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苏丝黄的世界 | ![]() |
|
![]() |
苏丝黄的世界 | ![]() |
网友对苏丝黄的世界的评论
故事很简单,英国穷画家与香港妓女的爱情故事。
故事很完整,撇开历史背景、地域文化、世俗伦理这些暂且不提,爱情那点破事儿该有的都有了。
全书便是各种戏剧冲突,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迭进,这是最有趣的地方,通读下来全无冷场。
但最为可贵的是那种慢慢积累起来的情愫,真挚而愈发坚定。如果一开始便跟你讲,一位英国绅士最终娶了一位中国妓女为妻,这话即便放在时下,也难免让人啧啧啧,只是书中,罗伯特和苏丝黄一步步得走了过来,却让人看得心悦诚服。
那么,为什么一定是苏丝黄呢?
这事儿还是先从英国绅士这个梗说起好了。自从骑士卸下铠甲穿上笔挺的西装,骑士精神演变成绅士风度,这种英伦独有的骨子里的稳重内敛、礼貌谦逊和尊重女性,以及适时的幽默感,便是他们最好的敲门砖。书中的罗伯特便是一位标准的绅士。相比《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罗伯特明显更接地气,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他是活在现实中的,会为生活奔波,会失态动怒,会对不逊之人拳脚相向。还有那不可救药的浪漫。“浪漫是一种病,极具传染性。”唐璜如是说。与罗伯特鲜明对比的,便是另一位绅士,成功的商人本。本也是浪漫的,虽然他有美貌的妻子,强壮的体魄,但夫妻生活并不和谐。这要归结为绅士们另外的通病,那便是传统和保守,于是便有了本在苏丝黄的温存中重振雄风的有趣桥段。苏丝黄给予本的鼓励,是其找回男人尊严的"rest":"要害。设想一下曾经一位作战英勇授过勋章的舰长,从商后依旧事业有成,俨然一位成功人士,家中却是对妻子唯命是从,被控于股掌之间,活得甚是憋屈,到酒吧买醉,这是多可悲的事儿。可这也是绅士们的七寸要害,出于对女性的尊重和礼貌,更多是顺从,结果如何,老祖宗话早说在前面,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近则不逊远则怨,在同样受过良好教育颇有家教的妻子那边,本是占不到一点便宜的。<br /> 而柔顺,恰恰是中国女性的优势,她们被刻进骨头里的又是什么呢,那便是三从四德,上善若水任方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男尊女卑由来久矣,这跟欧美平等独立相违,却更被欧美男性所需要。试问哪位骑士,不想救回一位公主,而是娶回一个女王呢。<br /> 那么苏丝黄身上,又有哪些她独有的魅力,可以让罗伯特为之倾倒呢。这点,我们可以对比酒吧中苏丝黄的那些姐妹来看。在罗伯特的笔下,这几个姑娘都属于独一门,便是过于鲜明甚至突兀,太心计的便不再会动真情,太顺从的便又要自卑,性感的则倔强不会变通,圆滑的却又不懂得坚持。总之,苏丝黄身边的每个姐妹,在有鲜明特点的前提下,又有其性格上的硬伤。那么,苏丝本身就是个集大成者。而故事到最后,苏丝黄隐瞒结核病,而又为了维护罗伯特,刺伤广州女,便是全书的高潮部分,这位敢爱敢恨,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子,才是现世的锁骨菩萨。<br /> 从1957年本书著成,因其特殊的政治隐喻及人物身份,又过了将近六十年的光景,才被翻译引入,结果便被掩盖在其他类似作品的光环之下,这对本书是极不公平的事,不过这些如今都不再重要,作者笔下的苏丝黄已经成为东方女性的最佳诠释,今天我们再看扎克伯格的老婆、伍迪·哈里森的老婆、菲尔普斯的女友,也许正应了欧美人的苏丝黄情怀呢。"
失态,是一个人灵魂的缝隙。
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那么多码头,你偏偏来了香港。
湾仔码头,苏丝黄粲然一笑。英国少年为之战栗——她一笑,就如熙熙日光落入湖面。
