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陈经说 | ![]() |
|
![]() |
陈经说 | ![]() |
陈经,其《中国的官办经济》《大投资》等多篇经济分析文章在网络广为流传,反响巨大。读者经常误以为他是经济专业或政府部门人士,而实际上,他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硕士,从事人工智能研发工作,曾分析AlphaGo的弱点并成功预测到了李世石获胜的方式。业余从事经济研究,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战略与管理风云学会共同发起人。
目录第一章 官办经济的历史背景
一、引论
二、从“十个大庆”到八千亿美元外汇储备
三、官办经济威力初级分析
四、中国、苏联经济模式进阶分析
五、邓小平VS戈尔巴乔夫
六、“猫摸”二论体现的实验方法与认识态度
第二章 机会与危机并存的官办经济
一、中国政府的SWOT分析
二、继续SWOT分析
三、机会与危机
四、官办经济运行大法――网中央的蜘蛛
五、“运行大法”的奇异之处
六、官办经济之前的改革时期
七、大气候,小气候
八、从“鸟笼经济”到“官办经济”
第三章 迫不得已的改革开放
一、邓小平的绝地反击
二、政府成了“经济人”
三、崩溃危机
四、转型调控之路
五、企业效率问题
六、改革开放
第四章 从穷政府到富政府
一、气可鼓不可泄
二、穷政府的几大主题
三、反全球化
四、靠比较优势发家
五、富政府的“超级现金牛”
六、“社会主义大事业”变成了“官办经济”
七、官办经济中的“官”与“民”
第五章 经济转型之路
一、往下怎么搞
二、自主创新从哪里来
三、从“出口导向”到“扩大内需”
四、微观的枷锁
五、当经济增长不再解决问题
六、五个世界
七、中美轴心
八、中国走在正确的大方向上
第六章 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中国家
一、世界各国贫富分类
二、为什么成不了发达国家
三、中国与印度
四、中国挑战发达国家
五、中国的产业升级
第七章 都等着中国买单
一、中国需求引领世界
二、流动性泛滥
三、国际资本热炒中国
四、让中国买单
五、外交重心的转变
六、有利合作,没利散伙
七、“和谐”模式
八、工业化整体输出模式
九、热炒出的泡沫
十、美国被迫收缩
十一、中国的战略转型
十二、中国步入现代国家
十三、戳破泡沫
第八章 大投资
一、加大投资保经济增长
二、千方百计“大投资”
三、大搞开发区
四、“大投资”路线
五、大投资是一个正反馈过程
六、大投资是一个反复短期博弈的过程
七、现在大投资的发展阶段是超前建设
八、地方债
九、只有投资才能支持超常规的长期经济增长
十、小结
第九章 世界第二
一、中国GDP总额超过日本的意义
二、对中国发展目标的观察与思考
第十章 中国未来10年发展的10个宏观预测
一、科技与军事实力大爆发
二、经济增长率降低,但总量仍将超越美国
三、中国成为国际经济发展动力中心
四、国民心态及自我定位剧烈转变
五、文化弱势转强势
六、国际政治形象转变
七、城市化如何发展?各地或喜忧参半
八、“官办经济”如何转向新型政治文明、商业文明
九、局部与地区危机将成为常态
十、人口结构与环境污染成为最大问题
十一、小结
网友对陈经说的评论
作者尝试解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30年的原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官办经济的作用。我最近刚看完《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比较之下,我感觉作者大致的思路是对的,但是给出的解释还是比较业余的。《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认为中国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走对了工业化的路径,目前正处在工业革命的第二个阶段中。
全书是作者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的集结。大部分写于10年前。整体风格就是网络写手或北京侃爷的风格:不断地下判断,但是不给出数据,也不给出信息来源。
另外,10年前的文章,有许多内容需要做一些更新了(比如期货铜最近10年来的行情),但是作者基本没做修订,这一点不够认真。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笔者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分两阶段看的,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分界线,前面是真正在搞改革开放,后面与其说是在搞改革,还不如说是在搞官办经济。P36
2:陈云的经济思想可以用"鸟笼经济"来概:中国经济要有计划地发展,需要很好地规划,但也要注意到市场是很有用的,计划有时不如市场合适。所以,在计划不太合适的领域,就让市场发挥作。P43
3:和平演变之类的其实是在搞理论,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骗人,民主自由才是"普世真理",最希望的就是跟你辩论。I邓小平来了个"rest":"釜底抽薪,中国人都不搞理论了,那么和平演变就失去了目标,成了自说自话,闹到后来美国之音成了中国人学英语的电台。P49<br /><br />4:以前开了四个特区,号称是给政策。给的是什么政策?其实最实在一条就是是让“招商引资”,而别的地区不让。这没啥道理好讲,特区就靠这个发了,比什么都有说服力。P54<br /><br />6:为什么吴敬琏在学界地位这么高?他虽然少有英文的学术文章,但他在中国政府里绝对是顶级幕僚。吴敬琏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很早就发现了南方谈话后中国的过剩危机,建议朱熔基提早进行出口布局,用国外需求解决国内的过剩问题。P64<br /><br />7:现在有一种理论,说压榨农民收取农业剩余给工业积累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这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道理,一穷二白,开始只能这样做。但这种理论的极端错误在于,忽视了其他赚钱手段的作用。靠农业积累是最慢的方式,因为搞农业实在不是来钱的好方法。P76<br /><br />8:这里要特别强调这一点,靠比较优势赚钱,用赚来的钱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又赚到更多的钱,形成这种正循环的机制,这是后进国家搞"发展经济学”至今为止唯一正确的选择。P94<br /><br />9:解药已经开出来了,方向是明确的:美国人要储蓄更多,中国人要消费更多。美国人别老借钱刷卡、印钞票了,还是想想怎么还债吧。中国人,也别拿着银子四处疯买资源、大建基础设施与工厂,往全世界卖了产品赚回钱,回头又需要更多资源。还是搞"第三产业。吧,有工作的每家都请个佣人,人给人服务,不怎么花资源。但中美两国都不是省油的灯。P161<br /><br />10:笔者对此的解释是,中国这个低成本的工业体系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以至于忽略了这个压倒性的基本面。人们也许从某些领域知道中国造工业品有些竞争力,但往往被铺天盖地的负面宣传吸引,无法从整体上认识这个大格局,P218<br /><br />11: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物价是偏高一些,但是实物商品价格也不是特别高,按购买力调整不会降太多。但是大量的GDP在人的"互动环节"中产生出来,而人力价格就真的特别高了。这是和发展中国家最显著的区别。不少“发达国家”论综合实力或者生活水平都只是一般,只是人工价格高,人均GDP数值动辄2万~3万美元。这种状态的发达国家其实不少。P278"
文字比较粗糙,但是内容很多干货,官办经济学的理论自成体系,也算一家之言,颇为中肯,颇有启发。整体评价中等偏上!
喜欢陈经说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