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玩:我们稀缺的精神资源(2015年第22期)
小孩子身上这种玩的冲动与天性,到底从何而起?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又是自何时失去的呢?我坐在水台边上看着我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三联生活周刊·玩:我们稀缺的精神资源(2015年第22期) |
 |
|
 |
三联生活周刊·玩:我们稀缺的精神资源(2015年第22期) |
 |

小孩子身上这种玩的冲动与天性,到底从何而起?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又是自何时失去的呢?我坐在水台边上看着我19个月大的儿子,想着他将来长大,是否也会像今天的我一样,玩心消耗殆尽,直到看到某个孩子玩到如此忘乎所以的笑脸,才意识自己失落了多么珍贵的东西。
有人问弗洛伊德,怎样才可以过快乐而且有成效的一生,弗洛伊德说:Lieben und Arbeiten(爱与工作)。
心理学家大卫·艾肯(David Elkind)在后面加了一个词,Spielen,也就是“玩”。在他的理论中,“爱”、“工作”(努力)与“玩耍”构成了人生的金三角:一个人成年之后的悲剧,就是将三者分离开,或者三缺一。爱、工作却无玩耍容易身心疲惫,抑郁不欢;爱、玩耍却不工作,则不长进,游戏人生;工作、玩耍而无爱,则生命缺失意义。
网友对三联生活周刊·玩:我们稀缺的精神资源(2015年第22期)的评论
看了本期主题,真的很庆幸自己的成长轨迹很正常。童年可以有大把时间接触自然,爬墙上树下河挖土,回想起来很幸福!
回忆儿时,总是那么美好。
玩的好玩的妙玩的呱呱叫
喜欢三联生活周刊·玩:我们稀缺的精神资源(2015年第22期)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