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银行数据治理

2017-06-26 
本书是“银行业信息化丛书”之一,数据治理是银行业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本书从银行业数据基本概况、数据治理现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银行数据治理 去商家看看
银行数据治理 去商家看看

银行数据治理

本书是“银行业信息化丛书”之一,数据治理是银行业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本书从银行业数据基本概况、数据治理现状,以及银行业数据治理体系、数据架构、数据标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银行业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银行业如何构建一个适合的管理体系,使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标准与清洗、数据挖掘与应用顺畅实现,从而提升数据价值,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治理和挑战进行了探讨。

目录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银行的数据1
11数据、信息和知识1
12银行的数据及作用3
121银行数据的来源及特征3
122数据对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7
13银行数据管理存在的不足10
第2章银行数据治理概述15
21银行数据治理的背景16
22银行数据治理的目标与价值19
23银行数据治理的历史与现状21
231国际社会数据治理发展历程21
232我国银行业数据治理前进之路23
233我国银行数据治理的现状26
234银行数据治理的思考28
24建立银行数据治理体系30
241银行数据治理保障机制32
242银行数据治理核心领域33
第3章银行数据治理保障机制36
31企业发展战略36
311数据治理文化36
312认知与行动37
32数据治理组织37
33数据治理制度章程39
34数据治理流程41
35数据治理支撑系统42
36数据治理成熟度模型42
第4章数据模型45
41数据模型体系45
42数据建模的方法、原则及意义47
43数据模型建模要求48
44数据模型设计实例50
45非结构化数据模型60
46数据模型主题61
第5章元数据管理63
51元数据管理概述65
52搭建元数据管理体系67
53主要元数据对象的管理70
54非结构化数据的元数据管理74
55案例75
第6章数据标准76
61银行数据标准的现状76
62银行数据标准的定义与分类78
63银行数据标准建设80
64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标准管理86
65案例87
第7章数据质量管理90
71商业银行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90
72建立全面管控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95
73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质量管理102
74案例103
第8章数据生命周期管理105
81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及意义106
82银行业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现状107
83建立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体系108
84案例118
第9章数据分布与存储120
91商业银行系统数据存储管理121
92商业银行系统数据分布126
921总分行数据分布126
922商业银行系统主副本数据源分布126
923商业核心银行系统与外围系统间的数据分布128
93案例128
第10章数据交换131
101制定数据交换的标准132
102搭建数据交换体系和数据交换系统应用135
103全流程数据流管理138
104外部数据交换139
第11章数据安全141
111数据安全及重要性141
1111数据安全的概念141
1112数据安全的重要性143
1113数据安全的发展历程144
112数据安全领域及管理145
1121数据存储安全145
1122数据传输安全149
1123数据使用安全151
113案例154
第12章数据服务158
121银行在大数据时代的战略应对措施158
122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161
1221结构化数据处理系统162
1222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系统164
1223流数据处理系统165
123数据资产视图167
124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应用170
1241国内外银行业大数据应用案例170
1242银行业大数据应用场景171
第13章数据治理展望175
131构建银行数据治理的长效机制175
132大数据时代的银行数据治理176
133大数据时代的银行数据利用176
附录180
附录A《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之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
商业银行篇》(摘录)180
附录B《贷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摘录)190
附录C《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摘录)192
附录D推荐读物195
参考文献196

