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2017-04-03 
本书,读者将会追溯一段始于138亿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大爆炸和宇宙出现为开端。大历史包含了宇宙学、地球与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去商家看看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去商家看看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本书,读者将会追溯一段始于138亿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大爆炸和宇宙出现为开端。大历史包含了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它们融合为一种单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历史叙述,对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做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的介绍。
书中总结出大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出现。他们将这些突破称为“门槛”。从宇宙到地球,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革命,作者按照从“无”到“有”的顺序,以八次突破为线索,勾勒出世间万物的产生与发展。最终,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对我们的近期未来和遥远未来做出了预测。

海报:

网友对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的评论

同样指出校对方面的两个小问题,希望亚马逊能够联系出版社及时审核,期待再版时能够改正!
1、“然后,在大约1000摄氏度,一道关键的门槛……”——抱歉,手机拍摄时没把页码拍出来——“1000摄氏度”也许应该是“1000万摄氏度”。
2、P436:“我们的太阳质量太小,不足以形成一个超行星。”——“超行星”也许应该是“超新星”。

近代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运用了“大历史”的概念看中国历史,强调粗枝大叶的综合,背景和事件的发生的众多联系与因果联系。《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与黄仁宇先生的观点相似,从宏观看,大历史试图建构关于整个时间的历史,回溯到宇宙的开端,将包括所有人类社会的历史置于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宏大历史背景中。

本书由三位历史学家共同完成。大卫?克里斯蒂安,牛津大学博士,创造了“大历史”一词;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2007年曾出版《大历史:从大爆炸到当下》;克雷格?本杰明,专攻于古代中亚历史,大历史以及世界史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是历史新兴跨学科领域的第一本教材,是具有科学依据的普世史,书中设立8个专题,告诉我们关于宇宙的起源,太阳系、行星的形成,早期地球的结构,地球生命的迹象,智人的出现以及人类文明逐渐演变,最后对未来的展望。从结构上,本书采用教材的形式,导语,每章都留有问题与小结等,使读者认知每一个专题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帮助理解、寻找,便于学习。另外,书中附有大量的图片、证据来反复论证观点,增加了科学可靠性和趣味性。

生命的演变最早要由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宇宙背景辐射和红移学说成为大爆炸宇宙学的最有效证据。宇宙大爆炸创造了一系列的粒子、化学元素、空间、时间等,这些都是未来形成化学、物理反应,形成行星、太阳系等众多宇宙形式,甚至生命的基础。地球早期要"rest":"通过上亿年元素分化,沉积,能量的转变,板块的运动等演变。大约38亿年前,最早的单细胞微生物诞生在地球上,从此开始了生命的进程。从无核单细胞微生物经过发酵、光合作用、呼吸、真核生物、有性生殖5个过程,大约30亿年后,才出现了脊椎动物。到2亿年前恐龙成为统治地球的霸主,但在6500万年前,地球与行星相撞使得陆地90%的物种灭绝,50%的植物物种消失,恐龙就此消亡。地球在经过5次大灭绝之后,又会有更复杂的生命到来。人亚科原人“登上”了地球,在进化6,7百万年之后,智人出现了。<br /><br />智人造成了地球不同物种的改变,无论在本书还是在《人类简史》、《动物生活史》中,都有对动物残杀的描述,智人所到之处,大量物种灭亡。而人类的智慧随着基因突变等原因,逐渐升高,创造更高的人类文明。如,采集狩猎时代,农耕时代,由村落逐渐演变成城邦、城市到一个国家。战争、权力、交换网络等,都象征着人类先进文明。<br /><br />在生命演变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元素—气候因素。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经历过两次明显的冰川时期,很幸运地活了下来,这一时期人类提高了生活方式,如狩猎技巧,建造坚固的住所等,大约3000-4000年前,气候变得干燥,而干旱的环境却成为城市、国家文明出现的催化剂。在未来,气候依然是不稳定因素,现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都在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不加以治理,那么下一个将要消失的物种可能就会是我们。<br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让我们寻找了生命的起源,同时又警示了人类的未来。"

此前读过这位作者写的《极简人类史》,并得知有此书的发布,通读之后发现涉及领域相当庞杂,正如“大”历史之名,需要根据里面的内容类别细致阅读。当然需要留意的是,这其实是国外一系列网络课程的集合。

历史不仅仅是人类的历史,虽然说人类确实在很多方面很了不起,但是就像《人类消失之后》说的那样,地球离开人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人类不应该只看自己的历史。

买来学习历史,然后在开头被普及了一脸物理天文学_(:з」∠)_不过刷新了我对历史的打开方式以及思考方式,就这点而言还是挺有用的。不过还是要看好课本啊。

喜欢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