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职场管理的治心之道,传统驭术教你如何带兵) [平装] | ![]() |
|
![]() |
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职场管理的治心之道,传统驭术教你如何带兵) [平装] | ![]() |
蔡锷辑录的这本《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是我国近代军事史上一部著名的语录体兵书,是中国十大兵书之一。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清末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思想和治军方法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被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官广西兵备道,入民国历任云南都督、护国军总司令、四川督军。著有《蔡松坡军中遗墨》、《蔡松坡先生》遗集8卷首1卷、《蔡松坡先生》遗集21卷。
导读
蔡锷序
梁启超序
蒋中正《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序
将材
用人
尚志
诚实
勇毅
严明
公明
仁爱
勤劳
和辑
兵机
战守
治心
附录 曾国藩治兵语录辑补
一、《曾胡治兵语录》是近代著名的语录体军事著作,蔡锷辑,共十二章,一万四千余字。集中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和治兵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此书1917年由上海振武书局刊行。1924年蒋介石将此书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增辑《治心》一章,共十三章,以《增补曾胡治兵语录》之名出版。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曾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1945年八路军山东军区重印出版。1995年,巴蜀书社复将增补本整理出版,陈志学译注,书后附有《曾国藩论军事谋略》万余言。此后又有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等诸多版本。我们这次整理译注,以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所藏蒋中正增补本为底本,参校陈志学译注本,择善而从,文字更为可靠,注释更为详赡,力求奉献给读者一部相对完善的读本。
三、本书将曾、胡的治兵语录,以阿拉伯数字做了排序,纲举目张,便于读者观览。
四、本书使用简体规范字,现代标点,对蒋氏增补本中明显的错字,径自用圆括符()标出,并加以改正,改正字加方括符[]。蒋本中的衍字以()标明,据它本增补之字则用[]标明,一般不出校语。
五、本书各章均分设三个部分:(一)题解,对该章主旨作简要解释;(二)原文及注释,录《曾胡治兵语录》原文并相加注释;(三)译文,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白话今译。
六、蒋介石的《增补曾胡治兵语录》序,因其语言易懂,不再加以注译。
七、本书还将散见于曾国藩书信、日记、杂著中,而《曾胡治兵语录》未收的相关语录搜求寻绎,共得近二百条,附录于书后,所录材料一律注明原始出处,供读者参考,一般不再作注释和翻译。我们参考了谢树坤、王澧华、陈志学等先生的著作,以及《曾国藩家书(上下)》(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年版)、《曾国藩日记(上中下)》(南方出版社2000年版)等书,特此说明。
八、本书注释和翻译采用章内分段注译的形式,即将每章分成若干部分,对每一部分分别进行注译,自成起讫,以便读者阅读。
九、对书中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均以脚注形式进行简要介绍。
十、本书还将部分条目的出处考出,并以脚注形式注明。
作为译注者,限于才识学力,难免会有不少错误,敬请读者方家不吝赐教。
留白2007年9月于同济大学
白话今译
1.带兵打仗的人,第一要有治理民众的才能;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功近利;第四要不辞劳苦。治兵之才能,无外乎公正、严明、勤勉。如果办事不公正、执法不严明,士兵就不会心悦诚服。如果不勤勉敬业,军营里的大小事务,便会堆积如山,因荒废怠惰而难以治理。所以治兵的第一要务正在于此。(带兵之人)只有不怕死,他临阵杀敌时,才能身先士卒,而士兵才会拼死效力。这是第二个重要条件。为了名利而带兵的人,如保举不力、升迁稍慢,就会有怨言;甚至与同级官员攀比薪水的高低,与士卒斤斤计较,毫厘不让。所以,不急功近利就是第三个条件。带兵之人,身体瘦弱者,过于劳累就会生病;精力不济者,长期辛苦精神就容易涣散,无法处理繁重的军务。这是最差的一种状况,所以身强体壮能吃苦,也是十分重要的。以上四种条件,看似有些求全责备,但如欠缺一条,就万万不能让他带兵。所以,我以为带兵之人,必须是智勇双全、富有文韬武略之士。近几个月来,我日思夜想,焚香祈祷,希望上天能助我求到这样的贤才,没有一刻忘怀。有忠义血性之人,四个条件往往都能具备;若无忠义血性,即使看上去四者兼备,终究不是可以倚仗的带兵人选。
