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2017-06-09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去商家看看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去商家看看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台湾人到底是怎么看大陆的?
这是大陆朋友常常问我的问题。
毕竟,一九四五年以前台湾人很难到大陆,一九四九年之后又根本去不了大陆,这百年多来,台湾跟大陆真正产生联系的也只有短短四年,短短几年,根本还不够台湾人去认识。
  其实,大陆的每次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对台湾产生一定影响。
  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国民党军在台湾“高薪”征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台湾定居;1958年开始金门炮战,金门百姓逐渐适应了在炮火里的生活;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蒋介石下令加快核武器秘密研制;1966年,台湾小学生偷学简体字被老师发现挨打,台湾居民在报纸上看到了“文革”中被批斗的亲人照片;1978年中美建交,台湾居民向美国特使专车丢鸡蛋;台湾小学生从气球宣传单上领略到大陆风光;1987年大陆探亲潮,台湾发现大批重婚男;1990年,读过《毛泽东选集》的台湾大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大字报,在中正庙前高唱《国际歌》;1996年解放军举行登陆军演,金门士兵精神紧张,出现逃兵;2003年非典,台湾商人在东莞;2011年,北京老公到台南岳父家探亲……
本书从1944年写起,以13位我认识的台湾平民的亲身经历,向您讲述60多年来大陆大事件与台湾小故事,分享60多年来各时期台湾百姓对大陆的印象。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分开不代表不关心;不联系不等于不知道。

网友对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的评论

首先,这本书并没有讲述很多离我们生活很近的21世纪的故事,很多书里的故事,是现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那些关于台湾关于大陆他们所亲历故事的回忆,时间顺序,虽然有些古旧,但还是很有冲击力很震撼。我看过作者的另一本书,我们台湾这些年,后来也有去过台湾自由行,这次特意买来为了看看用另一个视角来写的类似的主题书。我很感动的是书中的最后一节金门之恋,一个年轻的故事。我有把故事的结尾拍下来用社交软件传给台湾的朋友,她看过后,竟然被深深的感动了。台湾和大陆的距离,不是海峡的距离,是心的距离,海峡可以很远,但是心可以非常非常的近。。。

一開始是好奇,就像讀廖先生前作《我們台灣這些年》一樣。以獵奇的視角去看那個離我們最近又離我們最遠的人們的故事。幾篇之後便漸漸覺得枯燥。畢竟是一個個篇幅不長又缺乏相互聯繫的故事,僅以時間為串聯,多少有堆砌羅列的感覺。當最後準備放棄時,卻被最後一個故事震驚!所有的瓊瑤劇、韓劇的峰迴路轉、纏綿悱惻、公主王子、驚天動地,都統統被最後一個碾成渣。讀完之後,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實發生!頓時有立即拿起筆把它寫成劇本、馬上開機的衝動。
本來不想推薦大家,結果被它成功翻盤。
當然這許多故事被羅列背後,廖先生大致想說的東西,我想我也讀懂了。
推薦!

因为之前的那本我们台湾这些年 我才购买这本书 可是内容跟书名没有多大关系 全部基本上都是几个台湾老兵自己的故事 跟所知道的祖国有毛关系

看过《我们台湾这些年》,后又看了这本《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感觉作者有乘势卖书大赚稿费的样子。从序开始就觉得作者懒惰,没有诚意,讲了个故事就做序了。尤其看第一个故事的时候,那叙事,那描写,怎一个惨不忍睹,差点就不想再看下去,还好故事还是有点意思的,全书看完也算有趣。不过还是要吐槽一下作者跑题,书名有点哗众取宠。而且作者的版费也太好赚了吧,收集来几个别人的故事,凑凑素材就把书出了,好随意的样子。

大陆对台湾的了解基本源于媒体报道,以及小时候的各种渲染教导。很少有机会从台湾平民的角度去了解。
这本书其实算是对上一本《我们台湾这些年》的补充说明,算是后续吧。内容很新奇,因为是大陆所不知道的另一个视角来回忆两岸关系,尤其是台湾人如何看待过去的这三十年来的两岸关系。
但是感觉没有第一本写得好,这一本相对悠闲一些,散乱一些。就是一些故事的拼凑,没有第一本的系统和顺畅。
总体还是不错的,我一口气用了三天时间看完了,很有意思

廖信忠的文笔本来就一般,看第一部也就是看个新奇,内容的确没让我失望。到了第二本书,作者自信心爆棚,还真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了,于是以故事的形式行文,加进了大量生硬的抒情和蹩脚的议论,但这些都是作者并不具备的能力,读来并不觉得如何。如果作者能延续第一步的风格,这倒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从《我们台湾这些年》开始就很喜欢,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真实的近距离的从普通民众的视角讲台湾历程的书。最近才发现作者又出了《我们台湾这些年2》和这本《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马上买下。作者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两岸人民通过非中心化的渠道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会发现,很多事情上,其实双方都有类似甚至共同的经历。而台湾在社会体制上的成功变革也为大陆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也为中华民族保留了很多在大陆已经丢失的宝贵精神和物质财富。

没什么内容相比我们台湾这些年差多了

好多故事没结局 一点都不好 既然故事 就要写完 有个结局 有个交代

我对这本书感觉一般吧 没有前两部那么喜欢 这个主要讲的是别人回忆里的 与大陆有关的事情 对我来说是熟悉的事 但是我不作为台湾人所以读不太深入他们的心态。其实廖作的写作方式 比较像口述 他主要是观点比较有趣 思想比较正面 而不是文笔多么华丽 所以这种讲故事的形式 他确实不是很擅长。要我说属于不看也罢。
但很推荐《我们台湾这些年1、 2》

喜欢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