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管理学系列?国际企业管理(第2版) [平装] | ![]() |
|
![]() |
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管理学系列?国际企业管理(第2版) [平装] | ![]() |
《国际企业管理(第2版)》: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管理学系列。
马述忠,男,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廖红,女,硕士,中国计量学院管理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企业管理。
第一章 导论
引导案例:海尔国际化的四个阶段
第一节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第三节 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与发展
第五节 国际企业管理及其学科性质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青岛啤酒,内向国际化
第二章 与国际企业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
引导案例:近二十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印度软件业崛起探因
第三章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引导案例:中华商城的跨国经营
第一节 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及其特征
第二节 国际政治环境
第三节 国际经济环境
第四节 国际法律环境
第五节 国际文化环境
第六节 国际技术环境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政府做靠山,前路仍艰险
第四章 国际企业的战略管理
引导案例:通用汽车的“全球经营”战略
第一节 国际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第二节 国际企业的战略模式选择与经营业务定位
第三节 国际企业战略分析工具
第四节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联想集团战略大盘点
第五章 国际企业的营销管理
引导案例:TCL的国际营销
第一节 国际企业营销管理概述
第二节 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与进入
第三节 国际产品策略
第四节 国际定价策略
第五节 国际分销策略
第六节 国际促销策略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高端攻略,一骑绝尘
第六章 国际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引导案例:林肯电气公司国际扩张的惨痛教训
第一节 文化与管理
第二节 人际环境与文化环境
第三节 国际企业文化管理概述
第四节 文化差异与跨国经营管理
第五节 国际企业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不同文化中的冲突
第七章 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引导案例:快车道上的全球管理者
第一节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国际企业的人员配备
第三节 国际企业人员的培训与开发
第四节 国际企业人员的绩效考核与薪酬
第五节 外派人员的归国管理
第六节 国际劳资关系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第八章 国际企业的组织管理
引导案例:战略与组织结构的跨国教训
第一节 国际企业组织管理概述
第二节 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三节 国际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组织设计
第四节 国际企业的组织控制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把社交圈转移到网上
第九章 国际企业的生产管理
引导案例:诺基亚投资星网工业园
第一节 国际生产系统
第二节 国际企业生产系统的营运与控制
第三节 国际采购
第四节 国际技术转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来自新兴市场的灵感
主要参考文献
本教材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国际企业管理》一书的第二版。承蒙读者垂青,自2007年1月第一版问世以来,截止到2009年3月,已累计印刷4次、印数17000册,被国内众多高校选用,各方面反应较好。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服务教学需要,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广大读者的支持下,编者对原书内容做了修订。这次修订仍保持了第一版的原有特色和基本框架,除了对资料进行更新外,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删减了一些老内容,更换了部分引例,每章均添加了若干专栏,并重新制作了电子课件。此外,作为第二版教材的配套教学用书,《国际企业管理案例》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3月先行正式出版,所有案例均按照《国际企业管理》一书的体例进行归类、编排,为方便教学使用,都配有精美、标准的幻灯片。
本教材的修订工作基本延续了第一版的分工,具体执笔情况如下:马述忠修订了第一章至第六章,廖红修订了第七章至第九章。在本书修订过程中,编者得到了许多同事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贾米娜、石会敏两位编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她们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改进意见,在此,编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插图:
(四)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地理导向进行划分
(1)内向型。通过进口、作为许可证交易的受约人、购买技术专利、在国内与外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成为国外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成立国外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或被国外企业并购)等方式,发展国际化经营。
(2)外向型。通过出口、出让技术专利、向外国公司发放许可证、在国外与外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建立或收购外国企业、兼并国外企业、进行国际战略联盟等方式,发展国际化经营。
通常,“走向世界”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它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并不是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而是在它们的“后院”,就在它们生长发展的本地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数百亿美元的外资涌入中国,在中国直接生产产品销售,这既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给技术和管理相对落后、受旧体制约束又较大的许多原来的国有骨干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这类企业来说,走向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如何在本地市场迎接世界竞争的问题。因此,“走向世界”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或者说,分为走向世界的“外向道路”和“内向道路”(如表1.1所示)。上海汽车厂和德国大众公司合营,在上海生产桑塔纳轿车;北京的首都钢铁公司投资3.12亿美元去秘鲁开采铁矿,就分别是“内向型”和“外向型”走向世界的例子。
喜欢21世纪经济与管理规划教材?管理学系列?国际企业管理(第2版)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