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塔利班(两种封面 随机发货) | ![]() |
|
![]() |
塔利班(两种封面 随机发货) | ![]() |

网友对塔利班(两种封面 随机发货)的评论
这本书回顾了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也分析了其极端思想来源,巴基斯坦和周边国家的支持,是了解塔利班运动、宗教恐怖主义,乃至伊斯兰国运动的最有价值的著作。
翻译流畅,语言易读,但也还是有瑕疵,尤其是穆斯林宗教和世俗职位的翻译,有几处不该有的错误,译者显然没有认真查找,因为这并非很偏僻的术语。例如,把Amir翻译为“领袖”,通用的是“埃米尔”,即政教合一的最高领导人;把Maulana翻译为“毛拉纳”就更不应该,通用的是“大毛拉”。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把教职和名字不分,把毛拉、大毛拉和名字直接用小圆点连在一起,很容易让不了解的人误以为毛拉也是名字的一部分。
世界动荡的根源不在于民族和宗教的区分,不在于阶级的区分,而在于人的本性是自私和贪婪的,不管哪个民族哪种宗教哪个阶级都有其贪婪和凶残的一面,只是暴露的程度多少而已。人类的互相残杀是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这也许是人类的生存法则,不然地球上的人类就太多了,也符合达尔文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法则。
我们在责怪别人的同时,也许我们就在制造类似的灾难。塔利班离我们很遥远,但塔利班的所作所为离我们很近,在过去的不久的历史里,当我们声嘶力竭地高呼“全世界wuchanzhe联合起来”要用暴力手段“解放全人类”时,我们是否也扮演过相类似的角色??形式不同,但本质有多少区别呢?
这本书也许是一把钥匙,了解阿富汗的钥匙,也许是了解人性的钥匙!《追风筝的人》只不过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悲剧,是我们能比较直观地了解阿富汗的一些故事。而本书是讲述了一个国家的悲剧,也许是人类共同的悲剧!
极端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枪口随时指着我们的脑袋,何处是平安的净土?
2015年1月18日读后,与读者交流:
1、这本书作为历史则太近,作为时政则又太远。如果十年前能阅读到这本书,是有益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塔利班,了解中亚南亚的政治局势,了解大国之间为了塔利班为了阿富汗的利益角逐。可现在阅读总觉得没有多少味道了,像夏天隔夜的菜,倒掉可惜,但又怕吃了坏身体。前十一章我市仔细阅"rest":"读的,后面的就选择性阅读了,很多的内容感觉到没必要去细读,大多数内容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且毕竟不是专门搞研究的,粗读一下也差不多了。<br />2、作者还是化了很大精力的,对我们全面了解塔利班的兴衰,了解中亚南亚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还是很有帮助的。只是前面所说原因作为时政已经过时。<br />3、译者和编辑还不太仔细,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比如:引言P27,“阿富汗有着2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错误的说法,应是24.5万平方英里,折合为约65.23万平方公里;P30,“1794年,支尔格大会”,从前后文判断似乎应为1734年。第一部分P15,“12月12日,200多名塔利班分子”,从前后文判断似乎应为10月12日。第二部分P97,“因此被称为坎大哈舒拉”,应是坎布尔舒拉之误。关于马苏德被刺杀的时间,前后表述不一,有的地方说是2001年9月,有些地方又说是1999年(P43)。当然瑕不掩瑜。差错总体上还是少的。<br />4、翻译的质量还可以,阅读起来还是比较流畅的。纸张比较粗糙。<br />5、“帕默斯顿说得好,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小国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只有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一个好的政府。否则,不管再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为了私利。<br />6、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不能太天真幼稚,不能太守旧和顽固,不要自以为是他们的“救世主”实际上被玩得团团转,不要太迷信什么“缓冲区”,什么“唇亡齿寒”,现代战争没有缓冲区,再说隔壁那十几万平方公里能缓冲多少?因此不能姑息家族统治完全不把百姓死活放在心里的这种恶政权,最起码不能再纵容恶政权。这点上我们已经在改变了,可喜可贺!"
塔利班是何方神圣,如何能在短短几年攫取阿富汗,奥马尔和拉登是怎样的人,巴基斯坦、沙特与塔利班在有着怎样的关系,宗教派别和种族清洗和如何割裂社会,使得阿富汗时至今日仍然前途暗淡,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虽然,作者拉希德开始就显露出“伊斯兰洗地派“风范(…”塔利班是如此的极端,完全曲解了伊斯兰崇尚和平、提倡宽容的教义,,, “),但是书中对阿富汗各派的描述还是比较客观的,资料详实,这应该是得益于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真正接触到塔利班高层记者之一;
除了时政分析,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事;例如,奥马尔1996年在坎大哈举行毛拉大会,模仿第二任哈里发把“先知斗篷”不停的披上又脱下,,,楼下的毛拉们兴奋不已,高喊“信徒的领袖”的名号,为奥马尔鼓掌欢呼。,,,当然,后来这位“信徒的领袖”在美军轰炸坎大哈时独自骑着摩托车~~~~跑得无影无踪~~
在写本拉登时,根据圣战老兵回忆,这个沙特人知识并不渊博,表达能力也很一般,对伊斯兰世界的当务之急也没什么见解,全靠周围一大帮人辅佐~~~
总之,这是本好书,观点也比较客观(作者作为穆斯林,偶尔洗地是免不了的),通过它能比较清楚地了解阿富汗社会和局势。另外,个人认为塔利班才是真正的伊斯兰啊,颤抖吧,卡费尔,,,
作者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诠释整个多民族多宗教的阿富汗。维有一点小瑕疵,就是在书的封底页下角有缺失,看上去是人为撕掉的。
因为读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后,想更加了解阿富汗和穆斯林世界的形势和格局,而本书恰如其分的出现了。相比以往读过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方面的专业书籍,本书并不是一本侧重于理论分析,抽象思维并提出社会学、政治学概念的专业性论文或者教材,而是一本贴近现实和实际的记实类文章和报道的整理稿。通过这位游走于中东地带勇敢的记者,让我们这些置身之外的读者更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并了解中东的风云变幻和潮起潮落。书中的国家关系,大国战略,大型跨国企业,军事行动和人道主义等方方面面以一种更为实际的形式出现时,再给予我们更多理性思考的同事也更多的带来了一种感性上的震撼。
至于翻译,由于对这方面的涉及较少,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上也说不上好坏,总体读来,译文还是比较通顺流畅的。
在21世纪的现在,中东世界目前面临的更多的是20世纪的遗留问题。读完本书的同时,也激起了自己一个生在和平地区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对未来世界和平一种期盼和愿景。
喜欢塔利班(两种封面 随机发货)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