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有鹿来:京都的日常 | ![]() |
|
![]() |
有鹿来:京都的日常 | ![]() |
网友对有鹿来:京都的日常的评论
去年开始读起的苏枕书,先是朋友介绍,后来刚巧读了谷崎润一郎的几本小说,便想研究研究。网上逛时看到一篇长评写得极为深入细致,末了瞄一眼作者:苏枕书。顿时心下一惊,那位善写京都风物的姑娘,学术积淀可是了得!
然而默默记下了她,也只是在网络上读得零零散散。直到逛亚马逊偶然看到她去年11月出的《有鹿来》。待书到手,窥得全貌,之前微博上看的片段像拼图般寻回各自的落脚处,京都大学,银阁寺,春琴堂,有邻馆,进进堂,大文字山……她对植物的花期落果了若指掌,书店点心屋如数家珍,典故轶事信手拈来,明察京都的“内”与“外”。 如不是真心喜爱,写不出这般深味来吧。而且未显半点炫耀,若非擅长绝不妄评,不知为不知。单凭这点,她的散文就要比那些挟物自抒、临高说教的“人生导师”们高明。
她对自然的感悟力令人折服,也不惮展示她的细腻、敏感。她淡然将自己细碎的感知揉进京都的落月、草木、建筑、人情,我的心也坦然起来,人的感受本就是丰富细致,只是未现与已现、有时与时时而已。
更吸引我的,还有她的自我纠葛。苏枕书与我为同龄人,正是方向将定未定,每走一步茫然四顾的时候。翻开第一页引言:“自己没有什么长进,这个是最清楚不过的,长时期与自己周旋,呈现平静的假象。痛苦的源头,也许是认识到自己的贫乏与无趣。”一下便深感共鸣。待到结尾她更是如实承认:“不错,我总是小心地"rest":"躲在中间地带成长,逃避责任,惧怕竞争,却又始终为自己的浅薄无知而羞愧、焦虑”。看到一位优秀的同龄人不避不傲地分享着她的生活悲喜,总是让人高兴的。"
老读者了,有点失望,这本写的不好,形散了,不少单篇都写得很流水,之前的燕巢与花事虽然文字有点匠气,但还是看得出灵气的,这么这本写的这么流水帐?明明京都是个非常好的题材。同时也在看李黎的《威尼斯画记》和黄永玉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同样是写异国的散文,对比下水平更是差太多,当然用大家比是有点不公平,但也可以看得出,文章写的好,书本知识是其一,最关键还是人生阅历,阅历不够,文字就缺乏嚼劲。
我一直等本书的电子版,实在熬不住,冒着挤破书架的风险,买了纸质的。买来纸质版也不算很后悔,装帧很精美,难得如今的出版社愿意以装帧、插图配合内容,下这么大的功夫。这本书与以往的苏枕书不同,自序迷茫,内里内容也很私人。作为京都旅行参考内容隐晦不便,但作为远居京都的心境,这本里的苦味与迷茫远过她之前的作品,细碎了一点,需要有耐心来看,我是喜欢的,比想象的要坦白要有突破。对于现在的枕书,也该有一本这样的作品,于以往的诗情画意中,多几分坦白与烦恼。
想借此多了解一些京都,结果看到的是通篇胡乱扯来扯去,既没有形也没有神。本该退货,实在是因为看过的书不好意思退。
舍不得看完的散文。实在喜欢。买了一本送给朋友。
日式设计,超喜欢,名字也好听。开始几篇很无味,越到后来写风俗人情生活琐事越喜欢。提个建议,希望作者多放些插图,很多细节描述很希望能有图片辅助理解。2016最喜欢的一本书,作者的另一本京都古书店风景就一般了,写了太多专业的东西,不了解文史的人看着很乏味
近年素人写旅行札记不在少数,看过几本,质量参差,大多流水账,或是伤春悲秋的调调,和大家不能比。这本《有鹿来》却是很能让人读下去的,虽然作者年纪不大,但颇有些文字功底与典故,语言也很是优美。读罢此书,今夏刚好到京都和关东一游,更是有感触。
看作者描写京都的生活,那些寺庙,古书店,游客罕至的小路,文字优美。真想自己去京都走一圈。
写京都的书中难得言之有物,而又充满温情,别具情致的一部。很享受阅读的过程。
喜欢苏枕书的散文,也喜欢京都,因此第一时间买回此书。在年末年初的嘈杂里读完,心慢慢沉静下来。枕书的文字越加好看了,文笔更加通灵、老道。关于京都不止是记载风物,还描述了更多深层的文化景观。准备再慢慢读一遍。谢谢枕书。
喜欢有鹿来:京都的日常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