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云图 | ![]() |
|
![]() |
云图 | ![]() |

网友对云图的评论
合上将近五百页的小说,星美的身影固执地浮现于心,像故事中那只三维投影记录仪,一次次播放她临终前讲述的一生。她的脸庞闪烁着萤火的微光,那上面有疲倦,坦然,还有浅淡的忧伤。
时间是未来,地点可以推测为首尔,人物只有两名,提问者和做出回答的星美-451。后者是经过突变升级的克隆人,由于一个年深日久的计划,她远离了单调的餐厅服务员生涯,被投放到由人类构成的广袤世界。星美是她的型号,451是她的识别号码,她无名无姓,拥有的只是不由自己选择的生命,以及同样无由的智慧。
当克隆人有了超过初始设定的认知能力,她会成为什么?身为一名天生奴仆,一名异己,她又会怎样看待这个由“公司”统治的世界?
大卫·米切尔写的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因为,“星美-451的记录仪”仅仅是其中的第五根枝条。在这部六个故事交织而成的庞杂交响曲中,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偏爱的主人公,对我而言,除了星美,另有一个徘徊不去的身影。那是一战与二战罅隙间的比利时,名叫罗伯特·弗罗比舍的年轻音乐家身负债务,逃窜到西德海姆投靠素来仰慕的大师。和星美故事的采访体不同,罗伯特的故事由他写给同性情人的一束信札构成。他几乎是絮叨的,才华与绝望,欺骗与诚恳,唐璜般没心没肺,却又在某些时刻痴傻如堂吉诃德,所有这些矛盾浸透字里行间,写尽一个年轻天才的不得志和煞费苦心。在给大师担任笔"rest":"记员的同时,罗伯特和大师的妻子打得火热,同时自以为赢得了大师的独生女的爱慕,当他一头栽进年轻人的纯真恋情,却发现人生充满陷阱与误会。灵感被剽窃,情感被践踏,罗伯特再次踏上逃亡路,他写给旧恋人的信越来越绝望,纵然曾经无赖,身为乐者的心却是纯稚如水晶,容易被艰难时世撞得粉碎。<br /><br />这些绵长的信中提到过一部写于南太平洋的日记手稿,写日记的人名叫亚当·尤因。罗伯特把偶然在大师家发现的手稿上半部私自拿去卖钱,几乎没留心亚当与自己有什么关联——还是按顺序说吧,亚当的故事其实是《云图》的第一章,正如罗伯特的信中所述,手稿在某个地方戛然而止,读者不免云里雾里。第二章是罗伯特的信,当读者好歹辨认出前一章的亚当日记,信札同样毫无征兆地没了下文。警惕的读者想必会在这时念及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不过请放心,大卫·米切尔的写作初衷确实来自那本书,但他一直认为“没有结尾很难受”,所以《云图》绝不是断简残篇的大集合,而是层层相贯的俄罗斯套盒。<br /><br />那么这六个故事究竟有何关联?亚当·尤因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他先是被困在一处南太平洋的小岛,然后搭船前往旧金山;活在音乐世界里的罗伯特比他晚了差不多八十年,他的周围没有亚当目睹的悲惨奴隶,却一样充斥着弱肉强食的法则;第三个故事是典型的侦探小说,小报记者路易莎·雷为查明核电站的真相而身陷险境,时间上跨了一步,进入七十年代;第四章最接近“现在”,出版人蒂莫西·卡文迪什被困在强横养老院,四个加起来超过三百岁的老人策划逃亡,颇有黑色喜剧的风格;第五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后未来的星美;第六个故事更加匪夷所思,人类几近全毁,夏威夷的一个小岛上,遗民们的生活不免让人想起亚当·尤因对毛利土著的记述,人类的未来俨然成了进化早期的微妙变奏。每个故事都吞下前一个的尾巴,我们看到故事的主人公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读到前一则,和我们一样,他们总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能读完。驱使人往下翻页的不仅是对结局的渴求,也因为大卫太会讲故事,他换了一重重声调和音色,如同灵魂附体,把你带入纵横无尽的时间和空间。<br /><br />是的,灵魂。这正是《云图》的支点所在。不止一次的暗示告诉你,六名主人公尽管有着截然不同的性别、身份、头脑、个性,但他们其实是一个。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他或者她在某种意义上重复着自己的人生,他是追寻者,她是反抗者,他迷惑不解,她力求真相,而他们周遭的现实其实也是同一的。时代的进步或科技的发展都不过是障眼法,永远有强权者挡在眼前,伸出巨手,把主人公的生活在瞬间倾覆。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可能极其具体和普通,如谋害亚当的医生,也可能无名无形,是星美所在世界的主宰“公司”。从完整的第六个故事开始,读者跟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逐一觅得失落的后半截,于是每个悬念都有了乍看完整的解答。我们得以知道了星美的死,亚当的活,罗伯特的自杀,但那不是结局的意义所在。他或者她,一次次化身为人,一次次走向微细的成功或失败,如云图变幻不休,而最后留下的则是他和她有过的信念。如亚当在想象中和岳父所作的辩论——<br /><br />“要和人性的九头蛇斗争的人必须以经受巨大的痛苦为代价……你要明白,你生命的价值不过像是无边无垠的海洋里的一滴水!”<br /><br />亚当在日记中以反问回答:但是如果没有众多的水滴,哪里会有海洋呢?"
