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平装] | ![]() |
|
![]()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平装] | ![]() |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原文/1
第一篇 立命之学/19
第二篇 改过之法/89
第三篇 积善之方/141
第四篇 谦德之效/213
附录:《了凡四训》序文讲记/223
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民国初年,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对这部书的重视。不仅如此,而且还不断提倡,教我们研究、实行、讲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诸佛的法印。佛法是讲原则,是讲道理的。所以,佛经有五种人说,除佛之外,其余弟子、天、仙、化人所说的,只要和佛说的宗旨一样,不违背佛的原则,佛都承认它是佛经。
我们看看这本书的内容,都是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佛经。佛是讲理的,并不是只有佛自己说的,才称为佛经。这就是佛教值得人尊敬,值得人赞叹的地方。因此凡是符合佛陀教育的原理、原则,我们都应该看成经典。尤其是这本书,经过祖师的证明,一再提倡,它是我们学佛的根基。不但是学佛的基础,也是一般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耽染”就是贪爱、贪恋。贪恋是清净心受了染污。“尘情”是五欲六尘。五欲是情,尘是指六尘。尘也是代表染污的意思。我们坐的桌椅如果一天不擦,上面就有灰尘。天天去擦拭是为除去染污。我们的清净心也被欲尘染污了。财、色、名、食、睡,是“五欲”。起贪、嗔、痴、慢、疑,这就是染污。所以佛把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就是这些染污我们的清净心,这就是病根。如果我们要恢复自性清净心,这些尘情要放下。世间人最难的就是放不下。能放下一分,心就清净一分;放下两分,心就清净两分。菩萨所以有五十一个阶级,实在就是尘情放下多寡不同,而分为五十一个等级。五十一分尘情都放下了,丝毫尘情都不染了,就叫“成佛”。若还有一分未放下,就是等觉菩萨。这个尘情就是业障。
.净宗讲“带业往生”。所谓“带业往生”就是放下一些,没放得干净,还带一部分去。过去有人主张净土法门不是带业往生,是消业往生,震撼了全世界的念佛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与经义完全不相应。虽然在净土诸经里面找不到“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可是意思非常的具足。读《无量寿经》得知,如果不带业,业都消了才往生,既然业都消了,何必要往生?等觉菩萨还带一品生相无明,就是尘情还没有断干净,还带一分业,所以菩萨叫“觉有情”。有情是什么?还有尘情。完全没有,就成佛了。严格来讲,心地纯净只有一个人——佛,除佛之外,绝对没有心地纯净的。所以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菩萨有尘情,但是没有前头那两个字:“耽染”。所以他叫“觉有情”,他是觉悟的有情。我们凡夫就是“耽染”很重。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
喜欢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