这一场风花雪月最终走到了两人谁也不敢细想的境地,苏丝渐渐透出了尖锐、计较、虚荣、笨拙。千帆过尽的红牌妓女,乱世香港的酒吧皇后,男欢女爱于她本是雕虫小技,而她竟失态至披头散发白昼执刀伤人,纵然是气急败坏,是歇斯底里,是用力过猛,但也是情到深处走投无路的铁证。大家众口一词地为她作伪证,固然有她平日为人豪爽广结善缘的因素,更多的却是对一个失意女子的唏嘘和怜惜。
穷鸟入怀,猎师也不忍杀。
一个风月场上的老手,忽然跌跌撞撞地自断经脉,尝试以新面目走江湖,那种少女初恋般的刻薄自苦,让读者不由得生出同情,仿佛看到曾经不知所措的自己,几乎想隔空摸摸她僵硬的臂膀,劝她看开些。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苏丝黄的世界》,句句真切,有读者在豆瓣上说,感觉是在读一个少年用心写的长长的情书。虽不华丽,却出自肺腑。
我很早就知道这本书了,准确的说,自从1957年《苏丝黄的世界》英文版出版以来,关南施长身玉立的俏丽身影,就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描画香港殖民地风味的符号代表,香港风情的独有写照:帆船,长衫,东方的善良妓女,西方的英俊男子,华洋杂处的狭缝,一个湾仔的美丽传说……而每一次有关苏丝黄的文本、影像、剧场的再造与扩大,都招揽着无数梦想得到东方美人青睐的外国人,徜徉在湾仔霓虹闪耀的酒吧之间,追逐苏丝黄的魅影。真是同时兼具审美和历史价值的书,很喜欢。
我知道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女儿周采芹自英国皇家戏剧学院毕业后,争取到的第一部舞台剧就是《苏丝黄的世界》,因为得到了这个角色,“采芹”两字在伦敦西区威尔士剧院的灯箱广告上闪烁了两年。这也是采芹一生的骄傲。好传奇,好想看
她是第一个被西方世界认可的东方女孩,是统治好莱坞东方女性形象六十年的 “中国娃娃”。这个与白人男子相恋的香港少女以她冷艳而又轻佻、温柔而又独立、专情而又散漫的独特性格虏获了无数读者的心。读完对苏丝黄着迷了。
罗伯特不是或许不是第一个能真正欣赏黄美玲的男人,别忘了之前还有一个被鲨鱼咬死的倒霉鬼。但是,没有他抛弃他人眼光的勇气和发自内心的欣赏,就绝不会有这本书中的苏丝黄了。一个来自当时思想更开放的西方的男人;一个有着艺术家敏锐眼光的男人;一个能摒弃世俗偏见的男人;一个富有同情心和胸怀的男人,我多想也遇到这样一个人。
黄美玲无疑不是堕落的。她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成长中却偏逢各种悲凉的变故,但她依然能保持住灵魂中的善良和纯真。更不要说她还年轻美丽、活泼有趣。在苦难中琢磨出自己的一套人生智慧,言语中不经意流露出的哲学甚至让罗伯特也很惊奇。除此之外,她对于孩子的爱和奉献又让人感受到她作为女人的另一种独特魅力。任何觉得自己比她高尚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如果你是她,你能比她做得更好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该为此前莫须有的优越感而羞愧。
在书中,不论是以第一人称叙事的罗伯特,还是罗伯特的叙事中心黄美玲,或者是吉薇妮、周三露露、阿唐、英国的驻澳门大使及助理,甚至那个露宿街头的英国流浪汉,都是那样的鲜活。
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译文也流畅。但是我不知道译者张永英先生为什么要译出全文多次出现的诸如“一个肮脏的啧啧啧女人”这样的表述。个人对于“啧啧啧”这样的象声词这样的译法觉得很有趣,但同时也觉得有些突兀和困惑,不明白这是出于尊重原文的需要还是实际上是方言,又或者按我自"rest":"己的理解是黄美玲想象别人谈论自己时发出的啧啧声。个人觉得,就这一点,如果能有译者注就更好了。<br /> 不知不觉啰嗦了一大堆,各位见谅。"
喜欢苏丝黄的世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