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环球科学》2013年10月号 | ![]() |
|
![]() |
《环球科学》2013年10月号 | ![]() |
发售日期: 2013年10月17日
《环球科学》2013年第10期,年度“FOOD”专题,将带你溯源对美味的挚爱,探索食物如何令我们愉悦,它是如何塑造人类与社会形态,未来的绿色食品将在何方?究竟是我们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我们?
从最初的果腹之物,到激起一种生活的热情,食物造就了人类,也掀起了一场全球性危机。
[年度专题 THE ANNUAL REPORTS]
食物改变了我们
撰文 迈克尔·莫耶(Michael Moyer)
饕餮盛宴 感谢美食让我们如此挚爱
为何美味难以抗拒
撰文 保罗·J·肯尼(Paul J. Kenny)
为什么面对富含脂肪和糖分的美味食品,我们总是经不起诱惑?其实,这与自控力无关,而是因为高脂、高糖食物会使大脑的奖赏系统更加活跃,让大脑忽略停止进食的指令——这种机制,与吸毒成瘾的机制非常相似。
食品加工:餐桌上的进化史
撰文 伊芙琳·基姆(Evelyn Kim)
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到学会用火烤肉,再到如今用干细胞培养人造肉,我们的食物经过了数次里程碑式的变化,也让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会带你走过这段数百万年的食物进化史。
把入侵物种做成佳肴
撰文 黎文萃(Bun Lai)
野猪肉卷、天鹅寿司、味噌螃蟹、虎杖柠檬水……本来,入侵生物是对生态系统的巨大威胁,但是,本文作者创意独具,把它们做成了美味佳肴,让地球上最伟大的捕食者——人类,吃掉它们。
食物与人 食物如何改变我们
关于卡路里,我们都错了
撰文 罗伯·邓恩(Rob Dunn)
我们能从食物中摄取多少卡路里?不同的食物种类、烹饪方式、消化过程,使得能量计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食品标签上的能量值只能是个粗略的参考值,准确答案可能永远不会有。
肥胖元凶:糖分Vs 脂肪
撰文 加里·陶布斯(Gary Taubes)
热量摄入过多,一直是肥胖成因的主流答案,但在总热量相等的情况下,摄入糖分较多的小鼠,会比摄入脂肪较多的小鼠更容易变胖。也许,肥胖的秘密与热量无关。
烹饪造就了人类
撰文 凯特·王(Kate Wong)
熟食能比生食提供更多的能量,显著减少咀嚼时间,这些优势可能推动了人类的进化——大脑容量增加,消化道减小。
主动监测食品安全
本刊记者 刘洋
未来农业 未来的食物来自何方
让野蜂回归 拯救种植业
撰文 希拉里·罗斯纳(Hillary Rosner)
家养蜜蜂神秘消失,农作物没有了传粉昆虫。为了拯救种植业,科学家尝试求助另一种授粉者——本地野生蜂。他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改造农田,创造野蜂的栖息地,让数量已经大量减少的野蜂,重新回到农田。
农业的微生物革命
撰文 理查德·康尼夫(Richard Conniff)
一场新的农业革命正在掀起,革命的主角是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调控土壤细菌和真菌,将有希望替代农药和化肥,保证粮食安全。
转基因的出路:加强安全检测
撰文 戴维·H·弗里曼(David H. Freeman)
转基因作物的支持者认为,这项技术是应对气候变暖和人口增加,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唯一途径;批评者则认为,这是在玩火自焚。争论一直在持续,但当我们仔细分析来自双方的证据,权衡风险与收益,走出困境的路径其实格外明确。
[前沿 ADVANCES]
嗅觉基因影响小鼠精子
卫星监控地陷坑
抗生素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拯救非洲秃鹫
宇宙不均衡?
黑客破解iPhone
水下雕塑保护海洋生态
数学模型预测风暴
温度究竟是什么
动物提升植物贮碳量
援助世界 共建未来
大投入带来大成就
[聚焦中国 ADVANCES IN CHINA]
半浮栅晶体管将引发芯片革命
H7N9如何感染人类
挖掘肠道微生物的耐药基因
[专栏 COLUMN]
技术档案 TECHNOFILES
作死的电子产品升级
撰文 戴维·波格(David Pogue)
反重力思考 ANTI GRAVITY
蠢贼大搜罗
撰文 史蒂夫·米尔斯基(Steve Mirsky)
怀疑论者 SKEPTIC
聪明反被聪明误
撰文 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
科学评论 COMMENT
复活猛犸是好事
撰文 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
健康科学 THE SCIENCE OF HEALTH
铅:安全剂量并不安全
撰文 陈英菲(Ingfei Chen)
图表科学 GRAPHIC SCIENCE
餐桌上的世界地图
撰文 马克·菲谢蒂(Mark Fischetti)
经典回眸 50,100&150 YEARS AGO
喜欢《环球科学》2013年10月号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