点,两天就读完了,感觉意犹未尽,但这不防成为一本好书,推荐。
喜欢生命是什么(里程碑式的科普经典)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