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余华,中国享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套装共4册) |
 |
|
 |
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套装共4册) |
 |

编辑推荐
余华,中国享誉世界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成了当代中国的典范。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具有影响的10部作品”等。
内容推荐
余华长篇小说包括《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在细雨中呼喊》,共4部。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他们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兄弟》荣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奖。
《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许三观卖血记》一书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他哭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
《许三观卖血记》入选韩国《中央日报》评选的“100部必读书”(2000年)、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作品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作者因《在细雨中呼喊》荣获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等奖。
媒体推荐
《兄弟》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像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或者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
——德国《时代》周报2009年8月13日
《活着》是一部经典。主人公福贵和他的家庭与西方读者似乎相隔千里,又仿佛近似邻里,最后甚至成了一家人。
——美国《明星论坛报》2003年10月12日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精彩情节,就像是给无味的白米饭中增添了新奇的调料。
——意大利《晚邮报》1999年4月15日
《在细雨中呼喊》是通过惊人的事实来重构中国,但是(也是,尤其是)为了通过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将恐惧与激情与世间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法国《文学杂志》2004年3月
余华是中国最享誉世界的作家。
——意大利《日报》
这位中国顶级作家获得了应有的国际声誉。
——美国《时代》
余华可以说是一个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
——法国《世界报》
他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
——德国电台
余华的作品成为了当代中国的典范。
——西班牙《阿贝赛报》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国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网友对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套装共4册)的评论
书中有些错误,不知是印刷问题还是盗版
只看了活着,其他三本不知道怎么在KINDLE上打不开,还弄的老死机
余华的话总是异常地冷静。无论是恐怖的死亡还是荒诞的色情,都能用极其平静的语言描述出来。这种风格带来的恐怖感在回想起时更加强烈。
不知道什么粘在书上,很脏,书面被沾的地方黄了一片
除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还行,《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絮叨,琐碎的让人难以忍受,饥饿,贫穷,愚昧成为被作者讥讽嘲笑调侃的主线,四部书多处重叠的描写,没有营养的文字,只是因了对文字娴熟的把握留下个人成长的记忆。。。个人读感,非喜勿喷。。
苦难的时代裹挟了犹如在时间中行走的我们。我们是那些人,我们又是这些人。没有在那一刻停留,借助文字的指针,依然感知时间曾给予我们的伤痕。
骗子,发邮箱广告是12.99
点击链接购买,变成22.99
可耻!!!!
如题,这四部里个人感觉最好的是《细雨》,比其他的温情不少
兄弟、细雨中呼喊都不错,许三观还可以,活着没太看出多好
在虚虚幻幻又真真切切的字里行间体会这个奇怪的世界
喜欢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套装共4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