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 | ![]() |
|
![]() |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 | ![]() |
网友对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的评论
说是国内第一本师生交流的日志书稿、国内现代版的论语,一点不为过。对于青春的我们,迷惘是难免的,有一盏指明灯是可贵的。这本书应该是给处于大学青春里面最好的心灵指引吧,对于刚毕业的我,角色刚转变,但是对于亲情、爱情、学习、事业的摸索,领悟,想必日后仍能从这本书中汲取所需精华。
毕业后偶尔会想着回大学所在的城市——肇庆看一看。对,回肇庆——肇庆学院!以前不知道何时起,把“去肇庆”说成了“回肇庆”;又不知道何时起,多了一句口头禅,那就是“我上大学那时候……”,大抵如那句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些情愫真的不知何时所起, 大概都是源于归属感。
离家求学,而后,毕业,工作,很清楚一个让自己有归属感的地方,总有一些难以名状的味道,这是一种追求。你想留在那呆了四年的城市,但你的梦想不允许,这座安逸的城市也不允许。于是你离开,去找适应下一个归属感,又或者回到那让自己安逸或者厌倦的故乡。
你不得不感谢,你不得不庆幸,你有过这样快乐、青春而又百味掺杂的四年,不得不庆幸,有这么一座城市可以容纳你的是与非,可以遇见可以引导自己的老师,可以真诚的与自己交流的老师,这是对人生发展有着不可缺的因素。
如果非得说大学毕业是进入一个人青春后期,那么大学那四年应该是青春的辉煌时期,这四年,成熟、学识、修养、观念、交际等在逐步萌芽,成长,它为人生踏进社会储蓄养分"rest":",它是你继续奋斗的资本积累。或许你虚度了你的四年,你后悔、你开始谩骂,但你不得不承认,这四年、这环境让你原有的观念、思想逐步凝固成熟,你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你稚嫩的18岁有着截然的不同,又或者,与你如果四年前流窜在社会截然不同,所以你会后知后觉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威力。无论如何,你应该庆幸有一位用心的老师与自己或者自己这类的群体心灵交流,人生路况的交流。<br /> 这是现代论语,连书的封面设计都是跟学生讨论的,这已经显浅阐释师生交流,嗯。希望推荐给我的师弟师妹,希望可以填补青春的迷惘吧。感谢!感谢黎老师的纯粹佳作!"
国内第一本大学师生交流的日志书稿,历时三年而就,主要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答问交流,问题直接或间接来自大学生,回答来自他们的老师。除此之外,本书书名、前勒口照片、广告语、封面等也是老师经过学生的投票或建议之后决定的。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师生交流之书,可谓新时代的大学“论语”。本书更是一本有思想、有关怀的解惑之书,适合大学生、年轻人以及所有迷茫、追问、思考和怀念青春的人们阅读。
编辑推荐说得没错!向四佬(黎保荣)学习!
如今我已二十岁,虽然年轻,但已不再青春。回首过去,我发现青春早已模糊,浅浅地记得一些伤痛,一些挫败,一些无奈,但却找不到快乐。拜读黎老师的心血之作——《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我仿佛重回青春时代,又看到当年经历的同样画面,与书里的种种主人公感同身受。
关于爱情,其实早熟的我们在小学时就会萌发春心。哪个女生不被阳光帅气的男生吸引?哪个女生不向往浪漫的爱情?可惜我们太年轻,看不清玫瑰里的毒,险些走不回头。师生恋、婚外情,落寞的失恋,疼痛的暗恋,还有爱情和面包的选择,也许我们无法做出正确选择。我却从老师作品里得到启发,所有的爱,所有的疯狂背后,我们都要为自己负责,不要为了一时痛苦,痛失一生的幸福。
《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好像书前有亲和的师长,细细聆听你的心声,牵着你的手,告诉你前面的路如何走。这是一个老师的责任,带着他的学生一起思考人生一起探索青春的奥秘。这是学生的故事,也是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老师,可以做些什么!
在读大二的我们,没有了大一的懵懂,却也还是有着许多对未知的迷茫无措。
我们也都像是一个个行者,背负着各自的梦想在青春的路上奔波,会迷路会沮丧。
读完黎老师的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我觉得这本书是一颗解药。在“叩问爱情”中,解开我们在爱情中所中的毒;在“探问成长”中,安抚了我们在成长中所受的伤;在“追问教育”中,清醒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多么庆幸,庆幸在书中找到了一种叫做豁然开朗的感觉。多么感激,感激在迷茫之时能看到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如此,在奔波的路上遇到迷茫困惑,却也有了冲破迷雾的力量,一路勇往直前。
黎老师曾说这是一本“玩”出来的书,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平凡的事。一个平凡的人,有着一颗包容和爱的心;一件平凡的事,将思考的结果形成文字。黎保荣老师这个平凡而并不平庸的人,坚持做着平凡的事,带来这本《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这不只是他个人的魅力,更是我们的幸运。
最后再一次为老师的著作点个赞,棒棒哒!祝老师新书大卖!
还记得第一次看黎老师的文章是《爱情是一种病,婚姻是一种命》,因为当时这篇文章被许多同学转载点赞,于是我进去了黎老师的空间,接着又看了《你对男人没要求,就等于对你的未来不负责任》、《你应该如何面对前任》等几篇文章。看完后,我感觉黎老师非常接地气,因为他是我见过最关注学生,写的文章也最贴近学生现实的老师,不然也就没有现在这本师生交流的问答日志了。自从加了老师的qq后,我就非常关注他的空间动态,从他所发的说说和发表的日志中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他的热心,爱思考,而这一种思考又是比较成熟和全面的,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老师发的一条说说或几条说说所记录的点滴,不久就变成了一篇更深入更全面的日志。因为用心记录,用心思考,所以可以由拔牙想到失恋,写出《失恋如拔牙》的精妙;所以可以由挫折想到刀子,想到莲花、写出三者与事业、婚姻联系的绝伦;所以对许多问题有了精彩的解答,所以对很多现象有了独到的看法······我一直觉得自己成长的路上没有什么人可以指引自己,感觉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摸索,所以能成为黎老师的学生我很觉得很荣幸,能够遇到《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这本书也让我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位良师益友,感觉成长的路不再孤单!
喜欢青春,就是用来追问的:一位大学老师的答问日志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