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布拉格精神 | ![]() |
|
![]() |
布拉格精神 | ![]() |
网友对布拉格精神的评论
作者是一位捷克的文学家,生于二战时期,在集中营中渡过童年,在苏联统治时期成长。这是一本汇集了作者各种演讲和短篇的文集,作为一个被极权统治过的人,书中更多的是对极权制度的分析与控诉。而这种反叛精神在作者看来就是布拉格精神。
所谓极权,就是将民众规范在一种制度之下,失去作为公民的资格。“人民”无非就是在一张虚幻的大饼之下,让人们只有服从,失去灵魂自由,甚至躯体自由。当权利向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其权利的让渡过程必然会滋生腐败。为了维护这种统治,必须不停的勾画这张大饼,不停的幻想未来的美好,要用更多的文艺作品来歌颂(只允许歌颂)这个时代,这个政权。这其中会有苏联的“郭沫若”,但在布拉格会有更多的反抗文人,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歌颂着这些米兰昆德拉们,而在作者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布拉格精神。(我很想知道,我们文革时期,有没有这种作品?)
莫名的想到了“和谐社会”,罔顾公平与正义,只追求画儿上的美好的国家,覆盖权利下的罪恶,一个楞呼啦把法律变成婊子的神奇口号,会把这个民族带向何方?
以前的版本一直断货,看到广西师范版就果断买下了,书封质感不错。
翻了一下,看来克里玛不仅是顶尖小说家啊。对“自由”和“权力”的理解很到位。
只是第七页,“像关上一只笼子的门”,是否应为“像一只关上门的笼子”?
本书是作者不同阶段的文集,有很多精彩的片段。比如以下段落:
“随着时日的推移,我慢慢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形式的狂热只是暴力和恐怖的一种心理前提,一种预兆,并且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好的可以将狂热的企图付诸实践并为之辩护的理论。在我们的时代,唯一的拯救世界的希望是宽容。另一方面,大批无助的、绝望的人,那些不是被赶进铁丝枪支包围的集中营,便是直接送进毒气室活在广场上被烧死的人,警告我们这种容忍有其自身的限制。这是无可争辩的,希特勒和他的同僚们并不隐讳他们要不惜代价实现其狂热的决心。如果他们遇到的人们不是如此不可宽恕地冷漠、含含糊糊和软弱,他们或许要收敛一些。容忍再不意味着可以容忍那些不能容忍的事情,不意味着可以容忍那些准备限制任何人的自由甚至生命权利的人,尽管有人辩护说这是出于最崇高的目标。”
给四星的评价,因为两点原因,第一,本书内容参差不齐,作者有些问题认识程度一般,比如“有权者和无权者”一章,作者对奴隶制的认知有误。还有“幸福的处方”一章,明显是随便写的文字,没什么价值。
第二点,翻译水平粗糙,不少段落读着别扭,需要读几遍才能领会确切意思。上面引用的段落就存在这个问题。
不过,瑕不掩瑜,鉴于作者谈论的很多内容和中国息息相关,本书很值得细细品读。
比较好的一本书,之前看了微信推荐,对伊凡克里玛有了浅显的了解。
全文是分成几篇故事来写,其中有一篇同名的文章,之前看介绍提到了卡夫卡等人的“布拉格精神”,大概翻了一下感触不是很深。
装帧都很不错,书也不大,感觉性价比上还行吧。
其他等我看完再说。
作者在集中营度过童年,所以,这种经历和认识是非常少见的,其中的一些话非常深刻,有空会看第二遍第三遍
喜欢布拉格精神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