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战争的文化 [平装]

2013-12-30 
编辑推荐《战争的文化》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媒体推荐马丁·范克勒韦尔德的《战争的文化》一书,以精辟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战争的文化 [平装] 去商家看看
战争的文化 [平装] 去商家看看

编辑推荐

《战争的文化》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媒体推荐

马丁·范克勒韦尔德的《战争的文化》一书,以精辟的论证,推翻了“战争只不过是政治通过其他手段的延伸”这一观念。
  ——威廉·S兰德(Willian S.Lind),“第四代战争教父”,美国军事理论家
有些人太热爱和平了,竟然筑起了一道关于战争的谎言的墙来保护它。作者此书则说出了实话。他阐释了为什么99%的战争都是由志愿者打响的。战斗是美妙的,但又是残酷的,因而需要一种战争文化来维护士气。
  ——爱德华·N·勒特韦克(Edward N Luttwak)《政变:实用手册》一书作者

作者简介

作者:(以色列)马丁·范克勒韦尔德(Matin van Creveld) 译者:李阳

马丁·范克勒韦尔德(Matin van Creveld,1946- ),生于荷兰,现为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教授,是世界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和战略研究专家。共有18部著作,译成14种语言,被认为是研究未来战争的最重要的参考书籍。他还担任着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国防部的顾问,是第二位受邀在以色列军队总参谋部讲演的平民专家,曾在几乎所有军事战略研究机构任教或开办讲座。曾接受CNN、BBC、美国《新闻周刊》、《国际先驱论坛报》等著名国际媒体的采访或为之撰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准备战争的文化
第一章 从勇士文身到迷彩服
第二章 从回飞镖到堡垒
第三章 勇士是怎样造就的
第四章 战争游戏

第二篇 战争当中的文化
第五章 拉开战幕
第六章 战斗之乐
第七章 战争规则
第八章 结束战争

第三篇 纪念战争的文化
第九章 战争和历史
第十章 战争和文学
第十一章 战争和美术
第十二章 战争纪念碑

第四篇 天涯静处无征战?
第十三章 短暂的和平历史
第十四章 正在衰微的大战
第十五章 天理难容的行为
第十六章 人类向何处去?

第五篇 假如没有战争文化
第十七章 野蛮的乌合之众
第十八章 没有灵魂的机器
第十九章 没有骨头的男人
第二十章 女权主义的影响
结论:巨大的悖论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从情理上讲,人们在投入战争时,应当尽可能穿戴得简单实用——因为战争难道不是最消耗体力的活动吗?但实际上,人们的行为却经常是恰恰相反,要在自己身上覆盖上也许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的精细的装饰。从我们所能探知的最遥远的史前时代起,打仗前在脸上和身上涂上颜料,就始终是部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最初这样的涂抹也许只意味着要打仗了,要制造出一种明显不同于和平时期的气氛来。然而,就像我们称之为战争文化的众多其他要素一样,这样的装饰经常也在其他场合用于礼仪目的,其应用是如此频繁,以致往往很难说究竟是战争渗入了文化,还是文化渗入了战争。
通常颜料都是由本地物质制成的,特别是植物,再掺人少量矿土或矿石研成的粉。但有时也通过贸易换来。朱红颜料在北美印第安人中很受欢迎,1756-1763年间,法国和英国都把这种颜料当作付给他们的印第安盟友的报酬物之一。通常颜料都是用手指来涂抹的,但时而也用专门的工具。涂抹的目的之一是施魔法壮胆——某些图案被认为有保护作用,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识别作用。
尽管通常情况下每个勇士都是随心所欲地装饰自己,但每个部落也都有自己的图案,以作身份识别用。印第安人中的苏族人(Sioux)用红色,克劳人(Crow)用白色。卡罗来纳的卡托巴人(Catawba)的赫赫威名,很可能与他们在脸上涂画的不对称图案有关。他们把一只眼睛画上白圈,把另一只眼睛画上黑圈,把脸上其余部分也涂黑。通常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情绪。

喜欢战争的文化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