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恺撒:巨人的一生 | ![]() |
|
![]() |
恺撒:巨人的一生 | ![]() |
网友对恺撒:巨人的一生的评论
作为一个罗马史专家,阿德里安?戈兹沃西以大量的史料为基础,加上严谨的分析,用简练的笔法、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恺撒从出生到遇刺身亡为止的丰富多彩的一生。
恺撒是一个伟人,是罗马共和末期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是与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拿破仑一起,并称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
恺撒所处的时代是罗马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人才辈出,将星云集。经过早期的三次布匿战争,尤其是恺撒时代的南征北战,罗马已从一个陆地小国,扩展至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环绕地中海地区的庞大帝国。
恺撒虽出身贵族,但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奋斗,一步步走上罗马历史舞台的中心,除了因其出身未担任平民保民官之外,恺撒历任了从市政官、财务官、祭司长、执政官、监察官,直至独裁官的所有职级,成为影响罗马政治走向、罗马国家体制、欧洲文明甚至整个西方文明的伟大人物。
同时,恺撒也是平民阶层利益的维护者,能够关心下层平民的疾苦。他魅力十足,其演讲和施政措施一直能够赢得他们的支持,赢得士兵的爱戴和忠诚。
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在敌众我寡(多数情况都是如此)的不利态势下,恺撒能够静定自如,以必胜的信念,鼓励士兵,稳定军心,寻找战机,夺取战争的胜利。
在决定战争胜负的紧急关头,恺撒能够身先士卒,引领、"rest":"鼓舞士兵,扭转战局,夺取胜利。<br /><br />在面临复杂严重的战争局面时,他思路敏捷,机敏过人,能够快速做出判断,定下决心,一边调兵遣将,一边率领身边的少量部队,直扑战局的关键地域,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从而掌握战役的主动权。<br /><br />在战争史上,恺撒创造了一系列经典的战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阿莱西亚战役和法萨卢斯战役。<br /><br />在决定征服高卢成败的阿莱西亚战役中,恺撒的罗马军团把维钦托利率领的高卢联军围困在阿莱西亚城。在罗马军团建成围城工事之后,来自高卢各部落的援军又把罗马军团包围起来,恺撒处于包围与反包围的夹层里,面临内外夹击的严重局面。最后,恺撒以少胜多,击溃了外部的援军,迫使包围圈内的高卢联军投降,一举平定了高卢各个部落的反叛,彻底征服了高卢全境。<br /><br />在恺撒与庞培对决的法萨卢斯战役中,恺撒也是以少胜多,打赢了似乎注定会失败的战役。这一仗直接关系恺撒跨过卢比孔河之后的命运,也关系到共和国的前途,关系到他的政治抱负是否能够实现。此役取胜的关键是恺撒在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抓住了战机,对庞培作战意图的把握,以及步骑配合,使用当时罕见的方式,以步兵的标枪构成长矛阵,攻击骑兵。<br /><br />恺撒才华横溢,精力充沛,不仅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是一个巨人,甚至在文学上也是文采斐然,在战争的间隙,写出了《高卢战记》和《内战记》等不朽的优秀作品。<br /><br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恺撒也有不少的缺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私德的不检点,在罗马的上层圈子中到处拈花惹草。<br /><br />恺撒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对后世的影响长盛不衰,尤其是其军事贡献,将会成为永久传世的珍贵遗产。<br /><br />书中有一段小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故事发生在恺撒刚出道,在担任法庭律师期间,由于起诉了一些有权势的人,招致一些大人物的敌意,因此决定到罗德岛求学以避风头。这一人生插曲,充分说明了恺撒的自负,及其与常人不同的胆识。转述如下:<br /><br />在乘船去罗德岛时,恺撒被海盗截住。海盗想要索取20塔兰同白银的赎金(这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恺撒听后放声大笑,说你也太小看我了,我的价值比这多得多,并许诺给海盗50塔兰同白银。然后他让同行的朋友前往最近的城市募集赎金。恺撒则留在海盗船上,身边只有自己的医生和两名奴隶,但恺撒对凶残的海盗毫无惧色。在他想睡觉时,派人命令海盗安静,不要说话。一连38天,他与海盗一起生活锻炼,仿佛海盗不是看守,而是自己的皇家卫队。他还创作诗歌和演讲稿,大声朗读。如果有人不欣赏他的作品,就当着他们的面,骂他们是文盲、野蛮人,还常常笑着威胁要把他们钉在十字架上,海盗们则捧腹大笑,认为他如此出言不逊是由于其天性单纯、幼稚和傻气。<br /><br />恺撒的朋友从亚洲西海岸的米利都等地轻松获得足够的赎金。获释后,恺撒立即赶到米利都城,说服和诱导米利都人集结了一对战船,并配备了水手。恺撒指挥着这只舰队,前去攻打并俘虏了囚禁过他的海盗,缴获了他们积攒的资金,包括他自己的赎金。而此时的恺撒年仅25岁,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从未担任过任何民选官职。<br /><br />陆大鹏译文的质量之高,在最近几年的社科类译著中,可谓一枝独秀。而且陆大鹏的高产也是有目共睹的,2016年就已翻译出版了《滑铁卢》、《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伊莎贝拉》。<br /><br />尽管如此,书中还是存在若干小的瑕疵,写下来供参考:<br />392页,“西塞罗麾下只有十分之一的官兵安然无虞、没有负伤,尽管很多伤员伤势不重,还可以作战”,这几句话的语气似乎不太对,没有看到原文,也不知怎么改合适。<br />393页,“杜提奥马鲁斯丢了性命”,其中的人名应为“因杜提奥马鲁斯”。<br />537页,“宁愿安全但寒冷,也不愿温暖且危险”,这两句话在对仗上不是很恰当,因此,第一句改为“宁愿寒冷但安全”可能更好。<br />541页,“据庞培的主营地约半里的地方还有一座堡垒”,“据”应改为“距”。<br />565页,“关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经常引起争次的问题是她究竟长什么样子、……”,其中的“争次”似为“争议”或“争论”之误。"
事件的逻辑顺序阐述非常清晰明白。
写作中避免了人物脸谱化,对每一年,每个月,政治漩涡中的每个人的形势、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决策阐述的很清楚。
作者的倾向整体是美化凯撒。但是很多有争议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也给出了参考资料。
书中涉及大量重名的人,译者在译注中进行了区分,给出了他们的亲缘关系。
翻译十分到位,译者的汉语文学功底也很扎实,遣词造句表达到位又不突兀。
不止是个人传记,而且诠释了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生态。结盟、联姻、腐败、夺权、名誉,以及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等,总体而言,权力欲是激化各种事件,也是将恺撒推上巅峰,最后又致其陨落的最大动因。好读的通俗叙事史书,吸引人。
完美品,这书是愷撒书中的名篇。
喜欢恺撒:巨人的一生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