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马克思传(最新插图本) [平装]

2013-12-25 
编辑推荐《马克思传(最新插图本)》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媒体推荐他的名字和他的工作将数百年地继续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马克思传(最新插图本) [平装] 去商家看看
马克思传(最新插图本) [平装] 去商家看看

马克思传(最新插图本) [平装]

编辑推荐

《马克思传(最新插图本)》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媒体推荐

他的名字和他的工作将数百年地继续存在下去。
  ——恩格斯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 译者:王珍

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它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在欧美有着深刻的学术影响力。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思想导论》、《马克思传》等。

目录

第一部分 特利尔、波恩和柏林
一 童年时代
二 学生时代
三 新闻出版

第二部分 巴黎
一 婚姻和黑格尔
二 《德法年鉴》
三 《巴黎手稿》
四 在巴黎的最后几个月

第三部分 布鲁塞尔
一 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二 魏特林和蒲鲁东
三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第四部分 科伦
一 从布鲁塞尔到巴黎
二 科伦的政治
三 《新莱茵报》
四 分水岭
五 《新莱茵报》的停刊
六 重返巴黎

第五部分 伦敦
一 伦敦的第一年
二 流亡者的政治
三 第恩街的生活
四 继续研究经济学
五 新闻工作

第六部分 “经济学”
一 “经济学批判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 “福格特先生”
三 马克思和拉萨尔
四 格拉弗顿坊的生活
五 《资本论》
六 莫丹那别墅的生活

第七部分 国际工人协会
一 国际工人协会的源起
二 国际工人协会的发展
三 国际工人协会的顶峰
四 普法战争和国际工人协会的衰落

第八部分 最后十年
一 家中的马克思
二 工作
三 健康
四 欧洲景象
五 俄国、法国和英国
六 最后几年
第九部分 尾声
一 俄国贵族
二 美国参议员
三 落魄的普鲁士陆军中尉
四 忠实的学生
五 无政府主义的对手
六 崇拜的女儿
七 英国绅士
八 马克思的自白
第十部分 马克思的遗产
马克思年表
马克思家谱
马克思“经济学”图表
select critical bibliography
注释
第3版译后记
第4版译后记

序言

自从1918年以德文原文首次出版梅林的《马克思传》以来,还没有一部涵盖马克思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英文版传记。 自那时起发生了两起事件,证明有进行新的尝试之必要:首先,出版了一些未删改过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以及大量与马克思的活动有关的其他书信;其次,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过马克思的几部重要的著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马克思的理论贡献的认识。
显然,许多论述马克思的著作都受到各种政治斧钺的削磨。假装对任何人的生平做出完全“中立的”描述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是对马克思的生平了。关于马克思,有着大量的信息和评论,选择的过程本身就意味着采取了一定的立场。我所尝试做的至少是要sine ira et studio(客观公正地)写作,向读者呈现一个合理的稳妥的形象。因此,我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引述,并以一种同情批评的立场进行写作,避免陷入要么偶像化、要么玷污的两个极端。
本书旨在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我试图完整覆盖马克思生活的三个主要层面——个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在涉及最后一个层面时,我不得不撰写一些非常困难的段落,特别是在第一、第二部分的后半段和第六部分的开头。然而,这些段落对于准确评价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是必要的。
我要感谢R.D.麦克莱伦(R.D.McLellan)博士、布赖恩·哈里森(Brian Harrison)博士和C.N.泰勒(C.N.Taylor)先生,他们阅读了某些手稿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我特别要感谢G.M.托马斯(G.M.Thomas)博士,他的独特风格直接烙印在本书的每一页上。本书仍然有许多不足,当然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

后记

在这一版中,除了依据原著作了相应改动和补充外,还对上一版的中文译文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北京大学王东先生、先刚副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朱晓明先生,中国人民大学高放先生,陈文庆博士,中央编译局刘元琪副研究员、徐洋副编审,美国Buffalo大学DaVid Koepsell博士,以及本书作者David McLellan教授,对本书的翻译都提供了积极帮助,在此谨表感谢。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郭晓明、田淑香编辑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虽然“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心诚然也是有知有不知,译文虽经多次认真译校加工,由于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文摘

插图:



对每个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都配有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通过“轻柔而真实的”内心声音指示出来。它很容易被对虚荣的野心和渴望所迷惑,因此细心体察是必需的,看他真正适合做什么。一旦冷静地考虑了所有因素,那么就应该充满热情地去从事所选择的职业。“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合适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这句话作为马克思后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第一个萌芽而受到热烈的欢迎。但是,人的活动持续地受到已经形成的环境的限制,这是一个至少与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学派一样古老的思想。如果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甚至已经在一个17岁中学生的头脑中出现,这实在是令人惊奇的事情。这种观点应是错误的,即认为在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他就提出了他后来给出答案的一些问题:他后来的著作,是在受了黑格尔和黑格尔派的强烈冲击后形成的,包括很多全然不同的问题,因此有着完全不同的答案。无论如何,这篇文章接下来的段落,提到了人的身体或智力的缺陷,表明马克思这里的意思仅仅是当一个人选择职业的时候,他应该考虑他所处的环境。
接着马克思阐述了应该选择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赋予人人生价值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这种完美的观念在职业的选择中具有首要的支配作用,它一直存在于马克思的心灵中:
那些主要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的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

喜欢马克思传(最新插图本) [平装]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