中文啰嗦又费解,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买了英文原版。一经对比,生动地领教了灾难性的翻译是如何毁掉一部佳作的。
先不说译者令人担忧的中文功底导致的通篇语法错误(例:52页,“没有受到...打手们攻击的危险”,“受到危险”属于动宾搭配错误),以及毫无效率的表达方式(例:位置在上个引文稍后,“佩特‘担心’的原因只是我的债权人正在烦扰他,看看是不是家族里有人丢给他任何银行支票”,啰嗦得令人咬牙切齿,既然处理不好原文聪明的双关语,就干脆利落地翻成“老爸‘担忧’的是债主缠着他要支票”不可以吗?读者跟你有仇吗?)。除以上之外,对俗语不熟悉导致的误译也随处可见。
如,45页,“抖掉肩上的那点中产阶级的碎渣吧”,原文是shrug off the ... chip on your shoulder,chip on one's shoulder是一肚子埋怨/委屈的通俗表达,不能直译。
还有一个看到目前为止最哭笑不得的:Pater和Mater是俚语里爸爸妈妈的意思,我不知道译者用的是什么词典,显然ta的词典没有收录这两个词,于是在诸位的书里,第二个故事年轻音乐家的父母亲化身成了佩特和梅特(见第二个例)。这就好比把Jesus翻成杰萨斯一样的粗制滥造!
还有其它令人无奈的翻译,比如64页大小姐一怒之下竟然一脚踢上脸了,作者本"rest":"意是大小姐的责骂太狠毒,几乎给他被抽一巴掌的错觉。还有后面,译者翻译的是“伊娃终于大笑着勒住马”,原文是reigned her laughter,表达的是勒(马一样勒)住了她的笑声。<br /><br />点到为止,现在市面上的文学翻译质量可见一斑。。。"
先从小说本身说起,我是看到了第三个故事才感觉能顺畅的读下去,前面的故事真是硬着头皮读的。不过都看完了感觉写得还行。几个故事之间都有些关联,作者想法太深沉了。
小说一共讲了6个故事,其中5个故事都是中间断开,后面隔了几个故事又接着讲的。让我崩溃的是刚开始看时不知道是这个结构,第二个故事开始讲时,第一个故事连最后一句话都没说完,下面就是半页白纸。没错,就是半句话。搞得我以为是书有质量问题,让卓越换了一本。第二本还是这样,我就认了,我想可能这一版都这样了。当我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这句话的下半句在四百多页后才明白,我错怪卓越了。大家记得,看到第39页最后那半句话时,不要奇怪,不是卓越的错。接着往后看吧。
不得不佩服作者本人的深厚笔力和奇瑰的想象,六个故事各个风格迥异,以至于都很难给这本书划分类别吧……说是SF只是因为本人最喜欢最后那两个末日乌托邦的SF故事而已,真要说,第一个是18世纪航海淘金游记,第二个是书信体少年维特之烦恼,第三个是九十年代都市冒险,第四个是迈克尔克莱顿惊悚探秘,第五个是1984,第六个便是末日危途了……
只是在時光網得知齷齪司機兄妹收購了這本書的電影版權后,才決定買來看看,結果是:《黑客》之父(母?)品位不俗,小說用“震撼靈魂”來形容絕不為過。同上一位評論者,略顯拖沓的開篇可能會叫你打幾個呵欠,但假如耐心地讀下去,像一杯回味無窮的佳釀,會不知不覺地看到天亮也無法釋卷。6個故事,雲圖六重奏,越往後越精彩,越往後越震撼人心,當你看到“穿越時空的靈魂就像天空中的云……”之語時,會不會也像我一樣闔書冥想,久久不能釋懷呢?上一次看到這樣的文筆,還是《黑暗的左手》和《2001太空奧德賽》了……
喜欢云图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