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建筑测量 [平装]

2013-12-28 
编辑推荐《建筑测量》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目录1 测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建筑测量 [平装] 去商家看看
建筑测量 [平装] 去商家看看

建筑测量 [平装]

编辑推荐

《建筑测量》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目录

1 测量基本知识
1.1 测量的任务、作用和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1.2 地面点位的确定
1.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2.2 坐标系统
1.2.3 高程系统
1.2.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3 直线定向和坐标推算
1.3.1 直线定向
1.3.2 坐标推算
1.4 测量的基本工作和原则
1.4.1 必要的起算数据
1.4.2 测量的基本工作
1.4.3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2 水准测量
2.1 水准测量的原理
2.2.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的组成和使用
2.2.1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的组成
2.2.2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的使用
2.3 普通水准测量
2.3.1 水准点和水准路线
2.3.2 水准测量的外业
2.3.3 水准测量的内业
2.4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2.4.1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2.4.2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2.5 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2.6 自动安平水准仪
2.6.1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原理
2.6.2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2.7 精密水准仪
2.7.1 DSl型水准仪
2.7.2 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
2.7.3 数字水准仪
3 角度测量
3.1 角度测量的原理
3.1.1 水平角测量原理
3.1.2 竖直角测量原理
3.2 普通光学经纬仪的组成及使用
3.2.1 普通光学经纬仪的组成
3.2.2 普通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3.2.3 普通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3.3 水平角测量
3.3.1 测回法
3.3.2 方向观测法(叉称全圆测回法)
3.4 竖直角测量
3.4.1 竖直角的计算与观测
3.4.2 竖盘指标差及其计算
3.4.3 竖盘指标的自动归零
3.5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3.5.1 光学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3.5.2 光学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3.6 电子测角
3.6.1 光栅度盘测角原理
3.6.2 光栅动态测角原理
3.7 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3.7.1 水平角测量误差
3.7.2 竖直角测量误差
4 距离测量
4.1 钢尺量距
4.1.1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1.2 精密量距的三项改正
4.1.3 钢尺检定
4.2 视距测量
4.2.1 视距测量的原理
4.2.2 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4.2.3 视距常数的检测
4.3 光电测距
4.3.1 光电测距原理
4.3.2 光电测距仪的使用
4.3.3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
4.4 距离测量的误差分析
4.4.1 钢尺量距的误差
4.4.2 视距测量的误差
4.4.3 光电测距的误差
4.5 全站仪
4.5.1 全站仪的组成和使用
4.5.2 全站仪的程序测量
5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5.1.1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5.1.2 偶然误差的特性
5.2 评定精度的指标
5.3 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5.3.1 误差传播定律
5.3.2 误差传播定律在测量中的应用示例
5.4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4.1 算术平均值
5.4.2 观测值中误差
5.4.3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5.5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5.1 权的概念和测量基本工作中权的确定
5.5.2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6 小区域控制测量
6.1 控制测量概述
6.2 导线测量
6.2.1 导线形式
6.2.2 导线测量的外业
6.2.3 导线测量的内业
6.3 交会测量
6.3.1 前方交会
6.3.2 侧方交会
6.3.3 后方交会
6.3.4 自由设站定位
6.4 四等水准测量
6.5 三角高程测量
6.5.1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6.5.2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差
6.5.3 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和计算
6.6 GPS定位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
6.6.1 GPS定位概述
6.6.2 GPS测量的应用
7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1.1 地形、地形图、地形图的比例尺和比例尺精度
7.1.2 地物符号
7.1.3 等高线
7.1.4 分幅和编号
7.1.5 图廓、坐标格网与注记
……
8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附录1 测量计算须知
附录2 各章练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建筑测量课程多种媒体教材中的主教材。本书根据2005年制定的“建筑测量”教学大纲和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方案编写。
本书共分8章,其中第1章介绍测量的基本知识;第2~4章介绍测量仪器和测量的基本工作;第5章简介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第6,7章介绍小区域的控制测量与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第8章介绍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和一般方法。
本教材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专科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育部面向21世纪工学科课程教学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有关精神,配合“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编写,旨在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以“必需”、“够用”为度,以适应电大远距离学习的特点,满足业余自学为主的学生需求。
为了满足电大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本着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本书将测量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测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介绍传统测量仪器、测量技术的同时,也适当介绍现代测量的新仪器和新技术及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在每章开头有学习目标和重点提示,每章结尾有复习题、练习题和思考题,书末附录还有关于测量计算的常识及各章练习题的答案,以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本书配有《测量实训》教材一册,主要介绍有关测量集中教学实习的内容。为了兼顾电大开放专科建筑工程、道桥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测量课程的教学需要,本书介绍的是有关专业测量教学的共同内容,而各专业施工测量的具体内容则分别放入各专业的《测量实训》分册中,以免重复。

文摘

插图:


7.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1.1地形、地形图、地形图的比例尺和比例尺精度
地面上的房屋、道路、河流、桥梁等自然物体或人工建筑物(构筑物)称为地物;地表的山丘、谷地、平原等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地物和地貌的总称为地形。而地形图就是将一定范围内的地物、地貌沿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再按规定的符号和比例尺,经综合取舍,缩绘成的图纸。地形是三维的空间形体,而图纸仅为二维平面,因此传统的纸质地形图实质上是三维地形在二维平面上的模拟。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按成图方式的不同又有线划图、影像图和数字图之分。仅用各种线划符号和注记说明表示的为线划图;在航拍相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并保留有地面影像的为影像图;将地物、地貌的三维坐标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里为数字图。如果仅有地物的平面位置,而不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这样的图就是平面图。
地形图的内容可分为数字信息和地表形态两大类。数字信息是指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图廓、坐标格网等确定的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以及地面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方位角和高差等;地表形态是指通过各种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反映的地物和地貌的形状和特征等。
地形图的比例尺是图上任意两点间的长度和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即1:M,M称为比例尺分母。如1:1000地形图的图上1cm,就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10m。地形图比例尺按比值的大小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如1:100万、1:50万、1:25万的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常用作国家以至世界范围的地形图;1:10万、1:5万、1:2.5万的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常用于区域性的勘测规划、方案比选和初步设计;1:10000,1:5000,1:2000,1:1000,1:500的称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于工程的技术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放样。

喜欢建筑测量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