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 (简单生活)

2017-03-26 
★这是一本享誉全球的战拖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 (简单生活) 去商家看看
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 (简单生活) 去商家看看

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 (简单生活)

★这是一本享誉全球的战拖书★
★★一本拖了15年才写成小书★★

点击收看超萌教授给中国读者录制的视频:
http://yuntv.letv.com/bcloud.html?uu=a2e75267e3&vu=654a22b04f


【内容简介】

  资深拖延者兼堂堂哲学家佩里教授,在这本风趣机智的小书中为拖延者翻了案。其实,大部分拖延者都不是一事无成的窝囊废,在逃避那些“本该做的事情”的同时,拖延者们还是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不少其他事情嘛。
  在这本充满哲思的小书中,佩里慷慨地分享了他多年来得出的一套战“拖”心法。比如,拖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畏难心理,调整待办事项清单,办成不少不那么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例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翻修厨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
  拖拖拉拉不是罪。最重要的是,佩里希望拖延者们能够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毕竟,沮丧和罪恶感只会加重我们拖延的欲望。
  多年来,佩里一直有心要为《结构化拖延法》添加内容,不料积习难改。如今,沿着这篇短文的思路,同时拖着作业不改,论文不看,佩里终于为自己正了名——他确实写完了这本书,在首次提出该理论仅仅15年之后。

【作者简介】

佩里正在实践“工作没做但仍然在用海草跳绳”。
  没错!上面这位拖着学生的论文不改、教科书的订单不填,却跑去海边跳大绳的老先生就是本书的作者约翰•佩里。
  佩里先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荣誉客座教授、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已出版、发表了100余部哲学作品的他为当代哲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至于这些“满是真知灼见的文章”(佩里自语)被其他作者收集整理,出版成册。
  然而,所有这些“深刻而睿智”的作品都不如本书中的第一篇短文《结构化拖延法》来得人气爆棚。自发表以来,这篇短文在15年间一直受到拖延者的热捧,并于2011年帮助佩里一举夺得了“初看引人发笑,细想令人深思”的搞笑诺贝尔文学奖。
  除了写作,授课,有事没事拖一拖,在博客上开心地售卖“结构化拖延”的T恤之外,佩里还用他迷人的嗓音主持着一档颇受欢迎的广播节目——《哲学清谈》。
至少,现在你不会因为所有人都会碰到的拖延问题而心烦意乱了。比起那种“今日事今日毕”的陈词滥调,佩里博士的战术听起来更理智。你不如遵从他改写的规则:第二天也许会消失不见的任务,今天就别做了。

【媒体推荐】

至少,现在你不会因为所有人都会碰到的拖延问题而心烦意乱了。比起那种“今日事今日毕”的陈词滥调,佩里博士的战术听起来更理智。你不如遵从他改写的规则:第二天也许会消失不见的任务,今天就别做了。
   ——《纽约时报》
  佩里博士建议拖延者们将比较不艰难的(而且很有用的)工作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说,聪明的拖延者可以获得“高效”的好名声,同时也可以继续“屈服”于自己拖延的冲动。一位“罪恶感减少了一大半儿”的读者赞扬了这种更高效的拖延模式:“我觉得很好。一边赚钱,一边还在拖延。”
   ——《华尔街日报》
  所有的拖延者们都会拖着本该做的事情不做,“结构化拖延法”的艺术性就在于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缺点。拖延者们也能得到很不错的额外奖励:正是因为没有严格遵照日程安排,他们干成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妙的事情。
   ——《赫芬顿邮报》
  佩里的方法不仅能让拖延者变身高效能人士,还不必改掉拖延的习惯。“结构化拖延法”足以让全世界生产效率提高一大截。
   —— 拖着序言没写的科学松鼠会成员 0.618
  佩里的“结构化拖延法”可能不属于普通意义上的“战拖方法”,却颇有市场,并广受关注。而且据老爷子宣称,效果还不错。
   ——拖延症权威研究机构“战拖会”会长 高地清风

网友对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 (简单生活)的评论

喂喂喂~7月17号下的订单8月5号才发货是什么节奏......

