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平装] | ![]() |
|
![]() |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平装] | ![]() |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的作者致力於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融寒温於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癥。自创方剂28首,对各科疑难杂癥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
本书融汇李可老中医独特的经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医药指导书。
自序
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竞,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所聿28年时光,未敢虚度。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辨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竞获成功。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要充满自信心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本书初稿曾蒙邓铁涛老前辈审阅,抱病约见,并亲笔题词,嘉勉后学,不胜感激!有生之年,当铭记邓老鼓励教诲,为中医事业克尽微力。
感谢原山西省卫生厅蒋天佑副厅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郭博信总编辑,在落实中央抢救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中,多次屈尊下访,给我以多方面的关怀、鼓励与鞭策。感愧之余,反思一生医事的成败得失,凑成了这本医学杂录,自知先天不足,根底浅薄,一得之见,难免偏颇。除了一点为救人命甘担风险的赤子之心外,别无所求。复兴中医,任重道远,愿与青年一代共勉,尚望前辈及同仁不吝斧正。
李可
2002年元月
李可(1933~)主治医师,《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山西灵石人。著有《40年治验回忆录》。
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
肺心病急性感染
风心病合并冠心病
肺结核合并肺心病(戴阳危证)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医案二则
中风七则
一、中风闭症(脑溢血)
二、中风脱症
三、中风偏瘫(脑血栓形成)
四、卒中前兆
五、面瘫误治坏病
六、顽麻怪症
七、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结核性胸膜炎重症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
真热假寒、大实有赢状
三消重症
虚寒型糖尿病
糖尿病火不生土
重症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胆囊炎——兼探无苔舌主病之机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同病异治——兼探仲景运用毒剧中药乌头附子的经验
小儿重危急症医案
一、高热惊风危症
二、无热惊风成痿
三、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症
四、小儿暴发型脑炎
五、疹毒内陷
六、小儿痄腮,过用苦寒冰结
七、小儿暴喘
八、小儿半声咳嗽
九、婴儿黄疸
十、婴儿幽门梗阻
十一、丁奚疳重症
十二、小儿遗尿二则
十三、小儿湿疹二则
十四、小儿舞蹈病
……
妇科重危急症、疑难病医案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
危重痢疾六则
泌尿系统疾患七则
肝病五则
发热待诊
直中少阴
阴盛格阳
目疾八则
耳病四则
鼻病五则
口舌齿咽喉病十四则
肺结核临症得失录
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
肿瘤临证初探
温氏奔豚汤治验录
培元固本散治者诸虚百损
恢复促景用药特色,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能够成为一名中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欣慰的奇遇。
我16岁初中学业未竞,毅然从军,西北全境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23岁蒙冤,50岁后平反昭雪。所聿28年时光,未敢虚度。逆境中学习中医,并终生矢志不悔,可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46年来的中医生涯中,闯过重重难关,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用为中医师,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
我一生大部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为解救病人疾苦,我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力求使农民少花钱而治大病。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情极可悯。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则力难胜任,只好现买现卖,急用先学,白天诊病,夜晚挑灯翻拣资料,读书明理,辨识病机,寻求有效治法,以解患者燃眉之急。故一生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自迈入医门,常为破解一则医学难题,弄得焦头烂额,废寝忘食。至今虽年近古稀,仍不敢稍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患者群,以及身处逆境奋发苦斗,锻炼、造就了我攻克多种疑难病的能力。
