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文学 >

地下

2017-04-26 
《地下》是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内容梗概是:时间是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星期一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地下 去商家看看
地下 去商家看看

地下

《地下》是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内容梗概是:时间是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星期一。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晴朗的初春早晨。昨天是星期日,明天春分休息,即连休的“山谷”。也许你心想今天也休息多好。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缘由你无法请假休息。这样,你在平日那个时刻睁开眼睛,洗脸,吃早餐,穿上西服走去车站,像往常那样钻进拥挤的地铁上班。平平常常的一如平日的清晨,人生中无从区别的普普通通的一天。在五个化装男子将用研磨机磨尖的伞杆尖头捅进装有奇妙液体的塑料袋之前……

网友对地下的评论

如果是读惯了村上的小说,并且以为这是一本小说的朋友,刚拿到这本书可能会有点失望。这是出于现实的“纪实”,而不是虚构,某种程度上村上的文字风格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对于一些事故,意外,当我们看到电视,报纸的报道的时候,可能我们最直接的印象就是那几个数字,死亡多少多少人,受伤多少多少人,多少人经过治疗后出院,受害者得到多少赔偿等等。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却是一个个有着自己完成故事完整生活的人。我所感动的就是村上付出如此多的努力去访问沙林毒气的那些普通受害者,从他们的口中,从他们的视角中向我们描绘这个事件,我们才得以知道这个事件对于普通的受害者影响究竟有多大,很多人的生活甚至被彻底改变,毒气的后遗症让很多人几个月几年不能工作,甚至离开工作岗位,而其间生活上所遭受的痛苦只有经历者才能体会。所以对于读这本书就当是跟随村上,去了解那些普通人的生活,一次读几个人的经历,或许会让自己感到:努力的生活吧,好好的珍惜现在

读过几乎村上所有的书,突然换个译者就像换了老婆一样。爽是一样,但很寂寞。

一直喜欢村上的作品,也一直知道他有一本纪实文学,现在终于出了,非常高兴。虽然对施小伟的翻译风格没觉得不适,但还是喜欢林老师,毕竟一直看的是林老师翻译的作品,我觉得林少华老师的确从中文的美感上有更深的把握和润色,而且林老师对村上作品真正要让读者感知的东西的把握,我觉得是很到位的。不过题外一句,周作人版的《枕草子》就比后来一版更中文化的《枕草子》要好,保留了日文那种别扭又微妙的特殊意味。希望通过《地下》能对理解《1Q84》有帮助,话说光看《1Q84》还是挺费劲的。
我不喜欢现在这套村上作品的包装风格,还是喜欢早些时候上海译文出的那套蓝紫色的村上,感觉上更隽永,而不是速食浅薄。

施小炜翻译的村上作品我是一本没买,不是想错过村上的新作,是实在没办法看进去那啰嗦的风格。林少华终于再度翻译村上作品了,可惜现在价格不美好,再等几天,降价就下叉。

这本书是村上对东京地下铁事件的深刻报道,与他的其他小说文风不同。

《地下》是村上春树的纪实类文学作品,它以1995年3月20日发生的奥姆真理教发动的“沙林”毒气事件为中心。在这部长达400页的著作中,他记 录了东京地下所发生的一切,以及每一个经历者的痛苦心路。他说他想具体详细地了解每一位乘客,包括一个个细节,甚至包括心脏的每下跳动、每次呼吸。整部书
  都是受害者的谈话,他们在刹那间的感受,以及他们眼中的那个灾祸以及灾祸带给他们个人生活的种种困扰。

这本书买了这么久竟然还能评论,当时买回来,裁剪相当不好,而且有纸屑纸渣出来。

还是地下2比较好看,地下1采访的都是那次事件的受害者们,感觉没那么有意思。

有点儿后悔买这本书,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里面基本上没有村上的文字,全部都是沙林事件受害者的对谈笔录,初看还挺有趣,后面的故事开始变得跟前面没什么不同。比较想知道的是奥姆真理教施放毒气的那些人的想法、为什么会做这些事等等,但是这本书里没有提及,写在《约定的场所》,找了一圈,国内根本不让出版。

喜欢村上的所有文字。尚未阅读,但一定不会差。

喜欢地下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