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艺术 >

图说中国绘画史

2017-05-06 
本书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以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经喜龙仁推荐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图说中国绘画史 去商家看看
图说中国绘画史 去商家看看

图说中国绘画史

本书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以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经喜龙仁推荐,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居翰获得了写作本书的机会,完成一部精简、创新、又具可读性的艺术通史。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貌,以一个外国人的眼 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

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很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实在的例子、具体的描述、渐进的叙述、专业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历史的轨迹。

高居翰写作的特点是直接从对画面的观看和体验入手,带领读者进入绘画史的理解,而不是套用文字记载的生平、风格等等来进行概念性的描述,这在三联已出版的几种学术专著中已经得到很好的体现。而这本书原本就是为西语世界的普通读者所写,比为专业读者所写的研究性著作更普及,对画面的分析也就更细腻。

网友对图说中国绘画史的评论

前面有位同志认为书是盗版,我觉得他的理由很可笑,恰恰说明了他不认真看书,或者说看书的能力非常有限。他的理由是:第11页,第三段从第一行开始,有这样一段文字,“古人的神、形、气韵、意境等等,从当下的观点看来是些什么?后来人“取”了哪些?“泥”了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取舍?......”请注意,这段话里的“泥”让人实在摸不着头脑,因为在正常的汉语表达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表达的,我认为这个“泥”字,从前后文来看应该是“舍”字。
为什么说他的话可笑呢?请看同一页第一段第三行有段话:“取古人之神,而不泥古人之形”。译者在这第三段说的“取了哪些,泥了哪些”,正是针对“取古人之神,而不泥古人之形”而说的,那位评论的同志刚读过前面就忘个一干二净,只盯着接下来一句“为什么这样取舍”来判断是“舍”而非“泥”,还说什么“联系上下文”,跟真的似的,殊不知自己干的正是最大的断章取义!各位看官说说,是不是可笑之极?
当然,人家看书不认真,本碍不着我什么事,甚至还起了娱乐大家的功效,我在这里若是无端地批评起他来,倒显得有哗众取宠之嫌了。只是他言之凿凿地说是盗版,引得很多人不再购买或者要另找“靠谱”的购买渠道,徒然生出许多事端来,甚至错过了好书,那就真的是该骂了。
此书装帧纸张极佳,文字印刷也极好,唯图片印刷略显模糊,但估计是因为底本是上世纪60年代老版的缘故,虽美中不足,但也只能如此,重新配图说来容易做来难,可能性太低。总体来说,好书!

书的硬精装封皮做的很漂亮,烫金字体,纸张厚实,字体大小合适,插图清晰,符合三联一贯的做派。16开本,其实不算厚,感觉内容不算多,定价有些高。整体精美,一册在手,摩挲书皮,有种满足感,五分!

亚马逊服务还好,书塑封,没有磕碰,完好。

三联的校对不应该这么次,本来打算买这本书,试读了序言和给中国读者的序言,作者的老师罗樾的姓到底是Loehr还是Lehre,就看了三页,这么重要的信息竟然都没好好校对,还是直接看外文版的吧

就应该保持像《隔江山色》、《江岸送别》、《山外山》、《气势撼人》和《画家生涯》一样的软皮护套的设计风格才对。

内容太少,谈的画作都是台北故宫与外国博物馆收藏的;总的而言一般吧!

翻起来还是很赏心悦目的,虽然内容比较少,但看得出作者下的功夫,也不是泛泛而谈。
缺点:纸张味道太大,还有不幸中奖,封面有点小瑕疵,遗憾。
有人说开价贵,讲真现在一本不怎么样的书都要30+了,这本又是精装,装帧什么的也没什么可挑剔的,活动时买还是能接受的呀!

对我这种外行人来说 评论不会过于虚无飘渺 可以看懂 而且能愉快的看下去不会觉得无趣 很棒哦

图片还是小了点,有的地方看不太清楚。虽是再版,在图片尺寸、图片印刷上却大可不必拘泥于原版。

在喜马拉雅上听到这本书,觉得描写非常优美。购买后看到本书精美的印刷,觉得物有所值。

书打五星,封面又被磨破了,扣去一星。烦请亚马逊负责包装和运输的用点心。

喜欢图说中国绘画史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