不要因为这是一本讲拖延症的书就随意拖延啊亚马逊桑!然后赶在8.7号的截止日期之前哭着把书送来是几个意思?恶意卖萌什么的最讨厌啦~~

************************
我果然也应该拖延几天再来评论的哼!

书中的方法其实不多,但是对我来说还是有用的,虽然不能有效改善我的拖延症,但是能够在拖延的时间中做更多的事。我发现我就是教授书中说的那种人,做一件事往往会中途引申出去做n件事。最常见的就是看一部电影,就会先去百度这个电影的信息,顺便去豆瓣和时光看看这部电影的影评和演职员表,然后看到某个眼熟或者惊诧的演员的名字之后再去百度这个演员,然后看了他的资料可能就会再去看他的相关人士比如妻子/丈夫、好友、经历,或者再看看他拍过的影片,再去百度那些影片的信息、影评……经常就这样消磨了一个通宵……这本书从精神是来说确实是缓解了一些拖延症的罪恶感。
其实好想知道不拖延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本书只适合重度拖延患者,因为这本书没有说如何解决拖延,只是让自己不是那么难受。可是事实上,我现在要写论文,我收拾了桌子,擦了窗户,倒了垃圾,削了铅笔,就是没开始写论文,作者说:别沮丧,你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可是,这又如何?因为重点是,截止日期要到了,你的论文还是没写

我倒觉得自己每一次拖拉的心境都不一样,无法用一个原因解释。买了两本书,这本和《战胜拖拉》两本都是经典战拖书籍,这本书还真是薄呢,不过很喜欢,你别想看完之后马上摆脱拖延症,这本书实际上是让你对自己重拾了信心~另外一本促使你找到拖拉的真正原因,兼具实用性和心理剖析,拖拉的理由不会唯一,是时间规划不靠谱?还是泄气抑郁,只为了抵御失败的恐惧?。。。。。我貌似是后者

确实拖拉,作者写了15年,我等了15天。。。
刚开始看,前面几页已经说到我心里去了。继续加油。。。做个高效的拖拉者。

收到书现在
还没有开始看
感觉............
在我想要战胜拖延症之前遇到了更严重的问题

轻松简单的小书
读完了以后再也不为拖延症自责了23333

“后天能做的事明天就不要做了”

标题基本上表达了我的想法。大概我和作者观念还是有些差别,所以就算“结构化拖延”是个好方法,对于我来说也不够实用。
如果你是想要告诉自己“拖延也没有关系”,不想强行改变自己的拖延习惯而变得高效起来,这大概是一本好书。
但是对于我来说,更希望看到能够迅速改变现状的方法。看过之后依旧认为拖拖拉拉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我的拖延多半是对自己承诺过的事情无法完成,但是如果是对其他人的承诺却会保证按时做到。所以……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拖延症”这词儿开始火的,我同在一个烘焙爱好者群里的姐妹儿都喜欢不断的埋怨自己是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并且一直重复着。我自己感觉拖延症是有,但并不严重,我每天习惯于脑子里列一个清单,要干什么不干什么,上班时候是写在小纸条上,做完一个就划一道,现在赋闲在家是把这个清单形成在脑子里,现在看来,我这个方法好像就类似于书中提到的“当日待办事项清单”,我相信很多人早就这么做了,只是还没遇到合理描述这个行为的词儿,现在遇到了。

书够简单也很清楚,语调轻松幽默看起来不累,抓紧时间的一个多小时就能搞定,也算是我自己看的第一本比较正式点的“战拖”的书。

书中提到的“结构化拖延法”,说白了其实就是所谓的“先做后边的那些”,但这个不能太“有意识”去做,而是因为自我欺骗下的“偷懒”。列一个清单,重要的事儿在前,不重要的在后,然后就随意的做后面的吧,做着做着最终你也就剩下前面第一个最关键的那个了,必须面对必须去做了。感觉这招儿可能适合作者,也适合一小部分人,尤其是那些工作节奏不会太强,不会出现很多时间节点非常清晰又紧迫的任务的工作,可能比较适合,我之前和未来的工作都将不属于此类,但是看看挺好的,这个名词的出现让我觉得适用者的办事风格很有意思。

作者最后说的很清楚,【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让结构化拖延者的自我感觉好一点儿,"rest":"而不是把他们改造成不拖延的人】,想要寻求心理咨询和彻底解决方法的人不应该看此书,看了没准更容易让你拖延。如果抱着“鼓励自己一下”的心态,看这书会很喜欢的。依然推荐!"

喜欢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 (简单生活)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