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 | ![]() |
|
![]() |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 | ![]() |

网友对伊莎贝拉:武士女王的评论
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何况伊莎贝拉是卡斯蒂利亚国王、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也即西班牙)的女王。伊莎贝拉(1451-1504)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基督教世界内部纷争不断,因奥斯曼帝国大举攻略而剧烈动荡的时代,也是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之前看过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因此对西班牙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但这本书的内容更丰富,更集中,信息量极大,情节紧凑,故事引人入胜,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读完,感觉太棒了,因而特向同好者推荐。
作者以伊莎贝拉为主线,从伊莎贝拉出生前的历史背景开始,概述了西班牙早期的历史,伊斯兰对西班牙的征服,西哥特人经过24代收复失地的努力,最终建立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历史。
然后重点讲述了伊莎贝拉一生的重大贡献和失误:收复格拉纳达,统一卡斯蒂利亚及西班牙;资助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建立和引领西班牙殖民美洲大陆;建立异端裁判所,实行宗教不宽容政策等。作为背景,其中也重墨描述了奥斯曼帝国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侵犯阿尔巴尼亚、黑山、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等东欧基督教诸国。介绍了西班牙与罗马教廷的关系,以及罗马教廷划分教皇子午线,对西班牙海外扩张与新大陆殖民的支持。同时也介绍了异端裁判所兴起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基督徒、犹太人以及改宗犹太人之间的矛盾。
作为政治家,伊莎贝拉是“同时代的君主中最有战略眼光、最高效的君主”,“卓越和勇敢的女性”,“同时代的君王几乎难"rest":"以望其项背”。她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对美洲大陆尤其是南美洲的影响,无人能比。<br />伊莎贝拉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生都在维护基督教及其 纯洁性,为捍卫基督教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br />伊莎贝拉还是一个多产尽责的母亲,其直系后裔遍布西班牙、比利时、英国、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瑞典和摩纳哥等王室。<br />陆大鹏的翻译一如既往的好,质量较高。希望陆大鹏翻译的《恺撒》、《征服者》、《奥古斯都》和《空王冠》等书籍能早日出版。下面是我在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没有看到原文,仅依据上下文和字面分析得出的结论),希望再版时能够修正,也希望陆大鹏在翻译其他书籍时能够更细心一点,编辑能够更认真一些。<br />59页,“从一个朝廷到另一个的朝廷消息可能要花几个月”,把“的”字放在“朝廷”后面可能更合适。<br />64/65页,名字前一会儿加“堂”,一会儿不加,感觉有点混乱,最好在此加一个注,说明名字前加“堂”的意义,以及什么时候应加“堂”等。<br />84页,“……也出现了此次会议上”,其中的“了”改为“在”比较合适。<br />89页“没有任何结果”,这句话在上下文中表达的意思不是很清楚。<br />178页,“要么是自意当修女”,其中的“意”改为“愿”较合适。<br />222页,“他不再向格拉纳达称臣纳贡”,这里的“格拉纳达”疑似“卡斯蒂利亚”之误。<br />307页,“其中一人曾在国王幕僚服务”,这句话的表述好像不太恰当。<br />308页,“……平松和‘尼尼亚’号突然露面了”,这里的“尼尼亚”疑似“平塔”之误。<br />370页,“尽管据说他向五百多人出现了至少六七次”,“向……出现”的语法有误,仿照前句改成“尽管据说他在五百多人面前出现了至少六七次”可能更好。