2.带兵之道,做事勤勉、待人忠恕、为官廉正、军纪严明这四条,缺一不可。
(以上曾国藩语)
白话今译
3.如何寻求良将呢?应看四个方面:首先要有良心,其次要有血性,再次是要有勇气,第四是要有智术谋略。
4.天下的军队,强与不强,关键在将帅。上等的将帅,其治兵之道在于严明果断,以浩然正气处理各种军机大事,待人接物一片赤诚丹心。(不过上等将帅难求,)退而求其次,还有一种优秀的将帅,他们刚正不阿,绝不虚伪;朴实无华,诚信无欺;爱好勇武,而又能深明大义。重要的是不能被那些妄自尊大、好大喜功之辈所蒙蔽,使他们以巧言令色赚取信任。这些人待人毫无诚意,遇事不以大局为重,考虑的多是个人的成败得失,顾忌重重,趋利避害,患得患失,最终必然会败坏公事,延误军机。
5.将才从来难得,尤其上等的将帅,很难仓促之间轻易求得。但只要能得到纯朴勇敢的人,与他讲明国家民族之大义,使其不被虚骄之气、夸大之词所中伤,那么,无论军情缓急,这些人都是可以依赖的。
6.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得勇敢之将容易,求廉洁正直之将就难了。因为勇敢无畏、身先士卒,是将帅的本分。而只有廉洁正直,才不会克扣士兵的粮饷,赏罚才会章法严明。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官兵团结一心,经久不衰,百战不殆。
7.将帅之才,应当以正气为主干,以斗志为统帅。如果只让特别注重驯顺、谨小慎微的人做将帅,久而久之,一定会松懈怠惰:如果专门寻求勇猛暴戾之人做将帅,久而久之,必然会心骄气傲。士兵终究是应当交给智勇双全的豪杰之士来带的。胆气不盛的人带兵,遇到事情心里先就害怕了,目光逃逸,心头动摇;这种人平时什么事都言听计从,唯唯诺诺,一旦大敌当前、危难突至,立刻六神无主。其识别事物的能力如此迟钝,自然也就缺少胆力气魄,这是最让人担心的事。
(以上胡林翼语)
白话今译 8.自古以来,名将能够得到士卒的真心拥戴,其主要原因往往在于金钱财产之外。后世的一些将领武官,专靠钱多粮优等小恩小惠来笼络士卒之心,这样做根基本来就不够牢固,所以结果往往是,你钱多赏重,人人争先恐后,投靠效忠于你;一旦无利可图,大家也就树倒猢狲散,各奔东西。
9.军队中需要有好的统领和营官。而统领、营官,对待士兵必须要有真心实意,古道热肠,这是最重要的。其次,还要盘算路程的远近,计算粮草的多寡,推测敌我的强弱。这两点如果没有把握,即使有许多好办法,好调度,成败也很难预料,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10.王璞山的志向很大,很早就不乐意为我效力。而且他太过自以为是,其能力似乎只适合去剿灭土匪,而不适合率军抗击敌人的大军。
11.挑选将才,必须寻求那些智深略远之人,而且需要号令严明,能吃苦耐劳,这三条都具备,才是将才的上上之选。
(以上曾国藩语)
白话今译
12.忠武公李续宾,统帅万余人的大军,号令严肃,秋毫无犯。所以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没有不争着想要倚重他的。李续宾临阵之前,态度安闲肃穆,从容不迫,给人一种厚重强固的安全感。一旦遇到棘手难办、其他人都退避三舍的事情,他没有不毅然决然承担下来,引以为己任的。他在哪里驻军,哪里的百姓就会欢欣鼓舞,安居乐业;他的军营,营房众多,却毫无喧哗之声,亦无惊扰之色。并非是李将军的法令严峻,足以震慑三军,约束部下,而是他英明果断,足以洞悉军情,辨明真伪。他带兵治军,一概本着至诚之心;论勇气武艺,他更是三军之冠,曾多次解救将士于危难之中。李将军待人处事,平和正直,从不自以为是,居功自傲。
13.乌兰泰将军,对待士兵非常厚道,下雨天也不张开伞盖遮雨,他说因为士兵都没有伞盖啊。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没有一点多余的钱财,每得到军饷,全部用来犒赏士兵。
14.用兵之道,不外乎“奇正”二字,而将材不外乎“智勇”二字。两军对垒时,只有正面进攻,而不能出奇兵、布疑阵,一旦遭遇险情,没有不失败的。反之,如果一味依靠智术,只有奇兵疑阵,而无正面进攻,一旦形势陡变,即刻会陷入困境。就将帅而言,如果智多勇少,其实力就很难说;如果勇多智少,必定难成大事。总之,治兵之道,最主要的在于得到智勇双全的良将。用人得当,军队无往而不利:用人不当,军队最终会走向衰亡。如果五百人的队伍,没有一个谋略高明的人,也没有一个英勇明达的人,一定不成其为军队;一千人以上的队伍,如果没有六七位英达谋略之士,同样不成其为军队。
15.统兵将帅除了要从容镇定、勇敢无畏外,还必须具有足以通晓兵法的大智大勇,以及能够使众人心悦诚服的器度识见,这才可以胜任。总之必须智谋勇武兼而有之。有智无勇之人带兵,只能口说而不能力行。有勇无智之人带兵,无论兵强兵弱,结果都是一败涂地。不懂用兵的方略,不知怎样排兵布阵,不能审时度势,即便统率千万人的大军,最终也必然会失败。
16.贪功邀赏之人,绝不是大将之才。
17.身为小将的人,必须立功争胜;而做大将的人,则要力戒因贪图小功,而贻误大局。 (以上胡林翼语)
P3-10
喜欢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职场管理的治心之道,传统驭术教你如何带兵)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