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哲学的慰藉 (阿兰·德波顿文集) | ![]() |
|
![]() |
哲学的慰藉 (阿兰·德波顿文集) | ![]() |
网友对哲学的慰藉 (阿兰·德波顿文集)的评论
在阿兰所有的散文集里面,我最爱的是这本。他选择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六位哲学家(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阐述了哲学对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缺陷、伤心和陷入困难的慰藉。它不是一本深奥的哲学论著,它是一本生活指引——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正如阿兰自己所说,他要写普通读者看得懂的、对他们能有所帮助的书。他说:“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他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出色!谢谢这位2.0版无神论者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以一位充满智慧的知心朋友的身份,给读者带来莫大的慰藉!
记得快10年前,30多个小时硬座票的长途火车上,我带上了一本哲学的慰藉。其实当场就有些后悔,在这样枯燥的环境里看哲学主题的书,我是脑子一断路,很想体验坐在蒸汽火车头炉膛里的感觉吗?也许我应该带上一本武侠(哪怕是后期的温瑞安··),或者漫画…… 老式的绿皮车厢里,人多得站都快插不下脚,时逢入暑,横七竖八的各色人等夹拌各种匪夷所思的气味,谁都快要昏厥,更何况一个在凳子上勉强落下半个屁股,拼命读着【哲学】的20出头的青年人。
是的,写了半天其实还没有真正评论过本书的内容。但这是一个背景,这正是一个背景:一个用哲学来慰藉自己的背景。事实上,我读完它时,自己都感觉有点奇异,从原来有点想拍自己巴掌,变得有点意犹未尽。这次火车上的旅程,也竟成了此后我再无法经历的旅程。10年之后,高铁、高速遍布,每月几次的乏味飞行也更显得当年的绿皮火车里,其实多么生动。
很多年过去了,原来的那本书已经早已不知所踪,但一直念念不忘。新买下的这本书,其实我也一直没有再打开来读。无论如何这都毕竟是一本哲学主题的书,对我而言,若没有突然而特殊的冲动我是不会想碰的。但这不妨碍我对它的正面印象。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其实很简单,它的字不深,但不妨碍它深刻,我读到的也不是拼命思辨的哲学迷雾,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再由作者引领着,一眼看透他们的精神世界。
1《哲学的慰藉》有几个译本,选择这个译本是因为译者资中筠,一位令人尊敬的翻译家和国际政治学者。
2 本书从哲学的蔚籍的角度介绍世界上六位著名的哲学家,为读者了解这些哲学家的主要思想,提供了一个易于切入的视角。
3 其中关于蒙田(对缺陷的慰藉)的篇幅最长,估计作者阿兰.德波顿受蒙田随笔的影响颇深。
4 正如哲学家周国平在推荐序中所言: “哲学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 当然,智慧与慰藉并非不能相容,(智慧带来的)总体目光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心态的调整,在此意义上,则可以说哲学是一种最深刻的慰藉。”
5 如果有续篇,可以写萨特 - 对烦的慰藉、以及维特根斯坦 - 对纠结的慰藉。
比较失望的书,全是些不知哲学为何物的人在推荐。比较浅薄的一本口水书,作者在重复一个个为人所熟知的旧案例,加点小插图就时尚了。如果你有点哲学阅读的基础,建议不买。
阿兰,看上去貌似长相有些妖孽(瘦弱),实际上却是一个颇为聪明和睿智的家伙。看他的书写的那么棒就知道了。
世上的书,或者是文字美但缺少思想性,或者是具有思想但却晦涩难读,做到文字简洁优美且兼具思想哲理的书,实在是少之又少。可是,就是这个出生瑞士,求学于英伦的阿兰做到了。
很认同译者(之一)资中筠(大才女,著名翻译家)对他的评价: 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吾甚是认同。
也因此,不觉间买了阿兰所有的书,也得到了难得的阅读之乐。
序比正文精彩。低于预期,作者看上去像贩卖哲学给大众换钱的风流作家。散乱无实,正经不如维尔杜兰特,趣味不及林欣浩
看了维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其他的哲普书都成渣了。
一本有趣的哲学入门书。最早接触德波顿是《无聊的魅力》一书,很奇怪,这位赞誉满载的随笔作家那时并不太对我的口味,片段式的写作除了“爱情的反讽”一段,其余均没有太大的印象,这让我以为这位才子不过只会耍点小聪明罢了。当然,读完这本,我便羞愧的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依旧是散文化的笔法,明明谈的是哲学这般高在云端的东西,但是用的却是与朋友闲聊的语气,六名有若有若无联系的哲学家的生平与思想在他嘴中娓娓道来。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尼采,提供给我们的应该不仅仅是所谓的慰藉。最后一说,果然还是最喜欢叔本华。
喜欢哲学的慰藉 (阿兰·德波顿文集)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