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辩证逻辑通论 [平装]

2014-03-05 
编辑推荐《辩证逻辑通论》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媒体推荐“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辩证逻辑通论 [平装] 去商家看看
辩证逻辑通论 [平装] 去商家看看

辩证逻辑通论 [平装]

编辑推荐

《辩证逻辑通论》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

媒体推荐

“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思维对运动的描述,总是粗糙化、僵化。”
  ——《哲学笔记》列宁
“大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中国历代哲学文选》惠施
“只有辩证法才是唯一的这样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假设而上升到第一原理,并且就在这里得到证实。”
  ——《占希腊罗马哲学》柏拉图
“羊合牛非马,牛合羊非鸡。”
  ——《通变论》公孙龙

目录

第一章 辩证逻辑的原理
一、概念的灵活性
二、对立概念的同一性
三、三个概念的演变简史
四、概念的确定性
五、概念的定义
六、概念的二重性
七、说明世界的思维形式
八、改造世界的思维形式

第二章 辩证逻辑的应用
一、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
二、一天不等于24小时
三、什么是真、善、美
四、参谋长与教官的差别
五、不能只按客观规律办事
六、人的行为没有规律
七、认识论与价值观
八、哲学的圆圈
九、思维的误区

第三章 辩证逻辑的鼻祖
一、重新评价公孙龙
二、《指物论》的真谛
三、《名实论》的真谛
四、《通变论》的真谛
五、《坚白论》的真谛
六、《白马论》的真谛
七、《迹府》的真谛
八、对公孙龙其他论题含义的猜想
九、对名家其他论题含义的猜想
十、对名辩思潮的再认识
附录:《公孙龙子》原文

序言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光明日报》上,对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之间的关系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由于没有公认的辩证逻辑的理论体系,讨论无果而终,不了了之。
我们认为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应是名与实、知与行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辩证逻辑的理论体系。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形式逻辑是说明世界的逻辑,它总结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三种思维形式是说明世界的思维形式。辩证逻辑是改造世界的逻辑,改造世界的思想内容要用改造世界的思维形式来表达,设想、命令和理念是改造世界的思维形式。思维形式不是三种,而是六种,它们是概念、判断、推理、设想、命令和理念。对思维形式的新发现新认识,会得到全世界所有学者的公认。在改造世界过程中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也要按价值观念办事。我们对价值、价值规律、价值观念和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价值观是当代哲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我们的分析对研究社会主义价值观能有所贡献。
列宁研读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哲学著作,并写了详细的笔记,笔记中有很多深刻、独到、有价值的见解,闪耀着卓越理论家的思想光辉。他本想写一本关于辩证逻辑的著作,因领导“十月革命”而终止。本书的基本思想来自列宁的《哲学笔记》,笔者冒昧想完成他的未竟之业。
理解了辩证逻辑的基本原理,就会认识到《公孙龙子》中的五篇论文是辩证逻辑这座理论大厦的五块基石,公孙龙是辩证逻辑的鼻祖。

文摘

客难日:“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为指乎?”意思是说,天下人的心中没有表象,就不能辨认物了,但是天下有很多人的表象中没有的物,这样的物还有表象吗?“物莫非指”这句话中暗含着物与指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人接触到的物才有其表象,人没接触到的物不会有表象。人没接触到的物到底有没有表象呢?这是客人针对“物莫非指”这个论断提出的诘难。
客人进一步诘难道:“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意思是说,表象这种东西摸不着,看不见,发现不了,事物这种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把客观上存在的东西用客观上不存在的东西来表示,不行。这段话是针对“而指非指”说的。既然表象和客观事物是性质相反的东西,当然不应合在一起了。
主人答辩说:“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意思是说,天下人心中没有形成表象的能力,客观事物就不能形成表象。客观事物不能形成表象,也就是原来的样子了。客观事物原来的样子能被人们感受到,那么客观事物不就是我们感受的那个样子吗?这段话实质上是说我们感受的客观事物的样子就是指,就是表象。表象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受。这段话用反证法证明“物莫非指”。先说如果天下没表象,物不能形成表象;物不能形成表象,人们就无法认识客观事物。既然人们能认识客观事物,那就说明人们的心中能形成客观事物的表象,并且客观事物就表现为它的表象。
主人进一步分析说:“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意思是说,天下人心中没有形成表象的能力,那么客观事物就不能用表象来反映,人们就不能认识客观事物。实际上人们能认识客观事物,这就说明人心中不是没有表象。在这段论证中,人们能认识客观事物是被省略了的大前提。

喜欢辩证逻辑通论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