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2017-03-21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去商家看看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去商家看看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毛泽东晚年对埃德加?斯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毛泽东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毛泽东力主“北上”。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

网友对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的评论

虽说这是一本主旋律的书也是为了长征80周年而再版的书,但是依然值得一读。
本书权威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分道扬镳,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最终张国焘离开延安,在武汉投靠国民党,直至晚年,比较客观的讲述了整个过程。
相比同期的其他长征作品,本书重细节,重考据,以事件还原观点,分析平实,虽说作为历史书更有点纪实文学的味道,但读来很顺,很流畅。基本上是整个周末一气读完,非常愉快。

这是一段敏感的历史,也是一段牵涉人众多、损失惨重的历史。虽然本书还没有满足读者的心理预期,对主要当事人还缺乏深入的心理挖掘,对是非功过还没有完全做到大胆定位,但是已经不错了,事实和过程基本得到了昭示。

徐向前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道,当时中央给西路军的任务一边再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说,只要在河西地区不停留,一气冲到新疆,拿到苏俄已经送到边境的装备,回师东向,将所向披靡。徐帅说,当时只要有一个炮兵团,马步芳

的骑兵都不够他打的。

那样的话红军会占领整个西北。但是那将是张国焘的西北。

徐帅是红军中第一个消灭中央军整建制正规师的将领。中央红军的战绩远远没有鄂豫皖红军辉煌。

西路军是死在内部斗争之下。

徐向前元帅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到祁连山,原因大家现在都知道了。

刚读完。在现有的环境下,已经很不容易了。虽然比不上张正隆的《雪》,但是可读性强。但是对于张国涛的部分情感性用语,还是不太舒服。比如“张国涛听了,怀恨在心……”

喜欢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