序言

银行数据治理总序总序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党中央立足全局、放眼未来、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更加体现了中央保障网络安全、推动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行业之一,是信息化的重要推动主体、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银行业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不仅是推动加快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银行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审时度势、积极作为,坚持基础建设与科技创新并重、提升服务与保障安全并举的科学发展导向,以推进信息化为契机,调整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机制、完善服务模式,在服务手段信息化、管理模式信息化、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了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适应力和贴身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一是服务手段信息化发展迅速。电子银行、自助银行、智能支付终端等信息化服务渠道日渐普及,使得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加广泛、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产品更加丰富。二是管理模式信息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注重依托核心数据库、运用先进数据挖掘分析工具,推进银行经营决策逐步智能化,风险管理日趋精细化,产品创新逐渐体现个性化,银行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信息安全保障取得积极进展。银行业信息安全越来越受重视,相关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信息化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核心技术受限、网络安全威胁、隐私保护和信息保密等挑战将长期存在,银行业自身认识不尽到位、技术储备不够充分、资源投入相对不足、过度依赖外包等问题仍较为突出,针对银行业特殊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工具和方法还比较单一,缺乏应对复杂需求的灵活创新能力。总的看来,银行业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信息科技风险将成为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银行业的重要风险领域之一。
银行业信息化既不能因为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可因为差距而妄自菲薄,更不可因为困难而畏首畏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勇于直面困难、主动迎接挑战,坚决按照国家信息化总体战略部署,切实坚持“自主可控、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基本方向,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推动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再上新台阶。一是借助信息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科技治理和管理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缓解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流程银行建设,提高治理有效性。同时,理顺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为银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依托信息化推动金融服务智慧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计算蓬勃发展的大环境,积极应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思维模式,充分发挥金融数据和信息的价值,研发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的产品和服务,灵活响应客户诉求,努力改善客户体验,尽力发掘潜在客户需求,增加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培育更为坚实的客户基础,形成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三是以自主创新增进安全可控能力。要坚持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基本方针,探索形成以研发创新支持应用推广、以市场应用激发创新动力的良性正反馈机制。推动应用自主创新信息技术,建立自主创新信息技术落地银行业的配套机制,力争金融领域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占比逐步提高,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整体集约化水平。四是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行业协作。要加强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促进信息化资源的集约共享,提升数据(灾备)中心布局的合理性,增强同业协同协作,共同应对外包集中度等风险。
为更好地推进落实银行业信息化战略,由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指导推动,编著了“银行业信息化丛书”(简称“丛书”)。这套丛书致力于挖掘、研究、总结、提炼和传播国内外信息化最佳实践、宝贵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涵盖银行业信息科技治理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创新、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与运行维护、信息科技监管等主要领域,可为银行业信息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基础性、前瞻性、实用性的知识和信息。
展望未来,银行业信息化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希望银行业在有关各方支持下,推动信息化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规范有效、科学前瞻,为我国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坚实的支撑,为增强国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有力支持,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序序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已发展了30多年,银行早期的数据基本上是交易的副产品,很少用于分析决策、风险控制等。到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利用数据进行更为精准的客户营销、提高客户的服务水平、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风险分析和反欺诈分析,数据价值将逐步得以体现。但是,数据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例如:企业层级的通用业务规则缺乏,导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标准常有矛盾或是混淆;缺乏企业整体的宏观设计,仍然停留在面向功能为主的架构设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困难,存在严重的数据不同步、不一致;没有明确的角色、职责、职权分工, 缺乏跨部门的数据管理体系等。
事实上,一旦缺乏正确的数据管理和高质量的数据,那么数据价值就无法得到体现,进而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就成了一纸空谈。因此,数据治理工作成为银行业信息化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银行数据价值充分发挥的前提。幸运的是,各大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这一问题,越来越重视数据治理工作,纷纷将数据治理提上了建设议程,开始建立适应本行的数据治理体系。
数据治理是一个长期而烦琐的过程,而且面临各个方面的挑战。例如:在数据组织的一致性方面,需要建立数据标准,用于指导数据格式、数据结构、数据字典、编码规则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间数据的有效交互;在数据质量的保证方面,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建立相应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校验、监控、矫正等机制,还要在业务层面提出合理的、一致的业务规则。当然,在技术层面建立辅助系统和工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使数据变得有序、合理、规整,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营销支持、决策分析等经营管理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战略层面上予以支持和指导,从战术层面建立具体的章程,并且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文化来执行。
在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的牵头组织下,课题组编写了《银行数据治理》这本书,就如何建立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体系进行了探讨,从战略、文化、组织、制度章程、系统工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涵盖了数据标准、元数据、数据分布、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数据治理领域。希望这本书能对我国商业银行数据治理工作带来一定启发,从而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作为拥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银行从业人员,目睹了中国工商银行一个又一个系统的建设过程,见证了各个系统间数据综合利用的难度,也深知数据治理在各个商业银行都是一项艰巨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很高兴中国工商银行能有这个机会,集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业界同人的鼎力相助编著此书,并将商业银行数据治理工作进行系统化阐述,希望这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逐步将商业银行的数据治理工作推向成熟化。

网友对银行数据治理的评论

喜欢银行数据治理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