更由于农村患者,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一发病就成九死一生之局,因不及救治而死者,屡见不鲜,人间惨事.莫过于此。为救危亡于顷刻,我被逼上急症攻关之路,殚心竭虑探索仲圣先师六经八纲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针灸、救急要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在自学中医的第6年,终于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竞获成功。擅治急症,是中医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要充满自信心与豪情,走中医自身发展的道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本书初稿曾蒙邓铁涛老前辈审阅,抱病约见,并亲笔题词,嘉勉后学,不胜感激!有生之年,当铭记邓老鼓励教诲,为中医事业克尽微力。
感谢原山西省卫生厅蒋天佑副厅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郭博信总编辑,在落实中央抢救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中,多次屈尊下访,给我以多方面的关怀、鼓励与鞭策。感愧之余,反思一生医事的成败得失,凑成了这本医学杂录,自知先天不足,根底浅薄,一得之见,难免偏颇。除了一点为救人命甘担风险的赤子之心外,别无所求。复兴中医,任重道远,愿与青年一代共勉,尚望前辈及同仁不吝斧正。
李可
2002年元月
书摘
瓜蒌30克,薤白15克,白酒100毫升,桂枝10克,赤芍15克,桃、杏仁泥各12克,丹参30克,檀、降香各10克,砂仁5克,肉桂、红参(另炖)、灵脂各10克,生苡仁45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炙草12克,生半夏15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
9月27日三诊:药进3剂,小便大增,日夜在2000毫升以上,胸际滞闷、刺痛大减。下肢肿退,紫绀已很轻微,精神食纳大增,脉弦缓70次/分。方已中的,守服10剂。
lO月10日,诸症悉除,唯在阴雨天略感不适。乃肾中元阳不足,嘱服金匮肾气丸1月,益火生土而杜生痰之源。1983年遇患者之母,知患者早已上班工作,曾去北京阜外医院透视及心电图检查,心、膈、肺已无异常发现。
按: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相当于祖国医学之“悬饮症”。治法率多使用峻攻逐水之十枣汤,但要辨证准确无误,不可滥用。何种症情使用十枣汤为好?《金匮》云:“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伤寒论》十枣汤证云:“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浆浆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由此可见,十枣汤仅仅适用于表解而里未和的形证俱实者。若有表证,便当“先表后里”。若以西医的观点用中药,则x光下见有胸水便投十枣,而置表证于不顾,则必使邪陷入里,缠绵难愈,甚或变生不测。故余治愈之胸水证(包括心包积液、肝腹水、肾性水肿)不下万例,竟无一例可用十枣汤者。治水饮停聚为患,不论表里内外各部,皆从调燮三焦气化人手。视其表里、虚实、寒热之不同,皆当先表后里,或以小青龙汤解表化饮,或以人参败毒散益气解表,先开肺闭,以通水道。中阳不运者,益气健脾化湿。下焦阳虚者,以桂附蒸动之。调整体以治局部,勿因局部而害整体,则不专治水而水病自愈。胸腔积液,病机为胸阳不足,浊阴窃踞阳位,阻塞气机。以《金匮》瓜蒌三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振胸阳,宽胸膈而化饮邪,丹参饮行气活血,气行则水行,更合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排饮(原方主治排脓而理肺痈,借用作排水,竟有殊效)取效甚速,一般48小时即可解危。夹表者,加麻黄开肺气,下焦阳微者,加桂附温化之。若无实热的据,勿轻用苦寒解毒之剂,以免三焦气化冰结,则病反缠绵。
真热假寒 大实有赢状
名医某,1964年12月26日,即冬至节后2日,忽患奇疾。始病似外感小恙,3日后忽然昏迷。气息微弱,面色灰滞,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头汗淋漓,神识似清似蒙,六脉似有似无。某医断为“伤寒,少阴亡阳,已属弥留,姑拟参附汤,聊尽人事”,李院长邀余会诊,以定取舍。见证果如所云。然则室内秽气扑鼻,颇觉蹊跷。且证情突变,寸口脉乱难凭,摸其下三部之趺阳、太溪、太冲,则沉实有力,一息六至有余。欲观其舌,则病者昏昧,牙关牵紧,乃强刺患者颊车穴,以匙把撬口,未及察舌,口中臭气熏人欲呕,舌面满布黄厚燥苔,中根已黑。询其小便,则如浓茶,亦有臊臭,大便5日未解。扪按小腹板硬,至此,真相毕露。素知患者解放前吸食鸦片20余年,至今仍以樟脑酊维持精力,其脏腑积毒可知。且病在冬至之后,阴虚液亏之体,适值一阳来复,邪从热化、燥化,已由太阳转属阳明腑实。其肢厥乃热深厥深之变;神识昏蒙乃浊气上干神明;头汗粘手,亦屑腑实熏蒸。种种见证悉为热闭阳明之腑,而非亡阳厥脱,且真寒证绝无口臭熏人之象。询知前医因牙关紧闭并未察舌。广阳虚脱,多见手撒尿遗,口开门闭,而“牙关紧”却是实、热、闭证所独有。至此,已可断定前医误诊。遂疏大承气合增液汤急下存阴。腑实一通,上闭即开,无需画蛇添足,再加开窍之品。
大黄30克,芒硝20克(分冲),枳实15克,厚朴、生地、元参、麦冬各30克,煎分2次服,3小时1次。
次日诊之,患者仅服药1次,约2小时许,泻下恶臭便1次,被褥狼藉,移时神清而愈。再诊其脉,依然微细如丝。始知其脉为“六阴脉”,虽有大实之候,其脉不变,故难于反应真相。又有一种“六阳脉”,终生洪大数实,虽有虚证,其脉不变。若凭脉断病,不屑下问,何能中病!人之体质禀赋千差万异,虚实真假绝非一目了然。尤其危急重证,至虚而有盛候,大实反见羸状。稍一不慎,即蹈误诊、误治之祸,顷刻之间,生死立判。慎之,慎之!
