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寒山(乔布斯推崇的东方禅修之道引路人,日本文化学者的公认导师)
内容介绍 寒山问曰:“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荒野寒山(乔布斯推崇的东方禅修之道引路人,日本文化学者的公认导师) |
 |
|
 |
荒野寒山(乔布斯推崇的东方禅修之道引路人,日本文化学者的公认导师) |
 |

内容介绍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是一部寒山的个人传记。寒山是欧美“垮掉的一代”的偶像,是日本文化学者膜拜的中国诗人。寒山不是凡人,他一生经历3次科考失败,4次吏部落选,2次妻离子散,后归隐寒石山40年,享年105岁。一生专注于修身、悟道。胡适将其与王梵志、王绩并列为唐代三位白话诗人,加里·斯奈德翻译其诗24首,并受其影响出家日本。凯鲁亚克为其写作《达摩流浪者》。更有美国大片《冷山》向其致敬。世人称其为“和合二仙”。他的诗中透露的不羁、奔放以及他一生悟道出的禅意、修行成为包括乔布斯在内的“禅者”自居者的精神追求。
编辑推荐
中国唐朝著名的诗僧,嬉皮士宗师寒山传记!日本文化学者的公认导师!乔布斯推崇的东方禅修之道引路人!早梭罗1200年的极简自然主义唐代探索者!“垮掉派”灵魂人物加里·斯奈德翻译寒山诗24首!
推荐1:值得一看的“神人”寒山
寒山不是凡人,一生专注于修身、悟道。他不属于佛教、不自居道教,他就这样飘逸、与众不同地飘转一世。寒山拥有饥寒交迫的现实处境,却有着追寻精神乌托邦的叛逆者们无法企及的精神高度。他的潇洒不羁、放浪形骸、性情奔放以及富足的精神修行使得他成为沧海遗珠。这本书就是寒山的传记以及诗歌的收录。
推荐2:欧美、日本文化的心灵偶像
寒山的禅诗被“垮掉派”奉为经典,而寒山本人厌世弃俗、狂放不羁的人生经历更为西方知识分子所推崇。加里·斯奈德翻译其诗24首,并受其影响出家日本。凯鲁亚克为其写作《达摩流浪者》。更有美国大片《冷山》向其致敬。这些都说明了寒山对于西方年轻人士和文化的影响。很显然,寒山所推崇的禅修之道宛然成为西方人眼中解决物质社会中精神问题的一剂良药。是时候,寒山的故乡——东方人唤起对他的重视了。
推荐3:精神迷惘和信仰危机的今天,我们需要的精神导师
乔布斯虽然没有遁入空门,却始终以“禅者”自居。乔布斯可以淡然看待生死也是其修行禅宗之道的福报。在如今我们社会,物质链条捆绑着我们,束缚我们的精神和心性,或许你无法踏上禅修之旅,但愿此书可以带你来一场力所能及的心性修行。
目录
第一部分 序篇
为什么是寒山?
走近唐代诗人寒山
第二部分 寒山传
1. 幼时颖悟,却怕形丑
2. 求学之路,儒道兼修
3. 三载落第,进不去的仕途
4. 孤身一人,闯荡江湖
5. 三十年归隐,又成鳏夫
6. 参生死,为修道差点送了命
7. 谈笑有知音,诗隐本非禅
8. 心如止水,终老寒石
9. “不合典雅”的诗,特立独行的人
10.西方“寒山热”
第三部分 余篇
从无名者到嬉皮士
寒山及其文化精神
写在《荒野寒山》之后
内容节选
寒山及其文化精神(节选)
通过对三个具有代表性(《太平广记》、佛家三贤、和合二仙)的寒山传说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寒山形象的演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由隐而道而佛,从时间的序列来说,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流衍过程。撇开历史的真实,这些传说使得寒山的形象逐渐被人所接受并且广为流传,以至于到今天,我们都还可以对寒山及其形象有若干的把握,传说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传说并不等于历史的真实,但是,在传说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化的意义,确实对历史甚至现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可以视为文化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和文化的真实,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果我们不能够确定历史的真实,那么,文化的真实则显得更为重要。在寒山的研究过程中尤其如此,既然我们暂时无法确定寒山研究中的很多争议问题,比如寒山的年代,寒山是否存在以及寒山与寒山寺的关系等等,那么,我们可以暂且抛开这些争论,来审视历史上所产生的寒山传说及其所形成的文化意义,因为,这些传说是确实存在并且影响深远的。
……
隐逸以求超脱、与自然为一、隐居而不遗世,这就是寒山精神的内在实质,这与嬉皮士们所追求的为隐居而隐居、刻意追求自我的精神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
寒山精神的内在价值是明显的,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寒山精神的影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寒山精神在文化史上的影响(见序篇),其次是寒山精神对于浙江文化精神形成的影响。
……
构成浙江文化精神的这两端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个人或者社会而言是重要的,因为它直接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心灵的自由和境界的超越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同样重要,因为它可以为人提供一种精神上的调节,使得个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时不致于无所适从。超脱并不等于放弃对于世事的关注,寒山隐居于寒石山也同样心系现实。经世和脱俗应当是对浙江文化精神内涵的全面表达,两者不可或缺,经世表明了发展的基本倾向,脱俗则是对这种倾向的有效补充和规范。
……
寒山精神所代表的浙江文化精神的另一纬度,也是我们在今天的发展中所不可忽视的。社会的发展,自然需要强调经世致用的一面,但是,不能忽视寒山精神所代表的文化传统对于现实发展所具有的调节作用。
……
首先,寒山精神中追求心灵的超脱和精神的超越对于我们当前的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在今天,重新提出寒山精神,自然不是要求人们放弃现实的追求,一如寒山一般隐遁山林,而是要求人们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关心自己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心灵的需要。
