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知乎周刊?NASA 忙什么(总第 097 期) | ![]() |
|
![]() |
知乎周刊?NASA 忙什么(总第 097 期) | ![]() |
网友对知乎周刊?NASA 忙什么(总第 097 期)的评论
知乎出本期周刊是赶 Kepler 452b 的发现潮流,这个被称为第二个地球的星球,它的发布,NASA 做足了文章,和国内某360公司要公布消息一样,预热了好一阵。发布之后,然并卵,离得太远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没法到达。我写这篇文章,是赶《火星救援》电影的趟,它差不多也要下线了。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很简单,NASA在这两件事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从纳税人和国会多批一点项目资金。
NASA忙什么?除了刚刚成立之初,举国体制,为了将前苏联比下去,不差钱,他们专心搞技术,后来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钱,为了更多的钱。你看,我们这个技术这么棒;你看,我们的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用;你看,航天相关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你看,其实我们并没有花多少钱。拜托拜托,再多给点,多给点。
前几天听到一种意见,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把人送上月球之后,人类在航天方面的发展并不大,再没有人登月,或者去到其他星球。除了月球外,我们也就发送了器材到火星。太阳系外的成就更别提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如今我们航天方面的发展还停留在“郑和下西洋”模式,就是一切费用都是国家拨款。这么烧钱的玩意儿,又没有回报,哪个国家能够每年投一大笔去玩,而且一年比一年多。我们中国拨钱发展航天倒是效率高,可是从额度上来说,比美国差远了。
那么什么模式才能推动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呢?必须是“"rest":"发现新大陆”模式。与郑和下西洋不同,当初欧洲发现新大陆更像是一笔买卖,是商业投入。无论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还是后来的英国,哥伦布这些人都不是皇家主动派出去的,是皇家投资。有点像今天的天使投资,给你点启动资金,你自己去干,干好了我拿回报。而且回报真的高呀,几倍、几十倍、几百倍。既然回报都超过百分之百了,按照马克思老人家的理论,大家还不豁出命去干。要是我们在地球之外能够发现有巨大利益可图的东西,牵动资本家的心,这样的环境下,大家前仆后继,航天事业才能发达。<br /><br />你说月球上有可供核能的氢,火星上木星上有贵重金属、稀有金属什么的,至少地球之外太阳能充足嘛,搞太阳发电有搞。哪里有搞,考虑到成本,目前去搞都是亏本,地球上的东西尚够用,开发出来也能赚很多钱,费那个劲到太空搞什么。第二个地球,火星上能够种土豆,这些都是NASA想告诉大家,我们人类可以到外星搞殖民。以前殖民,发了财的吧,怎么样,这回有机会要不要。可是如今的人聪明了,钱不好骗。<br /><br />所以知道为什么伊隆·马斯克牛逼吗?因为它的 Space X 极大地降低了航天探索的成本,前段时间不是宣称第一次成功回收发射的火箭了吗?这个节约不是一星半点,一千万能才办成的事只需要花一百万,死了都要笑活过来。以前 Space 就和 NASA 有很多合作,包括技术上的(就是直接把技术给 Space),如今更是将更多的业务承包给 Space 了。一开始要搞个巨无霸出来,国家出面肯定快,不过巨无霸还想成长,交给市场,交给资本,才有进化可能。Space 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发现新大陆”模式的可能。<br /><br />说回 NASA,从 Space 购买服务正是节省成本的方式,既然你做得更好,还更便宜,为什么不用。这样从国会得到的为数不多的钱就可能用在刀刃上了。刘慈欣曾经说到一个问题,每年我们花在环保上的钱有几万亿,投入到航空航天上的才几千亿,零头而已。环境真的改善多少了吗?不见得。可是航天的回报可是无法想象的,不过开始都要烧钱的,如互联网公司发展一般。最简单的一个比较,一个嫦娥卫星上天,15亿,修一两公里地铁,也是15亿。<br /><br />最后,NASA还是接着低头求人啊,行行好,可怜可怜,给个千八百亿吧。"
别个为了骗钱,科普搞得好
还不错的,有涨姿势了。
很有意思,很多东西普通人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去哪里找,这样一看解答了心中很多疑问
格式一般般,不算特别好看。有一种看知乎日报的感觉。
通俗易懂,把NASA为探索宇宙努力的历程清晰呈现
虽然说是免费的,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价值什么的!
喜欢知乎周刊?NASA 忙什么(总第 097 期)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