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2016年11期)
本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封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三联生活周刊·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2016年11期) |
 |
|
 |
三联生活周刊·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2016年11期) |
 |

本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故事: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世人谁不知莎士比亚?我们阅读莎翁剧作,大概是从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威尼斯商人》片段开始的。那时我们十来岁的心灵就认识到,夏洛克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和“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长大一点,又在英语课本里读到介绍环球剧院的豆腐块小文章,题为《世界皆舞台,众人皆演员》(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we are merely players)。后来知道,这是莎翁《皆大欢喜》里的句子,做了一小点改动。等能读点英语书了,发现对莎士比亚的引用俯首皆是,要是他被纳入某种类似论文统计系统的数据库,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引用次数最高的作者。美剧英剧和好莱坞也对莎士比亚念念不忘,津津乐道。BBC的历史剧系列《空冠王》(The Hollow Crown)和迷你剧《莎士比亚重现》(Shakespeare Retold)是对莎翁的英国式演绎和改编,美国如《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这样的电影(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绎)和如《纸牌屋》(The House of Cards)这样的热剧(源自《麦克白》的现代白宫故事),都让人感到,随时间的流逝,莎翁离我们反而越来越近,而不是越来越远。
为什么莎翁这么耐读耐看,被不断解读、演绎和改变,400多年来经久不衰?“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源自莎翁的谚语式句子,可能正好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莎剧的开放性特点。复旦大学的莎学专家陆谷孙清晰地阐释过开放性,它的好处“就在于能无限、无限、无限地延伸开去”。莎士比亚的戏就像一个开放的容器那样延绵不断,总是有很多产生怀疑、引起争论的不确定因素,但怎么争论都不会有定论。比如,威尼斯的摩尔人奥赛罗,他的肤色究竟有多黑?这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奥赛罗的扮演者可以是非洲黑人,也可以是棕色皮肤的摩尔人,还可以是孟加拉土著。《麦克白》里的巫婆在舞台上也有很多扮相,三个黑人,一黑二白,两个亚洲人搭一个高加索人,都出现过。他的文本也是开放的,可以无限的阐释。比如,他的10部英国历史剧,从《约翰王》到《亨利八世》,叙述了英格兰如何从金雀花王朝过渡到都铎王朝的历史,讲述了一个完整的“英国故事”。
【目录】
封面故事现代英国的基因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经典的发明:英国与世界的莎士比亚
英格兰的罪与罚:莎士比亚的“亨利亚特”
莎士比亚的“戏剧场”
如何观看一场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他超越了语言
中国导演的《哈姆雷特》,你看过几部?
从英伦到中国: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莎氏喜剧与英式幽默
莎士比亚和钱
专题报道楼市两端,高烧与去库存
区划、规划和计划:三大不可逆力量
社会时事:叙利亚停火:迎接“新部落化”危机
时事:美国能源大亨的极速坠落
专访:反家暴:公权力打破“法不入家门”
考古:海昏侯墓主揭秘:“政治傀儡”的前世今生
人物:李根:不走寻常路
人物:因凡蒂诺:替补上场
逝者:周小燕,“中国夜莺”之歌
家园:为植物画像的人
经济收藏:喜马拉雅绘画
商业:大众之重,信任重建
商业:斯柯达,新总裁的主攻方向
文化艺术:荷兰风俗画:“生活”之美
音乐: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音乐世界
电影:《疯狂动物城》,兔子与狐狸之间爱的故事
思想:行骗心理学
书评:每个人的英雄之旅
专栏袁越:肥胖与癌症
张斌:特朗普,差点儿就是个体育全才
宋晓军:国防预算与新型武器装备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环球要刊速览
读者来信
天下
理财与消费
好消息·坏消息
声音
生活圆桌
好东西
个人问题
网友对三联生活周刊·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2016年11期)的评论
一直很满意三联的质量,希望坚持做纸媒。
喜欢三联生活周刊·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2016年11期)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