其次,寒山精神中所倡导的与自然为一的状态应当成为发展的一个基本的目标。寒山所体会到的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是,他对于自然的那种情感,对于自然的那份珍爱,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一点,在提倡和谐的今天尤为重要。和谐不仅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和谐。
最后,寒山精神中隐居而不遗世的倾向对我们今天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隐居而不遗世,这里面包含着寒山对于这个世界的深深的情感——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种心怀天下的深沉的爱。而这是实际上是我们在今天的发展中所必须具有的一种品格,既要心存天下,又要时刻具有忧患的意识,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够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网友对荒野寒山(乔布斯推崇的东方禅修之道引路人,日本文化学者的公认导师)的评论
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人说那或者是在中晚唐之际的某个时间,也许是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夜晚,也可能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也说不定是在晨曦初开的早上,在浙东寒石山这个偏远之地,一个老人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任何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他平静地走了,留下了一个孤寂而自由的灵魂。
他匆匆地来,又默默地走,就像微风拂过水面,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什么都没有带走。在岁月的洪流中,这是一种极其容易被淹没的方式。可是,对于这一切,他并不在意。这究竟是源自于本性的淡然,还是历经风雨漂泊之后的平静?对于我们而言,这样的思索或许可以满足我们内心的好奇,而对于他来说,其实并没有任何的差别,因为不管我们做何种解释,他仅仅是平静地来,平静地走,平静得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留下的只是我们对于他的种种猜测。猜测,仅仅是出于后人的想象,与他的生活本身无涉。
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有人说,他是一个僧人,可是,他似乎对于僧人的生活并不十分满意;有人说,他是一个道士,可是,他仿佛对于道士的世界漠不关心;有人说,他是一个隐士,可是,他又不尽然过着餐风饮露的生活;还有人说,他是一个神仙,可是,他终究舍弃这个世界而去了。我们无法分辨他到底是谁,也许他什么都不是,也许他仅仅只是他自己,随顺着自己的本性,飘转一世,了无挂碍。
其实,喧闹的仅仅只是这个尘世而已,而嘈杂的也仅仅是我"rest":"们的内心罢了。当他静静地坐在寒石山下的时候,细草作褥,青天为被,红尘的种种浮华此刻尽散去,留下的只有杳杳寒山、悠悠白云和潺潺溪流。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而他拥有了与寒石山一样沉静的内心、一样恬淡的情怀,他与山无异,山亦与他无别。最终,他以山为名,不管是山成就了人,还是人成就了山,在他那里,山与人已然同归于一。“我向岩前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盘石。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寒石山的清幽,可以涤尽世间的种种烦恼,也可以让人重新与自我相遇。当他拥抱自己的时候,他曾经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之后,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作寒山。<br />然而,寒山到底是山,还是人?其实,这个问题真得不那么重要了,就像庄周梦蝶一般,有时候,是蝶或是庄周并不重要,是山还是人也无差别,重要的是,他们早已融为一体。此后,山与人俱冥于世,虽然偶尔会有些孤寂,偶尔也会有人在不经意间踏处群山之间,感受到此山与此人的精神脉动,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如过眼云烟,终究进不了此山、此人。唯有十里铁甲龙(位于天台县街头镇张家桐村后,屏岩耸峙,绵亘十里),不离不弃,默默地守护着这山、这人,虽历尽风霜而无怨无悔。"
没读完 被广告词吸引了
这是寒山的评传。作者何善蒙是浙江大学哲学教授,寒山研究会会长。寒山留给世人的资料太少,只有一些残文,他晚年写著的诗很多,但大多是写在石头或者枝叶上,所以保留下来的诗歌不全不完整。作者身为寒山研究迷,也是通过这些诗歌和一些历史考证来推测还原当时寒山的生活、人生、心理变化。可能会有一些主观的成分。但整体而言,已经是不错的寒山传记了。书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寒山对于欧美青年和日本文化的影响说起,从凯鲁亚克和斯奈德这些为现代人更熟知的人说起。既然他们的精神偶像是寒山,自然寒山是重要的了。第二部门为本书的核心,从寒山出生到过世的一生,都做了梳理。最后一部门是作者的评论,分析了寒山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所在。书很通俗,值得阅读。
以前临习黄庭坚的《寒山诗帖》:“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坑.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明。”还不知寒山是谁,孤陋寡闻得令人发指。惭愧惭愧。
喜欢荒野寒山(乔布斯推崇的东方禅修之道引路人,日本文化学者的公认导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