<br />376页,“该国已经在奥特朗托遭到了土耳其人的一次攻击”,表达的意思不准确,改为“该国的奥特朗托已经遭到了土耳其人的一次攻击”可能更好。<br />376页,“这是桩当户对的绝佳婚事”,漏掉一个“门”字。<br />377页,“胡安和胡安娜分别与神圣罗马皇帝的孙子腓力和孙女玛格丽特订婚”,对应关系有误。<br />394页,“为了看望,母亲她要骑马横穿整个王国”,断句有误,逗号应放在“母亲”之后。<br />394页,“虽然自己的母亲虽然在公共生活中被遗忘那么久”,两个“虽然”有重叠之嫌,可去掉第二个“虽然”。<br />401页,“但玛格丽特看到儿子如此沐浴爱河”,这里的“玛格丽特”疑似“伊莎贝拉”之误。<br />404页,“人们还给动物披麻戴孝”,这里应把“给”改为“让”,否则其意思与上下文不合。<br />435页,“我们对此感到多少忧伤”,把“少”改为“么”可能更好。<br />438页,“土耳其人不被允许投降”,似应改为“土耳其人不同意投降”。"
不是女王的个人传记,而是以她做串场,介绍了她生活的整个时代,阿拉贡,奥斯曼,宗教裁判所,哥伦布,博吉亚家族,每一章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而女王生活其中,一幅 15世纪欧洲的全景展示
伊莎贝拉属于篡位女王,严格来讲她不是恩里克四世继承人。但可见她对绝对权利的渴望,即使作为国王的斐迪南也无权改变她的布局!驱逐犹太人,建立异端裁判所来迫害改宗犹太人,支持哥伦布航海从而发现美洲新大陆~~~ 我们之所以称道一个杰出的、载入史册的人为伟人,那是因为善、恶、爱、恨、情、仇等方面在他们眼中都没有对错,杀戮是为了铲除异己,权利才是其终极目标! 但不得不说中世纪的欧亚大陆人对宗教的狂热、景仰、膜拜达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成功与失败都归结于上帝或真主给予的恩赐或惩罚!
西班牙在纷繁复杂的内部纷争中,得以征服格拉纳达全面驱逐摩尔人于伊比利亚半岛,得以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以来领导基督教世界据奥斯曼土耳其人于意大利之外,甚至其子嗣帝王在多年以后进一步取得陆地上的维也纳保卫战和海洋上的勒班陀大捷,彻底遏制奥斯曼世界的入侵,伊莎贝拉女王居功至傲。
由于自己从小远离双亲收到清正教士的教诲,伊莎贝拉一直严格律己恪守教义。虽然丈夫花心且碌碌无为,教廷系统骄奢淫逸,她还是在自己的朝廷中大力启用有识之士,还给予子女非常好的教育。特别是,在那个以地中海为世界中心的时代,她除了有对抗奥斯曼帝国的雄心,还有发现新大陆的壮志。这种大气、格局和视野,在当时的君王中实无人能及,无论是法兰西、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等,满目均着眼于小利。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章反而是第二十一章《三个女儿》,作为一位伟大的母亲,伊莎贝拉也很难保证基于政治联姻的女儿能够得到幸福。胡安娜因夫妻关系不和几乎遭到夫君软禁,凯瑟琳改嫁小舅子后后来惨遭离婚,只有马丽亚在葡萄牙幸福滴生活。前面章节所述的女儿伊莎贝拉因长期清律在改嫁后早死,儿子胡安也在婚后不久死亡。真是令人唏嘘啊。
不得不说的是,整本书的叙事从第十四章开始,就不那么紧凑了,后面的章节更像是专题,其中涉及的时间和事件,在不同章节会反复提及。即使是第十九章再次描写战争也与前面的征服格拉纳达部分相比,显得较为粗疏了。看惯了陆大鹏翻译的地中海三部曲的读者,需要适应一下,可能这也是战争书和传记书的差异吧。
克斯汀·唐尼貌似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陆大鹏选择翻译这本《伊莎贝拉》,应该是为了完善14世纪到15世纪那一阶段的历史,这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于女王伊莎贝拉。地中海三部曲刚好能和这本书串在一起。
书的内容还是各种人名地名,有些章节写的有点拖沓,家庭教育那章直接略过
翻译的不错的,一如既往的陆大鹏风格。
克斯汀·唐尼有点女权主义的意思啊,里面的男性人物几乎没几个正面形象。
伊莎贝拉的一生是极为辉煌的,虽然她逝世后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最后只能有女儿的后代继承,但是她的几个女儿将其霸主事业扩散到英、奥等国。她在西班牙创造的航海帝国和抵抗穆斯林而建立的武力强大的帝国在未来两到三百年时间里使西班牙富裕且强大,在陆地事务和海上霸权上占据优势地位。总之,此书值得一看,虽然瑕疵有一些,但大体上叙述了武士女王的一生。
喜欢伊莎贝拉:武士女王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