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昨夜星辰昨夜风:八十自述 | ![]() |
|
![]() |
昨夜星辰昨夜风:八十自述 | ![]() |
编辑推荐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价值。“人与岁月”丛书于是应运而生。这本名为《昨夜星辰昨夜风(八十自述)》的回忆录,不仅仅是朱锡侯与范小梵夫妻几十年人生的纪念,而且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生经历的一个例证,是具有文学、思想和政治意义的,对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年代的命运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书由朱锡侯口述,朱新地整理。内容推荐
朱锡侯(1914—2000),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在东北吉林。1937年毕业于北平中法大学,因学业优秀而被选送赴法留学,为中法庚子赔款的最后一批公派留学生。1945年“二战”结束,欧亚交通刚刚恢复,获得了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博士学位后,怀着一腔报效祖国的热血,回到中国。尔后,受聘担任了云南大学医学院和文法学院的生理学及心理学、美学教授,为新中国心理学会的五位创始人之一。1955年,因与贾植芳的关系,莫名其妙地牵入了“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两次被迫自杀;1957年,又被划为“右派分子”,历尽磨难,九死一生。1981年,在其六十六岁之际,作为“人才”调入杭州大学心理系,任生理心理学教授。
这部《昨夜星辰昨夜风(八十自述)》,忆叙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百年的风雨历程与沧桑巨变。不仅是一个知识分子个人及其家庭命运的记录,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和一段历史的侧影,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昨夜星辰昨夜风(八十自述)》由朱锡侯儿子朱新地整理。
作者简介
朱锡侯(1914—2000),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在东北吉林。1937年毕业于北平中法大学,因学业优秀而被选送赴法留学,为中法庚子赔款的最后一批公派留学生。1945年“二战”结束,欧亚交通刚刚恢复,获得了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博士学位后,怀着一腔报效祖国的热血,回到中国。尔后,受聘担任了云南大学医学院和文法学院的生理学及心理学、美学教授,为新中国心理学会的五位创始人之一。1955年,因与贾植芳的关系,莫名其妙地牵入了“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两次被迫自杀;1957年,又被划为“右派分子”,历尽磨难,九死一生。1981年,在其六十六岁之际,作为“人才”调入杭州大学心理系,任生理心理学教授。目录
序:老友朱锡侯 贾植芳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1.吾乡吾家 2.童年 3.“淡火” 4.我迷上了摄影 5.吉祥牲二 难忘毓文三 从吉林到北平四 求学法兰西 1.Et. 苏里欧(Etieme Souriau) 2.亨利·加尔多(Henri Cardot) 3.阿尔娃尼塔基(A. Arvanitaki) 4.亨利·皮埃隆(Henri Pieron)五 归来 [附]朱锡侯诗词四首六 我在1955年七 从1957到1961 [附]朱锡侯诗二首八 粉笔生涯 1.艰辛并快乐着 2.命蹇事多乖 3.苦涩中的欣慰 4.转折 5.六十六岁从头再来 6.甘当一块铺路石 [附]朱锡侯诗五首[附录一] 风雨人生范小梵口述朱新地整理 [附]朱锡侯诗一首[附录二] “五人诗社”及《剪影集》的由来——忆覃子豪 《都德散文选》译后记[附录三] 回忆我们的留法岁月 里昂1941—1943——怀念朱锡侯 仁者朱伯伯 怀念朱教授 故地重游 半棵树——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生 生命留痕 父亲的小廊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1992年2月1日讲述】再过三天就是春节了,云南方面要我写一篇文章来介绍自己,因此,不得不做一番回顾。此外退休后,常有些学生到我家来,有时和他们谈起过去的一些往事,这些年轻人听了以后,都鼓励我把这些东西留下来。所以我想,利用自己的余年做这么一件事情,还是挺有意义的。如果要出一个题目,可以叫做“八十自述”,或者更雅一点,就叫“八十书怀”吧,也许有点酸溜溜的味道。
头一个感慨,就是时间的飞逝,真是“弹指一挥间”。诸多往事还历历在目,怎么一下子,就从一个小孩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想到这些,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不禁想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这首诗过去反复读过多遍,但到了今天,才有这样深的感触。
前不见古人!我多么想见见那些古人,像杜甫、杜牧、李商隐、李清照等等,我没法见到他们,没法和他们谈谈心,没法知道他们坎坷的人生道路。后不见来者!我更无法知道我的后来人,我的孩子的孩子们,若干代以后的事情。当然这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每当想起那些旧事时,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甜苦辣,特别是辛酸和苦涩,大概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特有的经历和感受吧。
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最合适的大概是“悚然”二字了。杜甫有一首诗:“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诗中的那种怆然惊觉岁月流逝,以及那种说不出的复杂而凄苦的心情,也正是我此时内心的写照。在内心世界上,古人和今人竞有很多可沟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