三消重症
郭桂云,女,33岁,灵石新华书店会计。1982年7月12日初诊:病已3月,食纳倍增而日见消瘦。面色由白皙变为苍黑。昨量体重下降5公斤多,甚感意外,求治于余。追询病史,得知近数月来,工作、家务操劳过度,时时觉饿。饭后不及半小时便又饥饿难忍,心慌头晕。且烦渴异常,随饮即尿。近10日来,一觉饿即心悸、气喘、汗出,眼黑头晕,身软不能举步。舌红无苔,脉细数无神,尺部尤虚。内科查尿糖、血糖(一),眼不突,甲功无异常。病由劳倦内伤,致肺脾肾三脏气阴俱伤,壮火食气,三消重症。其面色由白变黑,为下元不固,肾气上泛。拟滋阴补肾而制亢阳,固摄下焦,补纳肾气,引火归原为治:
熟地90克,枸杞子、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红参(另炖)、大麦冬各15克。油柞2克(去粗皮研粉小米蒸烂为丸吞)鲜生姜5片,大枣10枚,胡桃4枚,3剂。
7月17 日二诊:精神大振,食纳已如平昔,口渴尿多亦减七八。原方3剂。
7月20日三诊:气化为病,一拨便转。药进6剂,诸症皆愈。苍黑之面色已转红润。嘱早服补中益气丸,晚服六味地黄丸善后。迫访10年无恙。俟后,余以此法治多例糖尿病亦有捷效。
虚寒型糖尿病
李瑞亮,男,52岁,坛镇人。1984年1月16日初诊:患糖尿病10个月,曾用胰岛素不能控制。消瘦,体重下降7公斤,乏力,脘痛而呕酸涎。厌食,日仅进食3—4两。饮多,日6热水瓶上下;尿多,日35~40次,几乎不能系裤带。畏寒甚,由平车拉来就诊。目赤气喘,头面轰热,脉右微细,左沉滑细。当日化验:尿糖++++,血糖37毫克%。
证属肾气肾阴两虚,阴损及阳。命火衰微不主温煦,津液不能蒸腾上达,故饮多。釜底无火,故胃脘冷痛,厌食呕逆。肾气失于统束,故膀胱失约。且肾阴已虚极于下,水浅不养龙雷,故见相火上奔,目赤轰热。肾不纳气,故喘。拟滋阴助阳,引火归原,纳气归肾:
九地90克(砂仁10克拌捣),盐巴戟肉、天麦冬各15克,茯苓,5克,红参(另炖)、吴茱萸、五味子、炙草各10克,山药、山萸肉各30克,油桂1.5克(研吞),鲜生姜5片,大枣10枚,胡桃打4枚,3剂。
1月21日二诊:胃痛呕逆、目赤气喘、头面轰热均愈。食纳已佳,饮水减至日1热水瓶,尿减少至日10次。脉较前有力,自己走来就诊。守方3剂。
……
喜欢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