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2017-03-03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出一个问题:“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不是一言两语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去商家看看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去商家看看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出一个问题:“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解决的。本书的陈述,从新石器文化开始,结束于帝制皇朝退出历史。这漫长的时距,不下于一万年,乃是概括我们这一个复杂文化共同体演变的过程……在这几千年来,世界首次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审察自己的归属和认同,也审察族群归属和认同的原则,应是非常严肃的课题,庶几我们不被狭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挟持,迷失了自己往前走的方向。
——许倬云
许倬云教授以系统论的方法,围绕着“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新石器时代谈起,一直到清朝结束前夜,讲述“华夏/中国”这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是如何不断演变的。
本书的结构体例、行文风格,均属于“大历史”的范畴,没有铺陈细节,也没有繁琐的论证,而是选择每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点,以及相互间的互动,来勾勒出各个时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击节的真知灼见,也不时流露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切关怀。

海报:

网友对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评论

周末一口气读完许倬云先生的《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被思想撞击甚多。
许先生客居美国,八十多岁写作此书,显然不是为终身教授履历再添一行小字,而显然是为故土之情的抒怀、对同胞未来的关切。作为一名史家、作者,带着浓重的情感色彩,也许不太符合规矩,不过古今中外,又有几位史家真正做到置身度外?
何况,许先生也将自己视为中国人这个共同体的历史成员的后代。虽已饱读读书,贯通东西,在精神上惯于与人类无数思想家、学者为伍,但血缘、基因的联系最终还是难以抛开。
不过,我们作为读者,现在需要解决问题,解决我们这个民族、国家、共同体面临的巨大、艰难的未来走向问题。
当然,历史的营养无处不在。 比如历史上的“外储”问题。1500年后,“欧洲人从新大陆取得巨量白银,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流入中国”,比现在的4万亿美元可多多了。但是,“中国在这一经济全球化的阶段,虽然获得了大量的白银,却没有积极地参加海外贸易活动,坐失成为海权一分子的机会”,“一般平民百姓并不直接获利”(P226)。“这些财富也只是支撑了富人奢侈的日常生活。北方和内地的一般老百姓,反而要承受通货膨胀、购买力不足之苦”(P202)。

近几年重新认识“中国”,已经成了热点,从葛兆光先生的《宅兹中国》,到许宏老师的《何以中国》,再到许倬云先生这本《说中国》,都非常值得一读。相对而言,许先生这本书更偏重抽取大历史的脉络,用非常简略的文字,勾画出“中国”这个共同体的形成和演变的轮廓,清晰,准确。

1、许倬云将一万年的中国发展史分成了两大类型:“天下帝国”和“征服王朝”。
2、“华夏/中国”源远流长,但不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后世建构的(或想象的)文明,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由中心向周围扩散,经过不断叠加与凝固而形成的一个共同体。这个过程,从夏商周到秦汉时代,则以“天下”格局不断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终于奠定“中国共同体”,形成了“华夏/中国”的核心地域和文明思想,并且实现了“人种大融合”。在“华夏/中国”的形成过程中,融入的种族和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华夏/中国”就是一个大熔炉,把不同族群与不同文化融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从来就没有一个自古至今、不变的“汉族”和“中国文明”。
3、之所以称之为“天下”格局,就是说在汉唐这一个庞大的彊域之中,有本部和核心,再加上周围广大的边缘地区。唐代的天下其实也没有边界。整个唐代,在北方、西方都没有长城,也没有边塞,那是一个开放的领土。任何族群愿意归属,其领袖都可以取得中国的官称,被列入大唐天下之内。“天下”格局意味着有极大的包容性,也有极大的弹性。
4、从蒙元到满清,六、七百年,是许倬云的“征服王朝”时代。读许倬云对这一段历史的描述,我们能感到许倬云先生站在当世,对这数百年历史造成后来中国衰败的痛心疾首,对近代中国命运的深刻感受。他抨击蒙元和满清,说它们完全仪仗暴力压制,改变了传统中国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状态"rest":",中国丧失了“天下帝国”的格局——既不再有汉唐时代的包容和闳放,也失去了儒家思想与知识阶层对皇权的严正批判精神,使中国失去主动、积极的气魄。但是,无论如何,近世中国正是在这六七百年间“扩张”“收敛”再“扩张”的变化中形成的。<br /> 5、许倬云特别赞赏唐朝,称之为“大成”:它拥有广袤的彊域,而且这种天下帝国造成了在华胡人的汉化,这就是唐代中国的天下秩序。这一点就是许倬云期许、赞叹的。与近代中国相比,许倬云十分痛心。但是,世界发展至今,至少在亚欧大陆,已没有可以去“包容”的未开发的新边彊和人民。现在世界的管理方式必须按民族国家来界定国界。但是,我却从中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天下帝国”模式,可以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实现——全地球。但是,不是以“中国”为主、核心,也不是以西方为中心,也不是以任何一种文明为中心,而是相互吸引、相互融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成一个大同社会。<br /> 6、看完本书,心情有点沉重。因为许倬云虽然梳理了“华夏/中国”的发展脉络,但对于未来却没有信心。因此,这本书并没有对未来给予光明的期许。我感到,许倬云这一本书只是一个起步,后续一定还会有研究者推出更加合理的论著,可以回答许先生的许多疑问。<br /> 7、我深刻的感受到,许倬云对中国大陆这几十年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识上是保留的。在此,深感遗憾。但是用许倬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这四个变量来衡量,当代的世界,正在加速融合之中,领头是经济,融合程度之深大家不会没有认识。社会和文化的融合也在进行,西方过中国年、中国过圣诞节就是一例。但在政治层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大阵营却还在对垒。但是,我觉得,随着经济的深度一体化,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会推引政治矛盾越来越少,相互承认会越来越多。从中国这个方面来说,民主必然会推进的,即使与美欧的民主不太一样,但也会让美欧接受。而中国的历史经验也会更多、更深的对其它国家产生影响。<br /> 8、说世界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一直就走在融合成一体的道路上,从末停止!"

作者对汉唐宋的评价较高,而对元明清,特别是清朝的评价较低,因为专制集权愚民,看了有一些思考,卓越的评价基本还是比较靠谱的,不像当当全是刷的五星和评论。评价全是文不对题的内容,支持卓越

一个拥有崇高信念和良知的老人的作品
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关于“中国”的书
谢谢许倬云先生!

从外观上说,纸质很好,看起来很舒服,不累眼睛,整本书也轻,放在包里提着也不觉得重。从内容上说,书的内容很不错,还没看完,但是一直很喜欢许倬云的书

许先生以他一贯的大历史视角勾画了“中国\华夏”共同体的演变过程。对若干王朝的见解尤为独到;好评

难得好书!难得好书!一口气读完的。最大收获是,对古代中国这个“天下帝国”,有了新的视野。

边读《史记》,边看此书,很能开阔汉以前的历史视野。

从上学到踏上社会这么多年,一直以来看到的关于中国历史的大量书籍基本都是以秦汉唐宋元明清的脉络写的,周边地区及少数民族论及的少之有少,直到读这本书以前,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我还是一头雾水。感谢这本书,简单清晰的讲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什么是中国,什么是汉族,为什么美国日本汉人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

喜欢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